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压力,要先从小学生开始,将减负切实进行到实处。因此,提高课外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外作业却变化较小且存在着较多问题需要解决。
现状一:作业设计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根据学生不同认知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作业方面,教师存在较大欠缺。当全班学生作业难度相同,形式相近时,会出现以下问题:若作业难度较小,可对成绩中下游的学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但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却要在已经很熟悉的知识点耗费大量时间,对自身的提升较小。
现状二:以现成作业资料为主,作业设计意识淡薄
第一, 当前语文课外作业主要是以现成的作业资料构成。有小学语文作业内容相关调查显示,练习册成为作业主要来源(占比 42%),其次为课后题(占比 26.67%),此外还有配套练习册(占比 6.33%)。现成的作业资料成为作业主要来源,教师自己设计作业题目的比率仅占 25%。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不够是主要原因,缺乏对作业深度的认识,使得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符合其身心特点的作业。
第二,教师作业设计意识淡薄。对现成作业材料依赖性的增强使得教师很难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布置设计性作业,而其他非书面型作业布置的次数比较少。
现状三:作业类型单一,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第一,类型单一,缺乏新意。常规性作业是教师最常布置的作业类型,如抄写、背诵等,调查发现所占比重为 64.29%;其次是实践探究性作业为 21.43%,创新性作业为 7.14%,从学生最喜欢的作业类型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习作、日记类作业以及抄写、背诵类常规作业是比较反感与厌恶的,最受学生欢迎的作业类型为创造型作业和实践探究型作业。
第二,常规型作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为了巩固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会布置一些让学生反复书写类的作业如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做练习册等作业。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提升创造思维,只会成为背诵、抄写的工具人。
综上,发现在作业设计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针对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优化作业量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作业设计中适当增加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手工制作类或者游戏类作业。例如,我在教学《竹节人》这一课时,布置让学生动手制作竹节人并书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和玩法说明书》,之后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制作的竹节人。这样的作业设置不仅可以使得疲惫的大脑得以舒缓,而且还可以做到“学乐结合”。
二、在自主选择中分层发展
(一)作业难度分层。大部分的作业设计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没有对作业进行难度分层,这样很大程度上就会导致学生感官差异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布置一些具有一定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进行选择。以五年级上册《白鹭》为例,我设计了如下“作业超市”:1.生字游戏的快问快答。2.摘抄文中表现白鹭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十分精巧的句子,并品味句子包含的思想感情。3.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4.阅读类似《白鹭》这样的文章,写读后感。5.做一幅关于白鹭的连环画或者手抄报。6.根据你头脑中对于白鹭的形象,手工制作白鹭,并书写制作说明书。(学生自选二至三题完成)
(二)学困生控制作业量,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学困生一般都有着基础弱、知识接收能力不足、上课听课质量欠佳等特征,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需要学生熟记生字的读音、熟读课文等。其次,我们要适量减少带有思维开发和挑战性的题目,适量增加难度较小的考查基础性知识的题目,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
(三)学优生减少作业量,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针对学优生,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增加一些带有挑战性的作业比例,减少基础知识的作业比例。例如,我在讲授完《所见》这首古诗后,学优生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我免去生字词读写、课文背诵等内容,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基本意境的基础上运用想象的手法给诗歌编写一个美丽的故事。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找到同一类型的诗词得以扩充知识库,还能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印象。
三、丰富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类型
(一)创编型作业。语文区别于数学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延伸范围更大,可以通过一个知识点拓宽到一个知识面,语文教师需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创新作业形式,赋予作业在更大程度上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学生就不再把作业视作一种负担。比如,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思考下去,桑娜和渔夫在后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情况?续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也会更加到位。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大胆想象并进行创作的意境,引导学生及时将学到的表达手法应用到创作当中。
(二)操作型作业。现在的小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进行作业设计需要更大的选择范围,不能仅仅布置教科书当中的学习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会理解自己的父母,教师可以突破传统发展思维,布置一些做家务的作业。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我在讲授《陶罐和铁罐》内容时,让学生们仔细搜集相关方面的故事或者寓言,自己做一些手工制作品,与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布置这些形式的作业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实践操作的认识,能够促进学生的大脑思维同身体机能同时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强化。
(三)探究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所要实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事物蕴藏的知识内涵。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凡事喜欢问一个为什么,希望知道每个事物的前因后果。教师需要分析不同学生的心思特征,设计出具有探索性质的作业,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未知的世界。比如,进行《爬山虎的脚》课文学习时,我让学生到自然当中去观察类似的生物现象,分析各种昆虫的变化特征,对观察到的事物通过日记形式记录下来。所有这些形式的探究作业,都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