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的麦田旁,一群小学生正挥汗如雨地收割着庄稼。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劳动带来的满足和喜悦,这正是“以劳树德”理念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生动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习惯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一、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
通过课堂教育、故事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明白劳动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品德、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利用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劳动传统。还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务劳动,也可以是学校组织的集体劳动,如叠被子、打扫教室、整理书包等,让他们体验劳动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创造力。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通过植树、浇水、修剪花草等,学生可以亲手种植和养护植物,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认识到劳动对于创造美好环境的重要性。
二、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场所,如农田、果园、养殖场等,因此我们利用劳动课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以及饲养动物等劳动,让他们亲历劳动的过程和结果……这些具体措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健康的劳动教育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更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引入科技创新元素,以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加强有效的家校联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在孩子的劳动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学校要与家长加强沟通和配合,协同发力,共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如,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家务、照顾植物和家禽家畜等,让孩子感受到劳动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又如,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周,组织开展“与父母一同挥洒汗水”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组织学生为生物园区除草、浇水,让学生享受劳动带来的喜悦与满足;在校内划分清洁保洁区,让学生独立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只有家校有效联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地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四、注重愉悦的体验感悟
重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可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次,学校组织了植树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拿着铁锹、水桶等工具,开始挖坑、培土、浇水,虽然过程辛苦,但学生都乐在其中。他们看着自己的小树苗在土地上扎根,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这次劳动让他们明白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也让他们更加珍惜身边的环境和资源。再有,在家庭生活中可以让孩子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独立性,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感恩和付出,体会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学校还可以举办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如手工艺品展、烹饪比赛等,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劳动。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劳动的价值,培养尊重劳动、珍惜成果的优秀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落实好“以劳树德”理念,为学生们的幸福人生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