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思政旨在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发展。以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以及成效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这一举措在于总结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思政
一、高职院校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思政实施背景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围绕职业岗位需要,致力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了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图像采集与存储、各器官正常声像图表现、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特别强调临床常用的超声检查方法,以满足超声技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超声技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图像扫查采集的操作技能,还需具备分析判断各脏器形态结构变化关系的知识技能。因此,课程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影像诊断思维,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爱岗敬业、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医者情怀。考虑到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政治观念淡薄、自制力较弱、学习目标不明确、思想懈怠等问题,在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师对如何在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研究。
二、高职院校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技能传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思政理论的系统学习方面则存在不足。尽管他们已经意识到对医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和思政视角,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此外,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较为隐晦,进一步增加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难度。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不足
在实施课程思政时,专业课教师最常遇见的问题是“硬植入”,即将思政话语生硬地加入课程内容中。这种做法不仅未能达到教育目的,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课程思政不应被视为与专业知识相脱离的道德说教或政策宣讲,而应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设计中,贯穿于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以实现思想引领的效果。同时,鉴于医学生专业课程繁多、课时紧张等现状,思政元素的融入尤需遵循适当、适时、适度的原则,避免生硬和频繁的说教,以免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佳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三全育人”总框架下的一场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一个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进行督查、诊断和改进。课程思政涉及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标准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多个方面,并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个环节。由于其自身不可控性较强,这使得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评价效度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课程思政评价的首要标准是育人效果。然而,青年个体的成长具有潜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往往难以短期内立竿见影,甚至很多思政工作的效果要等到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能逐步显现。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有力保障。
三、高职院校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思政改进措施
(一)多途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协作与配合。首先,建立联合教研机制,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教研备课,实现知识互补与资源共享。一方面,利用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优势,拓宽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视野,增强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应与辅导员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研究学生的思想特点,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举办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如现场教学观摩、讲座研修等,促进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博采众长。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分享教学经验,还能激发其创新思维,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再次,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与积累,在闲暇时间浏览“学习强国”等理论学习平台,积累教学素材,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储备了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才能与时俱进地将其融入教学,为课程思政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最后,强化师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而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直接实施者,其“身教”远重于“言传”。因此,教师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以扎实的学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指路明灯。
(二)多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1.课前。利用00后学生喜欢新生事物、熟练使用网络、活跃于各类社交媒体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如医疗纠纷案例讨论、时事热评等预习任务,让学生观看后在平台上发表意见、展开讨论。这样既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便于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有限学时讲解及总结各种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方向指导、实现思政育人目标提供了支持。
2.课中。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灵活组织教学。采取小组竞赛、“头脑风暴”等课堂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灵活融入思政元素,如介绍行业领军人物、时代楷模、行业发展简史、健康中国理念等。在学习超声诊断仪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及目前使用国产超声诊断仪的比重日益增大,从图像清晰度到新配套软件的研发,均能与进口机器相媲美,以此增强学生对中国制造的自信心及其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应挖掘和提炼身边蕴藏的丰富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
3.课后。注重知识的拓展巩固与学习效果检验。学生在学习完某章节专业知识点后,一是教师通过云课堂或钉钉平台等发布小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向学生推荐书籍、分享链接等,帮助他们进行知识拓展,丰富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探索新知。三是利用微信群或QQ群及时交流,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四是开放实训室,从学生中选出“小导师”负责答疑解惑和验收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五是在布置传统课后作业时,融入德育内容,并设置学习关卡,鼓励学生晋级通过,以此达到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目标。
4.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在岗兼职教师的优势,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前往附属医院见习。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临床环境,学习和掌握规范的超声检查操作方法和流程,直观体会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提升岗位胜任力的同时,积极接受价值观教育,培养医者情怀和服务患者的责任感。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培养良41efde5b3c798e293b5063af5a1f74279273c8fa6dac8e791eefaba15c0e9b1d好的共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通过临床实践,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的前提和基础。
5.社会实践。成立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社团,并利用课余时间为全校师生开展健康筛查活动。例如,在学完脂肪肝超声检查后,学生可参与开展肝脏超声公益检查,一方面巩固肝脏切面及脂肪肝的图像特点等知识,另一方面为师生提供健康检查服务。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以宣传单、小视频等形式解答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类医学问题,如各种常见病适合哪种影像检查、超声三维四维检查的优势等。
(三)多元、多维改革评价体系
在课程考核体系中,为使课程思政的评价更加具体、可量化,除了评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将德育考核纳入其中,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实时化的评价与反馈,构建一个不断加强、相互促进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考核模式(如图1所示)。首先,教师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打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习惯,考核学生的自律能力。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及小测验等并自觉提交,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再次,在理论考试的题目设置上,教师应适当增加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在实践技能操作上,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专心专注的学习态度,考查学生对工匠精神、人文关怀理念等方面的理解。例如,在劳动教育考核上,考查学生能否主动整理实训操作台,爱护仪器,打扫教室卫生等;在职业素养考核上,考查学生对探头的保护、机器的复原情况等;在人文素养考核上,则考查学生在进行浅表超声乳腺检查时,能否做到保护患者隐私、天冷时加热耦合剂、细心关照患者体验等。
课程思政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评价主体理应多元化,其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的评估应由高职院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及用人单位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多维评价体系。这一评价过程380cd26af9a12557a6bd3f6c7e83c291b651db796d9926ba9c4f3d93222affdc应贯穿教学始终,并延伸到学生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五年内。学生参与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的成绩、在就业市场上展现的竞争优势以及工作后的岗位胜任能力等,均可作为课程思政效果的间接反馈,用以指导高职院校灵活把握和调整课程思政实施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确保思政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
四、高职院校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课程思政并非一门独立的课程,也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一个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各方面的过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在于将具体技能和知识点与明确的思政内容相结合,它要求专业课教师逐渐加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认同,通过不断的磨合,最终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高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尤其对于医学院校的教师而言,更应突破单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局限,利用课程思政的隐性力量,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引导他们深植“医技人才、志在家国”的职业理念,进而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玉浩.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型初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
[2]许详云,王佳佳.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J].高校教育管理,2022(1).
[3]杨红梅,陈洁,李宜培,等.医学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探究[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6).
[4]刘艳艳,顾润国.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2).
责编:勉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