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应当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而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从产教融合现状入手,分析产教融合度不高的原因,介绍安阳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办学特色;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是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手段,是实现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推进产教融合、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是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安阳工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产教融合现状
目前,产教融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产教联合
所谓产教联合指产业与学校简单相加,因协议而合。这是最低境界的产教融合,注重的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实践中,各方主体制定合作方案,这样的产教融合局限于点对点的合作,即一个项目对接一个项目、一个学校对接一个或几个企业、一个学科对接与之关联的行业。
(二)产教结合
所谓产教结合是指产业与学校深度结合,为了共同目标而合作。这是较高境界的产教融合,是将学校、产业甚至是政府、行业领军企业多方结合起来,相互支持促进,面向市场,形成经营实体。
(三)产教融合
所谓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学校合二为一,双方关系密切甚至合而为一。这是一个始于做法、成于制度、终于文化的过程。做法是经验层面的,制度是机制层面的,文化才是合作的高端境界。各方主体不仅要共同规划发展布局、协力推动人才培养,更要面向市场健全体制机制,融合重大平台载体,融合校企文化等,最终达到精神层面的产教理念融合,互相认同、融为一体。
二、产教融合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重视不够
一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轻基础、重规模的倾向,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导致教学资源不足。二是部分高校一味追求升本、升硕、升博,发展规划没有和本地经济发展需求联系起来。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盲目开设各种热门专业,专业设置“多、散、乱”,没有形成专业集群。四是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充分依托企业资源,教学成效不显著。
(二)企业重视不够
一是利益导向。企业的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注重财富的积累。企业招聘人才也是为了创造财富。部分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职责,企业没有义务为培养人才而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二是产出导向。企业关心学生能否契合实际工作需要、能否攻克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能否真正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发展带来实际效益。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过分关注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部分企业甚至存在主动权缺失的情况。
(三)校企双方契合度不高
一方面,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教学存在不一致。比如,企业的生产计划时有变动,但学校考虑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安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很难在时间安排上与企业达成一致。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实践能力缺乏。部分教师缺乏从学校到企业的实践能力,无法与行业、企业联合进行研发和创新等应用型科学研究。高校为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而企业的目标是营利,因此在校企合作方面往往不太主动,甚至把校企合作当作负担。
(四)合作机制不顺畅
产教融合是校企双向奔赴的关系,只有双方都找到合作共赢利益点,才能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结成长期、双赢、相互依存的稳定合作关系。
目前,校企双方普遍缺少专门负责产教融合的实施机构,不能对校企双方的要求进行及时回应。虽然企业有需求、学校有意愿,但是双方无法找到“兴奋点”,特别是学校科研成果,较少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尚未打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对于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大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导致无从下手。此外,双方还有诸多体制机制的障碍,导致找不到双赢的利益点。
近年,虽然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提出了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说,“结合多、融合少”,合作不稳定,合作模式单一,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理想状态。
三、安阳工学院的实践探索
(一)突出学校发展特色
安阳工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第九所、河南省第一所培养飞行员的高校,也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培养飞行员的高校。学校深刻分析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抓住河南规划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经济、安阳要建成一座“会飞的城市”这一契机,明确“航空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特色定位。以服务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安阳打造航空运动之都、区域性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的需要为目标,学校联合中国南方航空等开办了飞行技术专业,随后相继开设了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适航技术等十四个航空类相关专业,涵盖航空运输、航空管理和航空制造等专业方向,航空专业集群建设初见成效。同时,学校准确把握飞机维修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的态势,开设了飞行器制造工程机务维修方向专业。
(二)把握区域经济需要
中国南方航空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的航空公司,旅客运输量连续几十年居国内之首。中国南方航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最大的基地公司,执管南航旗下最大的波音737NG机队,而中国南方航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飞机维修厂是中部地区最具实力的运输航空145维修单位。其不仅是中南辖区唯一具有波音737NG飞机大修全能力的单位,也是唯一具有深度结构修理能力的分子公司维修单位,同时肩负着整个南航旗下所有737机队的工程管理任务,一直是国内多家民航院校的定点实习基地。
由于机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掌握专业机务英语、维修基本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等多方面素质,这就造成航空企业需要延长新员工的培养周期,而新员工的素质也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因此多数维修单位会把新员工作为重点风险源。因此,加强飞机维修人员资质能力建设,夯实他们的“基本功”,就成了业内共识,这也是航空维修企业面临的挑战。
(三)强化企业利益驱动,构建“安工-南航”人才培养模式
民航业对从业者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学校不仅拥有理论课程时间长、通用基础课程多、公共英语课程多的优势,还拥有航空和现代物流专业集群,包括波音737-300型飞机在内的各种硬件平台。这些条件完全能够满足中国南方航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对员工进行资质培训的需要。找到了双方利益的兴趣点,校企双方便积极对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5月,由民航局授权的中国南方航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飞机维修培训中心在学校挂牌成立。该中心依托学校147维修实训中心进行建设,拥有中国民用航空局审核批准的机务维修培训机构合格证书,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同时具备两种资格的培训中心,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由航空公司和地方高校成功合作筹建的飞机维修培训中心。
结合基础适度、口径适中、注重应用、强化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训中心按照民航局的指示精神,依托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平台资源,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3年本科课程+1年专业技能强化,将相关本科课程要求和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规章要求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飞机维修专业资格培训相结合,采用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毕业时不仅可以取得学位学历证书,还可以满足飞机维修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极大提高了飞机维修人才的基础素质,降低了航空维修行业的发展成本,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助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培训中心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采用灵活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采用订单式培养。既进行专业化理论培训,为企业输送理论基础扎实的工程技术管理型人才,又为企业输送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技能操作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根据岗位需求组织维修企业在职人员开展多种技能提升专项培训,进一步拓宽培训机构的业务范围,真正实现培训机构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使用的无缝衔接,为学校创造价值、为民航维修行业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
(四)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高水平融合
为实现体制融合、平台融合、文化融合,学校积极探索适用于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主动适应企业需求,顺应产教融合发展趋势,形成了“一机构、一机制、一平台”机制。“一机构”即飞行维修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一机制”即飞行相关专业院校、行业企业、监管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定期交流机制,“一平台”即共建“安工-南航”147飞机维修培训平台。
上述产教融合实践使学校的飞行技术专业发展瓶颈得到突破,不仅培养“飞行员”,同时开始培养“修理员”,走出了一条高水平产教融合的“安工”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海蕴.以城市为节点构建产教融合改革的“基本盘”[J].财经界,2019(31).
[2]李永生,牛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J].北京教育(高教),2018(5).
[3]刘英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
[4]朱丽.“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1).
[5]张海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对外经贸,2015(10).
[6]周永莲,张方林.校企深度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2).
[7]彭梦娇.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责编: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