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涉及的古诗文很多,为更好领悟古诗文的特点,感受古诗文带来的文化洗礼,我们尝试用项目式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主导,融合其他学科,集中推进古诗文教学。现以“走进苏轼”项目式学习为例,浅谈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
一、提出主题,明确学习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提出问题:“说起我们的家乡惠州,你最先想到什么?”清代诗人江逢辰的“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给予惠州人充分的文化自信。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全方位了解“坡公”,也即苏轼,学校举办“走进苏轼”读书节活动,要求五六年级师生在阅读《苏东坡传》和观看苏轼纪录片的基础上,一点一点走进苏东坡,慢慢沉浸其中,探寻苏轼人生轨迹,诵读品味苏轼的诗词,了解与苏轼相关的美食、轶事,探访苏轼在惠州的踪迹,感受苏东坡非同一般的乐观与豁达。学习结束后,在班级内为全校师生展示有关苏轼的班级文化布置,打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走进苏轼”班级文化展演活动,规划设计图及展出、表演内容,包含班级展出设计、苏轼学习相关作品、导游解说、演出作品等。
二、收集资料,制定学习方案
本项目基于语文关键概念和能力,借助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式,以“惠州苏东坡文化”为切入口,突破教材中苏轼作品分布零碎、难以形成对苏轼的体系化学习局面,解决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对于苏轼认知的碎片化、表面化问题,我们整理出苏轼一生有代表性的诗文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立足教材内外诗歌,融合多学科活动,邀请学生参与项目设计,预期形成学生读后感、观后感、诗词配画、研究报告、设计报告作品集及朗诵、解说视频等,以活动来推进主动探究的系列化学习。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讨论制订项目计划,厘清具体步骤,明确组员分工,之后便正式启动项目研究。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了解苏轼+NuTb8TSbbQX7gJuPyOE3fzktb9rUAD8YigMobspp1w=生平;第二阶段:品味东坡作品;第三阶段:多元探索苏轼。最后进行成果展示。
三、任务驱动,实施学习过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制定好详细的学习计划,根据要完成的目标安排了具体三个方面的任务:识苏人、品苏文、知苏事。同时为每个任务设计出具体的活动。
1.了解苏轼生平
学生通过课后阅读《苏东坡传》和观看纪录片《苏东坡》初步了解苏轼的生平,同时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绘制苏轼大事年表,也可以用时间轴的方式列出苏轼大事记,最后在深入体会和感受的基础上完成读后感或观后感。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能用心去感受苏轼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独特之处,对待挫折的乐观豁达,为民服务的情怀,初步感受苏轼的道德品性与豁达胸怀。
2.品读苏轼作品
苏轼的文学作品有很多,我们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挑选苏轼具有代表性的诗文作品16篇进行学习,通过诗句走进苏轼内心,进一步了解苏轼在文学上的造诣,从中感受苏轼在多次贬谪后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智慧心灵。
3.多元认识苏轼
苏轼的创作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医药、烹饪、水利等方面都有所贡献。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深入了解苏轼,孩子们发现苏轼留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丰功伟绩与荡气回肠的诗词,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更拥有一个热爱生活的有趣灵魂。
四、交流分享,展示学习成果
探究性学习结束后,在总结提升的阶段,将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展示。整个项目式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进行跨学科融合学习,利用读后感、观后感、诗词配画、研究报告、设计报告、作品集及朗诵、解说视频等形式介绍苏东坡作品和自己的学习收获,更利用设计东坡纪念墙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五、评估检测,升华学习效果
《新课标》特别重视学习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有效评价,我们设计了评价细则,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结果性评价,有分类评价也有总的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详细记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学生在评价中进行总结和提高,评价机制更灵活、更全面。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