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情景教学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探究

2024-10-24 00:00陈婉珍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初中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情景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很多思政素材,由于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略思政教育。

一、链接“真实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学生需要在上节课《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基础上,对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复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重点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经过初一的新授课学习,通过简单的回忆,学生默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并不是很困难,但是由于光合和呼吸作用比较抽象,不像其他知识可以直观感受,直接引入,会比较突兀,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例如2023年,中山深入推进“见缝插绿”和“万棵榕树进乡村”活动,全市各个镇区都多次开展植树活动,很多学生也参与其中,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播放活动现场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开展这个活动,榕树的存在对大自然环境有哪些意义?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复习课堂,学生的思维在此刻开始活跃起来。

二、融铸“实验情景”,提高思维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科研成果的获得离不开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这两章内容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实验,其中光合作用实验有5个,呼吸作用实验有4个,通过对广东中考题研究发现,近年的广东中考真题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外,实验考查也是一项重点内容,对实验试剂的掌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等都是考查重点。 笔者在备课时提前搜集了近10年的广东中考卷进行研究发现,这部分内容的出题方向为实验试剂作用,实验步骤目的以及实验现象结论等,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装置图的识别以及设计相关过程的方法及作用,例如,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有:天竺葵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叶脉阻断实验、金鱼藻实验等,在复习课时,教师可通过视频创设实验情景还原实验过程,学生在看实验的过程中能感受到科学家们严谨的探究精神,对于多个实验,学生记忆存在困难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采取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框架。例如,学生在观看完实验视频后可以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材料一般都是绿色植物,而且每一个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都对应相关的实验,学生在接受零散的知识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梳理并归纳总结。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归纳与概括能力得到提升。当考查具体的实验时,学生可以由此图开始发散思维,回忆实验视频的相关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归纳,整理的方式,进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复习效果更好。

三、激活“任务情境”,培育学科素养

例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这节内容,在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中,题目给了一个“碳中和”这个热点词汇的定义,然后创设了某项目式学习小组搜集了碳循环示意图和二氧化碳量排放量统计图这两个材料情景,需要学生分析绿色植物在大自然中的各种作用以及比较全球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走势,完成三个小题的填空任务,在第一小题中,学生需要学会通过分析不同的箭头物质走向代表的作用,这要求学生对于光合和呼吸过程的产物有深刻的了解,第2小题的难度提升,需要学生学会分析柱状图,这里涉及到了数学的统计学知识,属于跨学科学习的范畴,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而第3小题中则直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整个题目的设计是依托一定的情景,通过不同的任务,既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基础知识掌握,更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最终落实到生活运用当中,真正地学以致用,明白了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树立爱护植被、低碳出行的生态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