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对策研究

2024-10-24 00:00:00马晓红井方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9期

摘 要:对影响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培养实践能力、做好职业规划、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校企合作等综合性对策,以期有效提升该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体育专业;就业;对策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数据显示,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从1978年的16.5万增长到2024年的1179万。这一变化既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快速普及,也带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关注度居高不下。一部分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因就业形势与特定行业发展形势密切相关,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深入剖析此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一、制约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实践能力不足。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自己在进入就业市场时缺乏专业技能,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

二是就业观念传统。从近年就业形势看,许多学生仍然抱有传统的就业观念,一味追求专业对口和岗位稳定,忽视了个人素质、发展期望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高薪资、大平台的优质就业岗位,不愿意到基层或条件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就业。这种非理性的择业心态,往往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迟迟找不到满意岗位,最后陷入“慢就业”“缓就业”的困境。此外,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把握不准,求职时缺乏目标和方向感,以至于错失大量的工作机会。

三是求职技巧缺乏。在市场化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招聘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毕业生需在简历撰写、着装礼仪、面试沟通等环节精心准备,才有可能获得招聘方的青睐。但从现实情况看,部分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不注重简历准备,沟通时表达生硬,缺乏自信和韧性,导致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高。

四是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但部分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行业发展动态缺乏了解。如体育行业中智能穿戴设备、运动监控系统的出现,导致一些传统岗位退出,使得整个行业的就业市场发生巨大变化。

(二)学校教育因素

一是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专业教学上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高职院校的健身指导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与一线城市健身机构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差甚远。随着社会大众健康理念的转变,健身机构也在不断转型,以适应消费群体需求的变化。当前,健身机构岗位需求较大的是游泳指导与救生、运动营养、瑜伽、普拉提等,健身教练已不再是主要需求。这种情况下,传统课程设置下培养出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已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大了就业难度。

二是实践教学不足。实践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部分高职院校受办学资源、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限制,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教学注重技能传授和流程演示,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动力。

三是就业指导服务不完善。虽然很多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但提供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职业指导方式单一、就业信息匮乏、职业心理辅导及求职技能培训不足等问题。因为缺乏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部门也就无法帮助学生精准定位职业方向,这导致毕业生求职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优质的就业机会。

(三)社会环境因素

一是就业渠道有限。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体育运动技能和教学方面,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多元化的就业市场时选择面过窄。体育行业具有特殊性,其就业范围基本限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领域,岗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量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二是用人单位的偏见。部分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只在体育技能方面有所擅长,缺乏综合素质能力。这种非理性的认识,显然影响了体育专业毕业生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是新兴产业兴起。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和社会观念变迁,很多传统行业进入衰退期,新兴行业则快速崛起,就业需求也发生变化。新兴行业催生的新岗位对从业者的专业化要求较高,同时也大量挤压了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

二、促进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培养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型人才,而通过实践训练则可以实现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可以引入行业实习实训资源,精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实际需求。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体育行业的科技研发、赛事活动等内容,同时通过实习实训等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做好职业规划

学生在入学之初,要通过自我评估、职业性格测试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和优势领域,明确职业目标,为未来职业规划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课程学习中,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在毕业学年,学生要及时关注体育行业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和市场需求,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为后续求职择业做好充足准备。

(三)拓宽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体育健身场所、体育赛事组织机构等的合作,通过访企拓岗为学生开拓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基层、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就业机会。政府要通过宣传体育健康知识,提升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对体育专业重要性的认识,消除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偏见和误解,维护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权益。

(四)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开展实习实训、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通过实施校企合作项目,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拓宽合作领域,探索与体育器材制造企业、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媒体等相关行业主体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三、结语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普遍特征,又与特定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市场激烈竞争时,缺乏显著优势。这就要求相关高校从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端发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春霞.大数据时代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

[2]于越.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足球专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2.

[3]申屠立平.网络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8.

[4]王海.沈阳市高职学生择业焦虑的调查与疏导策略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1.

[5]李海平.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7

[6]杨玉林,张丛礼.六路并进构建高职和谐校园[J].城市建设,2010.

[7]潘磊,陈林祥,李丽.需求侧视角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动力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9.

[8]李鹏,李秋豪.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与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

责编: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