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科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对于学生的培养由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为四个维度相结合的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既是课程内容的纲要,也是教学环节的主线,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二)英语故事教学。外国学者认为任何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强调输入要大于输出。所谓输入,就是要提供学生有意的,由上文的故事。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故事作为课堂主线,将知识点融合到故事当中,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完成学习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情境能够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情感,改变传统课堂单一、抽象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故事教学,能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践与探究
笔者以深圳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Sounds of vehicles例,探究如何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方面的发展。
(一)故事教学目标设计。本单元的主题是“运用我的感官”,话题为“声音”,主要学习交通工具相关的单词和句型。本课时为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新单词bike,car,bus,初步感知和学习句型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由于教授本课时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情感渗透,基于以上目标,教师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重构文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重构的文本借助学生熟知的电影《海底总动员》中的小丑鱼Nemo作为主人公,创编了字母学习歌谣中的Tina和Daisy两个形象,创设了通过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将Nemo送回大海的故事情境。将书本的旧人物替换,将旧内容用新故事的方式呈现,更能吸引学生,学生犹如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完成学习的过程。同时,文本重构后的故事情境更富有戏剧张力,讲述了Nemo从海里被捉到陆地,情节跌宕起伏,更能引起学生对于小动物的怜悯之情,从而激发对本课学习的好奇心以及课后的思考。
(三)基于绘图,听说结合,发展技能。重构的故事文本图文并茂,故事文本中的绘图充当了强大的表意功能。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插图,深入挖掘插图所蕴含的信息,巧借图片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难点。绘图不仅呈现了语言信息,同时图与图之间存在逻辑性,学生可以借助插图明白故事大意。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导出相关的词汇和句型,通过音、形、义三者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语言达成。在教授新单词“bike”“car”“bus”时,通过展示带有声音的动画插图,让学生在语境中明白句型“What can you hear?”“I can hear...”的用法。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
(四)学法指导,善用联想,突破难点。本课时教授对象为三年级学生,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英语书面作业,对于字母格式的书写仍不熟悉,同时在单词记忆背诵方面欠缺方法,因此在单词的书写和记忆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利用“单词形象记忆法”“自然拼读”等学法指导策略,启发学生通过联想,突破单词记忆的难点。在教授单词“bus”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不再局限于在公交车的图片形象,而是借助一个整体的情境,小汽车在蜿蜒的公路上前行,发出的声音像字母“b”的自然拼读发音,小汽车像字母“u”,蜿蜒的公路像字母“s”,学生在记忆单词“bus”时,能够通过回想这一情境来突破背诵难点。通过这一情境,学生知道了“bus”的发音类似“b”,“bus”是在陆地上行进的交通工具。
(五)基于情感,启迪心智,学会沟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选择恰当的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