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引导者。然而,当前的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片面性和模糊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创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偏低原因分析
(一)微观系统环境分析。1.理论学习和培训不足,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和中等师范学校尚未设立专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师没有系统学习和培训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导致了对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认识模糊和相关专业技能的缺乏。2.家庭多重角色冲突和超载,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幼儿教师大都是女性,她们同时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和幼儿园教师等多重社会角色,加上过大工作压力,非常容易产生角色冲突与角色超载。
(二)中观系统环境分析。1.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1.幼儿园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够重视,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被边缘化,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也未受到重视,在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方面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协同缺失。现实中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身体健康,往往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合作往往存在缺失,这种协同不足可能导致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不一致,影响教育效果。
(三)从宏观系统环境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工作指引。目前,针对幼儿园教师学习和培训的专业书籍和教材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仍然稀缺,且这些资料多侧重于心理学理论。虽然它们在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应用教学方法和实施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缺乏深入地探讨和具体的操作指导。《纲要》和《指南》都强调了对幼儿进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散且不系统。
(四)从外层环境系统分析:文化观念偏差致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问题常被误解或忽视,被视为个人的弱点或隐私,而非需要专业干预的健康问题,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可能导致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视程度。此外,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误解也可能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感到犹豫或担忧,担心引起家长或同事的误解。
二、工作室成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调查分析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影响因素基础上,工作室针对学员设计并发放了一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问卷,旨在详细了解工作室成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实践水平,园所对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水平。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员具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如抑郁、自闭、人际关系不良、社会退缩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较强,会在其他领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幼儿积极的心理品质(91.9%),但是大部分学员缺乏应对和处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技能和设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技巧;所在幼儿园尚未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教研活动不能解决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三、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策略
(一)立体多远深研修,助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内功”提升策略。1.深化理论研究学习,丰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首先,邀请具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开展专题讲座,逐步厘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次,组建共研共学团队,通过文献精读、好书共品,书籍漂流等形式,深化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最后,在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基础上,注重学习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技巧和方法。2.拓宽实践渠道网络,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首先,深度访谈一线教师,收集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和案例,通过真实案例的回顾和研讨,训练教师洞察幼儿心理变化、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和采取有效方法干预的能力。其次,工作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例的观摩和学习,聚焦共性问题,设计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后,工作室联动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竞赛活动,教师在切磋和学习中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技能。3.任务驱动式研修,赋能教师自我效能感。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作用,工作室通过任务驱动式研修,采取连续性的小步子任务,让学员依据其兴趣和工作经验制定三年规划,将目标逐步分解到每年每一学期,不给学员带来压力同时又充分激发教师的内驱力,逐步进阶,掌握要领,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4.压力体验式调节,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工作室特邀心理健康专家,通过压力体验式调节心理健康提升方法,模拟教育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压力情境,帮助幼儿教师学习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技巧,让教师建立更强大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他们在真实教育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二)共建共享生态圈,支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修炼”进阶策略。联合教研与送教帮扶搭建一个互助的教师支持网络。通过组织跨区跨园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互补。资深教师的经验和新手教师的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相互碰撞,激发出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送教帮扶把资深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入不同幼儿园和社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解决幼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工作室建立起一个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专业社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线上线下宣传网,激励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外化”突破策略。通过公众号、讲座和家长工作坊等渠道,工作室致力于向公众和家长传播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过分强调智力开发的倾向,强调健康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基石和先决条件,呼吁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分享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注:本文系广州市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策略”(课题编号:202214529)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