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画图能力教学 发展几何直观素养

2024-10-24 00:00:00钱德春秦亚丽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24年5期

【摘要】基于学生“自主画图”类问题的案例分析,明确“自主画图”类问题“内容领域”和“命题动因”的两种分类标准,探析“自主画图”类问题“发展学生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信息提取与转化能力、图形操作与探究能力、结果预测与估计能力、几何直观与想象能力”的教学价值,进而引发“加强画图方法的指导、提供自主画图的机会、发展几何直观的素养”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画图能力;几何直观;价值探析;教学思考

1“自主画图”类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课堂上,笔者给出这样一个问题[1]:求点P(1,-3)到直线y=34x+3的距离.不少学生在草稿纸上徒手画出如图1-①所示的图形,于是有PO=12+32=10,由S△ABO=12AO·BO=12AB·OH求得OH=125,进而求得PH=PO+OH=10+125.

这个过程看似无懈可击,但与PH=275的正确答案大相径庭.事实上,过点P的垂线并不经过原点O,正确图形如图1-②所示.学生中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都是随意画图惹的祸.目前不少初中生习惯了在现成图形上解答,画图随意性强,动手操作能力不够,缺少图形目测能力、估计能力与几何直观能力,面对没有提供图形而又需要自主画图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这与当下初中数学教学不无关系.数学课堂上,以课件、投影代替学生自主画图的现象比比皆是;所谓的“导学案”文字、图形应有尽有、面面俱到,学生没有自主画图的空间,失去锻炼自主画图能力的机会.

史宁中先生说直观高于一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将“几何直观”[2]列为初中数学素养的九个主要表现之一.图形是几何直观的重要的载体,代数问题有时也需借助几何直观研究,许多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自主画图探究、分析与思考.因此,自主画图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画图能力、发展学生几何直观素养迫在眉睫.2024年江苏泰州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按照《课标(2022年版)》“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要求,在考查学生自主画图能力上着墨较多,其中有5道试题需要学生自主画图或补充图形思考,旨在引导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自主画图能力,发展几何直观素养.本文以2024年泰州卷相关试题为案例,谈谈“自主画图”类问题及其分类、价值探析与教学思考.

2“自主画图”类问题及其分类

这里的“自主画图”并非专门的几何作图,也不是几何问题中的添加辅助线,而是数学问题中不提供图形或只提供基础图形(不妨称为“母图”),解题者需要自主画出图形或补充、完善“母图”,借助所画图形进行探究与思考、完成推理与运算.有的问题需要画出精确图形,有的问题只需画出满足条件的示意图.

从内容领域上说,“自主画图”类问题可分为“几何问题自主画图探究”“代数问题图形直观思考”和“数据问题图表直观判断”三个领域.

从条件提供图形的程度上说,“自主画图”类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图”类几何问题,需要解题者完全自主画图进行探究;另一类是提供“母图”类问题,需要补充与完善“母图”,借助图形寻找思路与策略.

从命题动因上说,命制需要自主画图试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一些动态与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提供图形对解题是一把双刃剑,既便于借助图形理解题意,也可能因为静态图形而导致对思路的误导、思维的干扰,故问题条件中不宜提供图形.主观上,基于命题立意与考查目标而命制“自主画图”类问题,旨在更大程度考查学生直观想象与动态探究能力.

3“自主画图”类问题案例分析

这里主要就“几何问题自主画图探究”和“代数问题图形直观思考”两类问题,对2024年泰州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中“自主画图”类试题进行分析.

3.1几何问题自主画图探究

3.1.1“无图”几何问题

不少几何问题不提供图形,而是通过文字信息表达图形及关系,需要解题者通过阅读文字信息自主画出图形,在所画图形上开展探究与分析、运算与推理活动.

案例1(2024年泰州卷第16题)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点C与点A,B不重合,AC=CD,直线AD交直线BC于点E.若∠BAD=26°,则∠AEC的度数为°.

该问题的条件均以文字信息的形式给出,图形及相互关系看似不确定,属于客观性“自主画图”类几何问题,正确地画出图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常规思路是依照文字呈现顺序边读题边画图.

第一步:画出⊙O及直径AB(如图2-①).

第二步:确定点C.可在AB下方的圆上(如图2-②),也可在AB上方的圆上(如图2-③),选用哪种情形对问题结果没有影响,故将点C画在AB上方的圆上.

第三步:确定点D.由于AC=CD,因此点C的位置决定了点D是在AB上方还是下方.当AC小于12半圆时,点D在AB上方的半圆上(如图2-③);当AC大于12半圆时,点D在AB下方的半圆上(如图2-④).

第四步:据此画出两种图形(如图2-⑤、2-⑥),画直线AD,直线BC相交于点E.

再根据所画图形推理、计算,得到∠AEC为58°或32°,(过程略).

画出图形后发现,由于∠BAD=26°一定,故点D的位置是确定的,可以先画出点D(如图3-①),而AC=CD,即点C是点A、D分⊙O所得两弧的中点,再作AD的垂直平分线与⊙O的交点即可得点C,这样的点有两个,即图3-②中的C,C′,此时点E的两种情形一气呵成(如图3-③).显然,点D的位置直接决定了问题的结果.因此,完整阅读文字信息,并将信息梳理、重构,可以快捷地画出完整的图形.

3.1.2提供“母图”问题

所谓提供“母图”问题,即问题只提供必要的基础图形,需要解题者结合文字信息补充、完善图形,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

案例2(2024年泰州卷第15题)如图4,某广场形状为正六边形,东、西两出入口位于两边正中(出入口宽度不计),且相距36m,广场中心是直径为18m的圆形水池.游客从东边进、西边出的最短路程是m.

该题提供了“正六边形与圆组合”的“母图”,问题要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怎么画出最短路线,二是为何这样路程最短,三是如何求得最短路程.

第一步:画出最短路线.由生活经验可知:如图5,分别过点A,B作⊙O的切线,切点为C,D.初步判断:线段AC—CD—线段DB是最短路线.

第二步:确认路程最短.假设从A出发到⊙O上的点E,再沿圆周走到F,再走到B处.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有:线段AE与ED的长度和大于AC的长,DF与线段FB的长度和大于DB的长,故线段AC—CD—线段DB就是最短路线.

第三步:计算最短路程(答案为3π+183,过程略).

可以设想:假如试题提供“最短路线”的图形,那留给学生的只有根据定理、公式进行的机械运算,思维含量大为减少,失去了作为“亚压轴”填空题的价值.经了解学生发现,问题的难点恰恰就在“最短路线”的确定上.如果教师真正引导学生亲历“从A走到B”的过程,积累生活与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时还会束手无策吗?

3.1.3几何动态探究问题

一些几何动态问题难以或者不能给出完整图形,否则可能因为所给图形不完备而误导学生的思维,只能由解题者自主补充、完善图形动态探究.

案例3(2024年泰州卷第26题)已知:△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边上,点A关于DE的对称点P落在BC边上,且DP⊥BC.

(1)(2)略.

(3)若AB=6cm,将△DEP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D′EP′.当△D′EP′的一边恰好落在△ABC一边所在的直线上时,求△ABC的面积(图6-③供选用).

解决“已知腰长求等腰三角形面积”的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求出某一内角的度数,二是求出底边的长.究竟选用哪种思路,要结合其他条件思考.条件“△D′EP′的一边恰好落在△ABC一边所在的直线上”,要分“D′P′落在直线BC上”“EP落在直线AC上”和“ED落在直线AC上”三种情况讨论,并在“母图”上分别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进行探究.

Ⅰ.若D′P′落在直线BC上(如图7-①).由旋转知:EP′=EP,∠PEP′=90°,有∠EPP′=45°,进而∠A=∠EPP′=45°.

Ⅱ.若EP落在直线AC上(如图7-②).由旋转知:D′P′⊥DP,而DP⊥BC,所以D′P′∥BC,从而∠P′=∠ACB,即BC=BA,而AB=AC,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故∠A=60°.

Ⅲ.经探究发现:ED不可能落在直线AC上.

据此求出△ABC的面积为92或93.

该问题虽然提供了“母图”,但该“母图”的形状并不确定,研究方向也不确定,需要根据后续条件,画出△DEP绕点E旋转得到的△D′EP′后,探究出线段关系与角的关系,逐步明确研究方向是“求∠A的度数”.

3.2代数问题图形直观思考

许多代数问题除了代数方法外,有时转化为图形问题,会使问题更加直观、方向更加清晰.此类问题分为三类,一类是纯代数问题构造图形思考,一类是函数问题结合图象思考,还有一类是代数问题融入几何元素.这里主要讨论后两类问题.

3.2.1函数问题借助图象思考

图象是研究函数问题的重要载体,函数问题可以用纯代数方法解决,但利用图象几何直观解决问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4(2024年泰州卷第6题)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1)(x-2)(a为常数,a≠0)的图象有两个交点.设这两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若a>0,k>0,则x1+x2>3

B.若a>0,k<0,则x1+x2<4

C.若a<0,k>0,则x1+x2<5

D.若a<0,k<0,则x1+x2>6

运用纯代数方法,将y=kx+b代入y=a(x-1)(x-2)得:ax2-(3a+k)x+2a-b=0,所以x1+x2=3+ka.显然,当a,k同号时,x1+x2>3,但不能保证x1+x2>6,故A选项正确,D选项不正确;当a,k异号时,x1+x2<3,一定满足x1+x2<4和x1+x2<5,BC选项正确.

这种纯代数方法比较抽象,还有超标之嫌,并非命题者的意图.换个角度思考:根据条件信息画出图象,会使问题思路柳暗花明.以a>0,k>0为例,不妨设x1<x2.图象两交点可能在抛物线对称轴两侧,也可能在对称轴同侧.如图8,画出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后直观发现,这两交点不可能同在对称轴左侧,否则k<0.

(1)若两交点在对称轴两侧.由图8-①可知: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小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线段AB中点M必在对称轴右侧,故12(x1+x2)>32,从而x1+x2>3.

(2)若两交点都在对称轴右侧.由图8-②可知:线段AB的中点M必在对称轴右侧,结论同上.

其他选项可类比作出判断.借助图象研究是处理函数问题的一般路径与方法,画出图象示意图后得到正确结论是瞬间的事情,这正是几何直观的魅力,也是“选择题”的解题规律.

3.2.2融入几何元素的代数问题

有些代数问题融入几何元素,要结合对几何语言与代数信息的理解,画出相应的图形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案例5(2024年泰州卷第25题)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m-1,m+a(m,a为常数,a>-1),且在二次函数y=-(x-m-1)2+2m(1-a)+1的图象上.

(1)(略)

(2)点P从点A出发,沿水平方向运动到过点B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l上,再沿直线l运动到点B,运动路程为d(运动路线不重复).

①若点A、B所在的直线经过一、三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及d的最大值;

②(略).

问题(2)中划线部分是函数问题中融入的几何元素,要通过阅读理解这段文字,并“翻译”成图形,再转换成代数模型,最后完成代数运算.

第一步:文字“翻译”成图形.如图9,分别过点A,B作x轴、y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C,则点P的“运动路线”为A→C→B,即d=AC+CB.

第二步:建立代数模型.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xA,yA)、(xB,yB),则d=|xB-xA|+|yB-yA|.

第三步:完成代数运算.问题(2)中前一问已得到-1<a<3,故xB-xA>0,yB-yA>0,去绝对值得:d=xB-xA+yB-yA=m+a-(m-1)+(-a2+2a+3)=-a2+3a+4=-(a-32)2+254.而a=32满足-1<a<3,所以d的最大值为254.

这里的“运动路程d”的意义描述是附加的几何元素,与函数图象及性质自身无关,但却决定问题的思考方向与结果.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理解d的几何意义是表示AC与CB两线段长度之和,自主画出图形(图象),得出d=AC+CB,进而转化为d=|xB-xA|+|yB-yA|的代数结构解决问题.

4“自主画图”类问题价值探析

“自主画图”类问题的解决要经历条件信息的阅读、提取与理解,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语言,借助几何直观明确研究思路,再将图形信息转化为定量运算与推理的过程.由于“自主画图”类问题具有图形的动态性与结论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因而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思维性,考查学生的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信息提取与转化能力、图形操作与探究能力、结果预测与估计能力、几何直观与想象能力,这正是“自主画图”类问题的价值所在.

4.1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

一般说来,自主画出图形或补充、完善图形的数学问题的条件大多以文字信息为主,解决问题时需要在阅读理解文字信息的基础上画出或补充图形.如案例1要先阅读文字,并按文字呈现顺序逐步画出图形.完整阅读与画图后才发现:原来点D是确定的,只要先确定点D,则AD的垂直平分线与⊙O两个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C,两种情形一步到位.再如案例3的文字信息“△D′EP′的一边恰好落在△ABC一边所在的直线上”意味着需要分类讨论,找出可能的情形、排除不可能的情形.又如案例5要通过对划线部分文字的阅读与理解,自主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从而得出“d就是AC与CB的长度和”的结论,进而转化为A、B两点横坐标差与纵坐标差的绝对值之和,再进行代数运算.另外,还需要理解为什么要加上“运动路线不重复”的限制?如果没有这个限制,点P可在A—C—B间往复运动,此时d就不存在最大值.这足以说明,“自主画图”类数学问题有效考查了文字信息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4.2信息提取与转化能力

“自主画图”类问题的阅读与理解,旨在提取与转化信息,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图象)信息,以便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这是解决“自主画图”类问题的重要策略,比如函数问题借助图象研究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一般路径与方法.事实上,案例4的问题解决可以用纯代数方法解决,但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象信息,通过直观就能快速作出判断,避免了繁琐的代数运算.再如案例5中,需要阅读并理解条件中d的意义的语言描述,并转化为d=AC+CB的图形结构,再转化为d=|xB-xA|+|yB-yA|的代数结构.

4.3图形操作与探究能力

“自主画图”类问题可以考查动手操作与动态探究能力.如案例1没有提供图形,首先要在阅读文字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条件的呈现顺序画出图形,由于点C的位置“看似”不确定,而AC=CD,故点D的位置也“不确定”,从而可能导致结果不唯一.经过尝试画图发现,由于∠BAD=26°,故可直接确定点D,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换言之,图3是经过尝试、探究与反思的结果,从条件得到∠AEC的度数或得到图3的思路,都经历了阅读与思考、操作与探究、分析与判断的思维过程.

4.4结果预测与估计能力

由于“自主画图”类问题中图形及相互关系未知或不确定,需要对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图形结构与位置关系的变化、问题发展方向与结果具有预测与估计能力.案例2中“正六边形广场”问题,要基于生活经验预测“最短路线”.案例3则要估计到:△DEP按要求旋转到△D′EP′时,只有△ABC满足特定要求(如∠A=45°或60°)时,才能使△D′EP′的一边恰好落在△ABC一边所在的直线上.再如案例4中,当a>0,k>0时,如果只考虑图象两交点在抛物线对称轴两侧的情形(如图8-①),而忽视了两交点在抛物线对称轴同侧的情形(如图8-②),那么这种预见性的缺失可能导致问题结果出现致命性的错误.

4.5几何直观与想象能力

几何问题主要研究图形特征、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运动规律与变化趋势,其研究过程始于几何直观与想象,终于逻辑推理与运算.代数问题尤其是函数问题也应结合图形与图象直观开展研究,以达到“以形助数”“以形释数”的目的.如案例5中的3个问题都需要结合函数图象,通过直观发现结论、代数运算与推理说明结论.问题(1)中,由于m=-1时,y=-x2+2a-1,而二次项系数小于0,故图象开口向下.画出图象发现,只有在对称轴(即y轴)右侧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x>0;第(2)问要画出图象,根据对称性和增减性直观得到-1<a<3.

5“自主画图”类问题教学思考

自主画图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从上述案例分析与价值探析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画图能力不可或缺.数学教学要从提升数学素养的高度,重视学生自主画图能力的培养,加强自主画图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画图的机会,在自主画图中发展几何直观素养.

5.1加强画图方法的指导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由文思图”“由数想形”的直观化思考的习惯,准确的图形有助于几何直观.如特殊角要“一画准”,可要求学生借助三角形、量角器、圆规等工具画图,即使是徒手画图也要尽可能准确,条件中的“非标准”图形要尝试标准化处理;对于复杂或动态图形,即使问题提供了图形,也应让学生通过阅读条件并参考所给图形重新画出图形,将所画图形与所给图形比较,如果画出的图形与所给图形有差异,有的可能是由动态图形的不确定性所致,有的可能是由题意理解偏差引起的,从而加深对问题条件、结论的正确理解.纯代数问题在缺少思路时可以考虑能否画出图形(图象)直观地寻找问题解决的方向与思路.由于自主画图的目的是帮助问题解决,所以该精准时精准,该“大致”时“大致”.如案例4中的示意图就在“精准”与“大致”之间: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与x轴两交点(1,0)、(2,0)确定就应该精准,而抛物线的开口大小、直线y=kx+b的倾斜程度则是大致的.有时还需要根据图形变化趋势与结果的可能性及时调整与优化.如案例1和案例3就需要在画图时作出预判,一边画图一边调整与优化.

5.2提供自主画图的机会

有数学教育专家建议,数学试卷上可少提供图形,尽可能让学生自主画图.诚然,一份试卷提供图形的程度与试题本身特点、试卷版面要求有关,也与命题者对考生阅读与思维的预期有关.但专家的建议至少说明:作为数学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自主画图能力的意识,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画图的机会,不要以课件和现成图形完全代替学生画图.有时可一边引导学生阅读条件一边教师画图示范;有时可放手让学生尝试画图,再组织学生对所画图形进行比较、交流,在“试错”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课堂上的导学单或学历案要适当留白,如只给出条件与目标信息,不提供图形或只提供“母图”,让学生自主画图或补充图形.作业形式要丰富多样,既有提供图形的作业,也有无图或提供“母图”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画图能力.

5.3发展几何直观的素养

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模型观念、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是相生相伴的,培养学生自主画图能力是提升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重要手段.如由图形特征可以直观想象到相应的数学模型,而直观的模型正确与否要通过推理与运算证实或证伪,这就需要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数学模型、数学推理又反过来作用于几何直观素养的发展.建立数与形的联系、借助几何直观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构建直观模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是落实直观想象素养的几个关键环节[3-4].因此,数学教学要处理好直观、想象、模型、推理的关系.

5.3.1处理好直观与想象的关系

直观想象不仅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也是一种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3].几何直观是具体的,如由具体的图形直观得到性质、作出判断,但比直观更高层次的思维是想象,数学甚至许多科学发明是从想象开始的.数学教学要将直观与想象有机结合,既要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思考问题、发现结论,也应适当指导学生经历想象过程,提出数学问题、发现并探索结论.

5.3.2处理好直观与模型的关系

学习者从研究直观对象到储存在大脑中的“模型”,如教材中的定理、公式、法则与运算律等,这些模型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认知.如案例2中,小学生也知道沿最短路线从一个出入口走到另一个出入口,他们不一定会说明为什么这样走路程最短,靠的生活经验与直观,而不是相应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要处理好直观与模型的关系,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模型的建构与优化过程,实现从几何直观到数学建模的转化.

5.3.3处理好直观与推理的关系

直观想象不是凭空想象、空穴来风,它需要建立在“数”与“形”的联系基础上,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6].直观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需要通过推理、运算来证实或证伪.“自主画图”类问题研究的一般路径与方法是:自主画出图形→直观发现结论→推理验证结论.数学教学时应将几何直观、数学建模与数学推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展学生基于几何直观的抽象能力、模型观念与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钱德春.强化画图意识提升画图能力助力问题解决[J].中学数学杂志,2021(08):37-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

[3]孔凡哲,史宁中.关于几何直观的含义与表现形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7):92-97.

[4]周德明,王华民.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构建直观模型解决问题:浅谈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05):15-19.

[5]李昌官.直观想象及其教学[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22(03):3.

[6]朱敏龙.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中的六个“不等式”[J].中学数学杂志,2018(10):1-4.

作者简介

钱德春(1963—),男,江苏泰州人,泰州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与命题、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

秦亚丽(1981—),女,江苏泰州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与命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