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助力学生自信养成

2024-10-24 00:00李桥毅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一、研究背景

(一)普惠性民办学校学生自信心现状。普惠性民办学校是学费相对低廉且教育教学质量合格的学校,其服务具有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因收费标准通常控制在大部分群众都能承受的范围内,逐渐成为广东沿海、江浙等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相对集中的学校。普惠性学校在民办学校中占比较高,以2024年为例,笔者所在镇区该类学校就读学生人数达到了民办学校的78.8%。通过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水平的横向对比,发现该类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成长动力不强的现象。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自己未来期待感不强,个人自我评价普遍偏低,急需提振。

(二)家庭对子女成长的普遍期待。沿海、江浙一带作为改革先行区,承载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许多人员在务工的同时,选择将孩子从家乡迁出,在工资水平一般的情况下,将孩子带在身边养育,避免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其对于家庭、孩子的期望和责任心可见一斑。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待遇原因等,普惠性民办学校的学生得到的家庭辅导等教育支持明显少于同地区公立学校、高收费民办学校。但普惠性民办学校教育于家长而言,却是他们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希望与平台,他们希望通过近在身边的学校,实现更高的家庭育人目标。

(三)地区发展对未来学子的实际要求。随着广东沿海、江浙一带的人口流动加快,普惠性学校的学生也将逐渐成为下一代地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鉴于教育作用力的滞后性,现在的教育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经济动力水平。普惠性民办学校的学生,将成为地区未来的经济支撑因素——他们的道德水平、职业修养、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均在当前小学生培育水平中,得见雏形。由此可见,地区发展要求惠普性学校同样要致力于培养有能力、有自信的未来接班人,为地区未来建设添砖加瓦,提供强劲动力。

(四)国家对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根本需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深化教育改革,旨在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为未来接班人的全面发展、自信成长保驾护航。国家对全面发展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上,还体现在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上。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基于国家对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根本需要,地区发展对未来学子的实际要求,家庭对子女成长的普遍期待,结合普惠性民办学校学生自信心现状,笔者现依托一普惠性学校(中山市三乡镇平东学校,下称“平东”)开展自信心培育研究。

二、现实困境

(一)学校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平东学校的评价偏重对学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另外,常以教师的主观态度和意志为中心进行评价,很少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

(二)家庭方面。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通常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困难,调查中,偶见一些穿着校服的学生在市场帮助家长做买卖,虽此举有利于劳动意识的养成,但此类事情无疑会挤压他们的学习时间,部分孩子甚至在这过程中感到自卑和无力,进而影响其自信心的建立。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受自身教育水平所限,对于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均无力照看,也可能对孩子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三)社会方面。社会上对普惠性学校及其学生的偏见和歧视可能使学生感到自卑和不被认可,进而影响其自信心的形成。在学生访谈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比不上周边公立学校或是高收费民办学校的学生,原因是自己家“不够有钱”,学生对自身认知存在心因性偏差。部分普惠性学校的学生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无法及时了解到外部世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自信心。

三、对策研究

(一)立足学生素养,多角度落实学生素养评价。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建设评价体系。对应德智体美劳,结合雏鹰争章体系,设立多样化的素养评价内容:对应德育,“自信修身责任星”。对应智育,“自信善学智慧星”,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细化为“自信善学”类的“朗诵星”“书写星”“思维星”等。同时,将素养评价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体系之中,使课程、素养、评价紧密结合,以教学评一体化确保评价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激励学习的有效手段。

(二)丰富评价主体,拓展评价方式。丰富评价主体并拓展评价方式是提升评价全面性、公正性的关键。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常见的评价主体有:学生、家长、教42d5ab9592ea3b988c729624b4389a42c5efa29596b593f9267f1495c8151494师和机构等。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队小干部评。以家长为评价主体:家长参与评价可以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可对学生的居家自学、作业态度、假期安排等进行评价。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包括科任老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值日老师评价、学校评价等。以组织机构、社会团体等为评价主体:如上级主管部门评价、社会团体评价等。较为常见的社团评价有艺术考级如钢琴考级考评等。

(三)组织实践活动,开拓多维度评价场景。如以“特色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展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成果。创建丰富的活动场景的同时,匹配多样的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这种连续的评估过程缩小了学生当前的认识水平与期望目标之间的差距,对于帮助表现不佳的学生取得进步尤其有效。2.动态内容评价: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表现来评价。3.静态作品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收集学生的作品、作业、成就、反馈等,形成持续性的成长记录,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多方面能力。

(四)确定评价制度,持续改进评价体系。在构建多元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应将行之有效的评价及时形成制度,以便进行推广、学习、调整。为了在持续改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并不断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为评价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实践成果

相比于提升自信心的其他措施,如改善校园设施设备,投入大量的活动资金等,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更有利于普惠性民办学校的实际执行。平东学校通过相关研究及具体实践,在学生自信心提振方面产生了实际效果。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设了“自信少年”评价体系。以学校“自信”品牌为基底、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创设自信少年评价体系,结合红领巾奖章,以争章形式来体现,设有:七彩少年、悦读少年、灵动少年、雅美少年、创美少年等五个系列。

(二)以“多主体评价”夯实了“自信心”培养基础。在“多主体评价”进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能逐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认识到多元评价机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能促进家校合作,并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如家长、社区、企业等,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使社会各届共同参与到学生的评价工作,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系统。

(三)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展示了“自信心”培养成果。学校以“特色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展示学生自信心培养成果。通过“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特长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信心的平台,也丰富了静态评价、动态评价的材料。学生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推动了育人模式的提质。平东学校推动评价制度建设及持续推动评价体系的改进。制度护航下,学生对评价制度的认可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结合家长角度的观察,发现学生自信心、综合素养及精神面貌等当面都有了较好地提升。知识面拓展了,思维更活跃了,更富有创造力,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学校风貌也为之一变,社会对平东学校“自信教育”的成果有了切身感受。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