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联动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设计:意义、挑战和策略

2024-10-24 00:00郭根香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读写结合一直为语文教学所追求,是提升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设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三个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将阅读与习作置于一处,也彰显了阅读与写作不可分割,共生互促的关联。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难以将两者有效结合,阻碍了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基于读写联动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设计与实践研究应运而生。因此,基于读写联动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设计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意义

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持续了千年之久,尤其是对于写作和阅读这两方面的影响尤为深刻,大部分教育专家认为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但在实践层面,王荣生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写作课程实质上匮乏”,既体现在课时资源的紧张上,更深刻地反映在教学模式的单一与浅层化上,比如,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之间有很强的壁垒,阅读教学局限在教材文本内,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的教学效果极差;写作教学更侧重于应试作文的训练,模式化、套路化现象严重,导致学生动笔难的现实问题普遍存在。基于读写联动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设计与实践围绕阅读与写作两大核心任务,开展“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单元写作练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将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写作任务的布置完整串联了起来,形成一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也能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在写作中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二、挑战

学习支架指的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学说中的脚手架,研究表明,教师帮助学生搭建的“脚手架”是与“最近发展区”密切相关的,只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基于读写联动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具有综合性、情境性、合作性、差异性以及任务导向性五大原则,以“差异性”原则为例,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这与“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学习任务群聚焦学生的“有效学习”,终极目标指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读写联动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包含多个子任务,这些任务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师在设计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时,还要考虑层次性和递进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

三、策略

1.设计生活化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的主要观点之一是“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预备,而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他强调,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的本质。因此,教育应当为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所以,教师应当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应用。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拿手好戏”的单元习作教学中,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应围绕“我的拿手好戏”这一主题,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我的拿手好戏”单元习作练习任务1是“观察与发现”,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随手记”的任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己和身边人的拿手好戏,仔细观察其细节和特点,并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还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我的拿手好戏”单元习作练习任务2是“素材收集”,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采访、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拿手好戏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丰富自己的认知。然后,采用最直接且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收集到的素材,相互启发,拓宽思路。“我的拿手好戏”单元习作练习任务3是“写作技巧练习”,教师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训练’——让学生聚焦于生活中的某一个精彩瞬间,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细致入微地描绘;或者‘结构布局指导’——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确保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最后的任务就是完成“我的拿手好戏”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收集和思考,撰写“我的拿手好戏”的作文。

2.强化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叶圣陶先生有言:“ 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由此可以看出,阅读与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心,两者共同生长,交织缠绕,相互促进。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源源不断地为写作输送灵感和素材,写作是阅读的深化与展现,是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思想和情感表达的过程。读写联动表面上是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结合,但实际上,它不仅是将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教学环节简单地并置或叠加,而是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转变,触及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所以,想要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必须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设计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在读写联动的过程中,强化读写互动,发挥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的最大价值,依托阅读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

以四年级下册“我的动物朋友”单元习作练习为例,在单元习作练习之前,教师可以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本有关动物的书进行系统化阅读,比如《昆虫记》《小鹿斑比》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阅读笔记,记录下书中对动物的精彩描写、独特视角以及所引发的情感共鸣等内容,为接下来的单元习作任务群的完成奠定素材基础。完成写作后,教师要利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师生共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阅读中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中,实现读写能力的相互促进。最后,教师可以挑选出优秀范文,举办朗读比赛,为了比赛更加正式,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科目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作为评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投入、创意构思等多个维度进行点评,给予学生宝贵的建议。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又让学生在朗读分享中拓宽了写作的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公众演讲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丰富单元习作任务群的组成,使阅读与写作真正紧密地结合起来。

3.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的写作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革,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打破传统“单元习作”的框架,遵循着“初步指导—学生独立创作—教师批改反馈—总结讲评”这一循环往复的流程。教育者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知识点”和“能力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理解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读写联动的核心价值,并树立整合观念。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并通过设计连贯的、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读写能力的相互迁移和提升。任务设计要从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观察方法、积累写作素材角度出发,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写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教师需要认识到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是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这些任务群不仅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紧密围绕,还要兼顾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比如,任务群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升写作能力,那么,单元习作任务群要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细微之美,在学生心中种下观察的种子,为后续的任务完成奠定基础。接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简单的观察记录,到生动的语言描绘,再到融入个人思考与情感的深度表达,每一步的学习都要紧扣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文字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将其转化为纸上跃动的文字。

总而言之,设计基于读写联动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语文教学成功打破了单一传授知识的枷锁,向着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方向发展。读写联动的教学模式响应了这一需求,它强调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在二者深度融合之下,促进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但是,基于读写练习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践还存在很多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设计基于读写练习的单元习作练习任务群,使学生实现写作和阅读双提升。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