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蒙与指导意义,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持续强化对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并有力辅助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小学教师在开展思想道德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运用,并深刻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以更好地发挥出思想道德建设效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有益助力。
一、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概述
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学校与教师通过开展思政课堂、思政活动等形式来实现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的过程。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涵盖了习惯建设、诚信建设、公德建设、纪律建设、理想建设以及法治建设等六个方面,其中,开展习惯建设能够通过规范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小学生培养优秀的品质;开展诚信建设则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严于要求自己,活出更加阳光、真实的自我;开展公德建设则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物品、保护公共环境、尊重他人行为习惯的优秀品质;开展纪律建设则能够有效稳定班集体,管束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为小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开展理想建设则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人生的目标与理想,为促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基础;开展法治建设则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道德的约束作用,从而为帮助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做好准备。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通常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此时正是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黄金阶段,由于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思想道德建设中,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提高自身的责任感,还能够优化其传统美德观念,使之进一步提升道德修养、塑造文化人格,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推动自身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树立,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时,应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融合,从而持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加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路径
1.在学校教育中强化融合实践。学校教育作为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所在,是帮助小学生有效培养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主要方式,能够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有计划的指导他们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学校与教师可以借助学校教育来进一步强化二者的融合实践。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使得小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加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也可以在开展思想道德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引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案例,并定期开展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思想道德课外活动,组织小学生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传统文化内容多样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从而借助具象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物来进一步帮助小学生接触、理解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为帮助他们提升思想道德品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奠定更加坚实有效的基础。
2.在家庭教育中强化融合实践。学校与教师还应积极与家长建立好联系,深化家校合作共育,使得二者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融合实践。例如,对于学校与教师而言,学校与教师可以在家长群里发布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任务,组织家长在课后完成带领小学生一起阅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规范小学生的日常礼仪行为以及传统文化故事角色扮演等作业,并定期组织有家长参与的优秀传统文化表演活动,从而进一步强化家校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效果;对于家长而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在带领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发扬孝敬老人、关爱孩子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优秀传统美德,从而稳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小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持续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实践质量。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