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一课堂)之外,可开辟“疗愈读写”第二课堂,并探索“心语图”教学模式,亦即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负责“疗愈读写”教学资源与阅读导引,大学语文教师负责“疗愈读写素材”深度讲解与分析,心理咨询师参与系列讲座、读书会与工作坊的开展,收集教学反馈,从中发现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加以辅导。此一组合式“第二课堂”既有厚重传统,在当下也有鲜活实践。
关键词:疗愈读写;学科馆员;大学语文教师;心理咨询师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1],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相关专门力量还没有配备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新内涵、新模式、新载体尚未形成,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一课堂)之外,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疗愈读写”第二课堂,符合大学生求知欲旺盛、读写能力较强、乐于分享渴望被接受的实际,有助于弥补“大心课”(第一课堂)的不足,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新体系,更好地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疗愈读写就是用读写方式而非医疗手段缓解心病调节心理。英国有很多疗愈阅读机构。其中生活学院阅读疗愈工作室由艺术家波尔索德(Ella Berthoud),以及小说家爱德尔金(Susan Elderkin)共同举办。2010年,阅读推广人利恩斯(Simona Lyons)加入了该团队,成为第三名“阅读疗愈师”。疗愈阅读服务引领,在国外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在我国,汉代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读之还可医心,抚慰精神。目前,我国社会层面“疗愈阅读”讲座与书目推荐活动,日益增多。2022年4月,第18届江苏读书节学术讲座在金陵图书馆举办,主讲人徐雁认为,在面对疫情和人生重大挑战时,阅读能提供一种疗愈作用,建议将“疗愈阅读进校园”作为全民阅读的一个新抓手。
高校层面,台湾大学开设了“疗愈阅读通识课”,南京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开设了“阅读疗愈与文艺名著审美导论”课程,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成立了“阅读疗法推广部”并公布过“疗愈系列推荐书目”,上饶师院教师也在相关课程融入“疗愈读写”内容。
总之,“疗愈阅读”既有厚重传统,在当下也有鲜活实践。不足之处,“疗愈读写”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还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成熟的操作实践与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开设“疗愈读写”第二课堂的逻辑起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疗愈读写”第二课堂,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设置以系列讲座、读书会、工作坊为主的第二课堂,丰富校园心理教学文化。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疗愈读写”第二课堂,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整合心理咨询师、大学语文教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等人才优势,建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心语图”教学模式,协同育人,藉由“疗愈读写功能室”,做大“疗愈读写”专项建设。
再次,此一探索还有助于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靶向阅读“疗愈处方图书”与“疗愈读写素材数据库”教学资料,开展研学,辨析问题、感知情思,可以提升自我疗愈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大心课”之外开设“疗愈读写”第二课堂,有助于加强教学质量保障。通过编制《疗愈读写教育服务操作手册》,使“疗愈读写”有章可循,有例可援,尺寸可取,管理并保证教学质量。
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疗愈读写”第二课堂,注重教学产品培育,编制具有自主智慧产权性质的疗愈读写数据库与教育服务操作手册,具有技术通用性、社会推广性。
二、开设“疗愈读写”第二课堂的问题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疗愈读写”第二课堂,聚焦的专业问题如下:
(一)理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理念与管理机制创新
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各种负面情绪困扰与不良心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过程管理,完善综合保障;必须紧盯问题导向,增强教育紧迫感,创新服务理念与管理机制。
要推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就应该转变观念,既教育也服务,以服务为导向,与时俱进,健全保障机制与绩效考核。广泛开展“疗愈读写”第二课堂,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大学生在遭遇情绪困扰时,能有一个兼顾个人隐私与情绪疗愈的便利渠道,以缓解难过、生气、烦恼等负面情绪与多种心理困惑,迈向光明未来。
(二)实践问题:“疗愈读写”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深度开发是本文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纯粹的“疗愈处方图书”并不多[3],心灵鸡汤式的读物又治标不治本。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大学语文教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协同联动,深度挖掘各种图书中的疗愈素材资源,开发建构“疗愈读写素材数据库”,构筑心理健康教育新载体,以引导大学生便捷查阅,所见即所得,学以致用。
教学实施策略方面,书犹药也,可以“医心”。书在哪,需要图书馆学科馆员指引;如何医,需要大学语文老师主治;具体操作离不开心理咨询师。这个“铁三角”关系,犹如医院的药师、医师与护师。本文谓之“心语图”教学模式,他们各司其职。学科馆员负责教学资源与阅读导引。大学语文教师负责“疗愈读写素材”深度讲解与分析,让学生充分领略文本的魅力与美感特质,体会阅读的无尽乐趣,在文本包括影像里,接受心灵洗礼与美的熏陶。心理咨询师参与系列讲座、读书会与工作坊的开展,收集教学反馈,从中发现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加以辅导。
为确保“疗愈读写”第二课堂教学质量,有必要研制《疗愈读写教育服务操作手册》。疗愈读写“心语图”教育服务,毕竟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书目疗法。第二课堂不流于形式,教改实践真正运作起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千头万绪,需要有操作手册科学指引。
设计“疗愈读写素材数据库”与“疗愈读写”通用版操作手册,充分挖掘图书馆现有资源,整合网络优质影像资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服务的内涵与品质,达成管理创新目标,体现心理育人功能,还必须具有自主智能产权性质,这并不容易。
三、开设“疗愈读写”第二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前期准备
通过半结构的深度访谈,列出心理疾病与负面情绪清单,按照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进行非正式的访谈,打消学生心理顾虑,找出并研究真问题。
通过开放式网络问卷调查,收集教学反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不给限选答案,使学生可以自由地不受限制地回答问题,论证疗愈读写的真效果。
(二)过程控制
1.突出目标导向,以协同育人为目标,组建教师队伍
探索心理咨询师、大学语文教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三方联合、协同育人的“心语图”教学模式,专门力量配备到位,开展疗愈读写引领服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教改共同体,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新体系。
其中,图书馆学科馆员熟悉“疗愈处方图书”等馆藏资源分布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教学中,提供全流程的咨询与图书流通服务。在建立“阅读疗法推广部”、发布“疗愈系列推荐书目”、开发“疗愈读写素材数据库”、管理“疗愈读写功能室”、编制《疗愈读写教育服务操作手册》等方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强化问题导向, 以问题导向为抓手,编列校本教材
一般的“大心课”教材千校一书,出版周期长,修订慢,针对性不强。本课题主张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应由教师自主开发校本教材。
构建心理教育新载体。通过深入调研,找出各自学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与情绪问题,列出问题清单。以问题导向为抓手,在图书馆找出与解决问题相匹配的“疗愈处方图书”,并开发疗愈读写素材数据库。处方图书与数据库资源共同构成“疗愈读写”校本教材并动态更新。
3.注重结果导向,以结果导向为牵引,开展疗愈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开课的结果,还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固然可以通过自学相关书籍缓解负面情绪和情绪困扰,但各类型阅读素材的疗愈效用不同,需要专业教师科学引导、因材施教。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系列讲座、读书会、工作坊等形式,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靶向阅读与写作,突破视野与思维局限,获得完整的认同、净化及领悟等心理历程,从而达到情绪疗愈的效果,增进他们在大学阶段面临心理难题、遭遇情绪困扰时的自我康复能力。
4.坚持服务导向,以服务导向为初心,引领学生参与
第二课堂涉及选课率、选课人数与出席率问题。因此,教学组织者要以服务导向为初心,做好课程宣导动员。借力大学生心理协会、心理委员联合会、朋辈心理志愿者等学生社团,让“特殊情况”[4] 学生应到尽到。
通过高质量的“疗愈读写”教育服务,吸引更多学生来听课,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读写,消除消极的情感与伤痛的心理,减少焦虑和抑郁,发掘他们的心理优势与潜能,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积极情感。
5.夯实管理导向,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加强教学质量
研制具有自主智慧产权的教学产品《疗愈读写教育服务操作手册》。强化过程控制,探索与研制合理而接地气的“操作与管理的必要遵循”。既包括“疗愈读写”教育宗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考评体系等,也包括课程的宣导动员、组织落实、激励机制等全过程、多方面指引,便于师生按需使用、必要遵循。
这一“过程控制系统”[5]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能够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课程管理,保障教学质量,提升课程的公共服务性。其作为公共教学产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创新性、共享性和推广性。
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疗愈读写”第二课堂的实施,能够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新内涵。疗愈读写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法宝。要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总体要求,高校在保障机制与绩效考核中,必须高度重视疗愈读写的教育价值。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疗愈读写”第二课堂的实施,能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推动相关试点高校,整合校内资源,创建心理咨询师、大学语文教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协同育人的“心语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术人才整合优势,让“疗愈读写”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并早日成为一种制度性教学安排。
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疗愈读写”第二课堂的实施,能够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新载体。开发疗愈读写素材数据库,通过编制《疗愈读写教育服务操作手册》,使相关的教育服务有章可循,有例可援,尺寸可取,使之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某种“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康美娟.挫折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4,45(07):908+1065.
[2]王涛,冯宇,祁春春.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4,10(07):83-85.
[3]陈晓莉.英国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处方图书”项目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9,38(07):82-88.
[4]李珂.心理特殊情况学生的健康课程设计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16):165-166.
[5]梁树志.从心理过程“三部曲”看教育素材选择[J].新班主任,2024(16):70-72.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