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当前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普遍存在的主题思想不清晰、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不健全、评价体系运转不力等问题,应采取树立正确评价理念、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保障评价反馈等改进举措,以重构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促进高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反思与重构
教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实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资本。随着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主体力量,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党和国家对卓越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被视为提升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发展贡献度的有效激励措施,对强化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起着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深度剖析原有的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能较好地为高校教师的入职、晋升、聘任、培训和奖惩提供基础和依据,也有利于调动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水平提升,从而推动高校可持续性发展。
一、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的应然逻辑
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是高等院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社会需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进行评判的过程。构建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重要意义和价值指归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促进教育政策和规划有效落实
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担负着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职责。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凸显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心。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是落实国家关于教育的政策和规划的重要一环,也是引导高校教师回归“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本职的机制保障,对推动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强化教师职业荣誉感、使命感
高校教师作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的重要践行者,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时代使命,其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以学术为生、以学术为业”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他们通过特定的知识创新和传递方式,促进深奥知识及社会规范被受教育者吸纳和消化,全方位教育和培养学生。构建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引导高校教师对自身角色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进而整合为一套自我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体系,能够提升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拓展高校学术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空间,助力高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工作的原初功能,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构建一套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服务社会为导向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从知识储备、知识传播、个人素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对高校教师进行考核,使他们明确自身职责、践行使命担当,在“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潜心教书育人,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对现有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反思
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不仅是对高校教师外部表现的客观评判,也是对教师内在价值的重塑。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方面,注重教师的价值观培养和职业规划,设置多层次的评价指标,开展多元化评价。但实际上,部分高校的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存在明显不足,制约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活动开展。
(一)主题思想不清晰
对教师开展素质能力评价是高校教师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的主题思想判断是评价的本质之一,是评价主体对教师素质的一种认识活动。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必须以符合高校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按照评价的主题思想构建评价体系,促使高校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推动评价体系成为教学主体和受益客体的和谐统一。部分高校管理理念不科学,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主题思想不清晰,评价工作过于追求结果,忽视过程管控,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只关注结果,对课堂教学、科研准备、科研创新的过程不重视。
(二)评价主体单一
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是对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是高校管理部门监控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和引导教师履职尽责的重要载体。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不仅要教学,还要开展科学研究,其学术业绩往往难以精确估量。因此,高校开展教师素质能力评价,要重视吸纳多个主体参与,凸显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但笔者调研发现,部分高校的教师素质能力评价工作多由行政管理机构承担,如人事、科研、教务等职能部门负责评价体系的制定、执行,致使评价信息来源单一,评价结果较为片面,客观性、公正性很难保证。
(三)评价指标不健全
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强、规范要求高的工作,也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棘手的环节。由于各个教师分担的任务不同,对其评价的维度和动因也应有所区别,评价指标应具有综合性,这样才能较好地反映被评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但笔者调研发现,部分高校构建的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不健全,设置的指标多数针对科研业绩,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相对较少;针对高校教师的潜能与职业发展的指标较少,针对短期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的指标较多。评价指标设置的错误导向,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对自身的工作职责产生困惑,日常教学工作中滋生浮躁心理,丧失职业热情,也使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外源性要求转化为内源性能量受阻,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评价体系运转不力
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是高校按照评价程序和评价指标,对教师工作能力及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机制,是由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评价机制组建的完善体系。运转通畅的高效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合理化、实用化和程序化的评判。高校可以通过考核、评价发现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促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改善。但笔者调研发现,部分高校构建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针对性不强,部门之间衔接不紧密,造成评价体系运转不力,日常监督检查缺位。另外,反馈机制流于形式,被评教师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得失,也很难对工作进行改进。
三、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重塑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动态化特征,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高校应遵循全面、多元参与、可持续和可执行等原则,重塑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
(一)树立正确评价理念
构建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理念要先行,即要有整个评价体系的主题思想。评价理念是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运转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主题思想和信念态度的集合,也是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因此,重塑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的主题思想。具体而言,就是以尊重教师主体、关心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引导高校教师把内源性的能量转化为行动自觉。其次,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自身定位、办学条件以及现有资源等因素,确立评价目标。最后,高校要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均衡融入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为教师长远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
(二)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
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社会服务等,这些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对高校教师的评价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过程,评价主体应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对教师素质能力进行衡量。首先,高校应出台相关政策,围绕评价内容,明确参与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主体的范围,设置评价主体的相应条件、标准,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专业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其次,高校要加强内外沟通协调,调动校内以及社会层面的教育资源,构建高校主管部门、同行教师、学生、外联单位、第三方机构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充分体现交叉多维的评价视野。最后,高校应组建评价主体委员会,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政策,及时修订评价指标,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评价主体水平,以保障评价质量。
(三)科学设置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质量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校在设置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要体现全局性、整体性特点,要与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工作要求相契合。其次,要充分考虑高校教师素质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围绕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指导学生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等设置对应的评价指标,力促高校教师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最后,评价指标设置要具有动态性,体现出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与高校教学科研环境与校园文化发展同步。
(四)保障评价反馈
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的目的,是及时反映教师是否具备教学、科研、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教师改进。因此,评价反馈是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首先,高校可以制定相关制度,规定每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活动结束后,主管部门要及时召集专家就评价情况进行讨论,形成整改建议报告并将其反馈给被评教师所在单位。其次,基层教学部门要针对评价体系的运转设置对接人员,以保障反馈建议顺畅到达教学单位。每次评价结束后,由基层教学组织会同教师对评价建议进行对标总结,形成整改报告并反馈给主管部门。最后,高校主管部门根据反馈建议和整改报告,对教师后续的整改进度进行督查,保证反馈意见全面落实。
随着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趋凸显,高等院校作为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其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是对高校教师的一种价值评判,对高校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具有重大导向作用。调整、重塑高校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对当前评价体系的不足予以修正,突出高校教师自身价值,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傅湘龙,席梅红.教育强国背景下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指标体系建构[J].教育研究,2023(10).
[2]张帅,段姝.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建设探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3]刘中亮,崔诣晨.从他律到自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转型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
[4]宋保胜,宋曼,李仁杰.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5).
[5]周文叶.试论“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J].教育研究,2021(7).
[6]任友群.担负起高校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上的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2022(17).
[7]赵英,朱旭东.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21(10).
责编: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