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土中国》为例,探讨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当中的运用

2024-10-24 00:00许维静向柳南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当中,第五单元为《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单元。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中针对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阐述如下:“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能够深入理解、分析运用是学术类整本书阅读的高阶目标。但只有学生能有意识地调动元认知策略进行阅读,才能在完成高效阅读的同时,生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真正培养起持续性的高效自主阅读能力。

一、元认知阅读理论及应用

“元认知”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于1979年首次提出的。所谓元认知即是“个体关于自身认知过程及认知结果的知识,以及为达成具体目标,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监测和调节”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具体来说,包括三方面:一是元认知知识,主要是个体对认知活动、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积极监控并自我调节以更高效达到预定目标。截至目前,将元认知策略融入到阅读中的尝试主要发生在英语阅读与教学中。但近两年,随着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成为热点,不少高中一线教师也开始尝试将元认知策略运用到学术类整本书阅读教学中。

二、元认知策略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的实施

(一)元认知策略在《乡土中国》当中的实施方向。1.学习任务价值因素。因此,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鼓励学生到书店去翻阅当前不同版本的《乡土中国》,去浏览一下各个版本的封面、腰封、插图以及里面的排版,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版本,当学生在对书籍的版式做出判断时,其实就已经对《乡土中国》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此外,在导读课上,要让学生对阅读《乡土中国》这个学习任务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2.学生本身的能力因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能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并维持认知投入。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对学生所做的工作进行积极有益的反馈。3.学生与同伴/教师间的关联性因素。我们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研读的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寻找合作伙伴,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提出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选用文献阅读、社会调查、人物专访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分享其合作探究的成果。4.学生的自主性因素。在初读全书阶段,我们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在精读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两章进行精读;小组合作研读阶段,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寻找合作伙伴,自行决定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重读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两章进行重读。

(二)元认知策略在《〈乡土中国〉研读手册》当中的具体运用。1.计划策略的运用。初读全书前,让学生简单调查一下自己的阅读情况,以便于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调查内容如:是否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地点、是否能长久地保持注意力、阅读时常面临什么困难等。2.监控策略的运用。为了检测自己的阅读效果,学生在完成每一章的阅读任务后可以尝试着回忆一下本章的至少十个细节,并在手册中进行简要记录。在完成初读全书后,学生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两章进行精读。

(三)调节策略的运用。调节策略主要涉及理解、评估和分析等活动,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分析诊断自己的学习效果,收集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深入分析和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诊断学习结果,还要考虑整个学习过程,如: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或方法?我该怎样避免出现某种错误?我如何更快速地实现某个学习目标?因此,在完成两章精读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阅读情况再做一个调查,这对于后期重读《乡土中国》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若发现自己目前的阅读速度较为合理、使用的阅读策略较为有效,便可以继续运用到重读阶段,甚至迁移到其他学术类书籍的阅读中。

【注:本文系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2022年未来教育课题“新课标引领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实践与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编号:FE022Y003)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