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教学以生为本,注重整合教学资源,设计综合性任务,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任务群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逐渐引起教育界重视。它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任务群。《大雁归来》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丰富,教育价值高,是任务群教学的好素材。
一、构建任务群教学的特点
一是整体性。它把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全部教学内容系统化地集中在一起,组成几个大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内部又有若干个相关任务群。这些任务群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整体性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全貌一目了然,对知识点间的关联性有所了解,进而对知识体系有一个较好的把握,提高学习效果。二是情境性。情境性强调把知识与技能学习置于特定场景中。逼真或仿真的场景可以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运用所学内容,锻炼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三是综合性。综合性强调任务群下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任务群教学要求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完成繁杂的工作。这种综合性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掌握,又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跨学科思维能力。四是实践性。任务群的实践性表现为任务的设计与执行,能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实践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做中学,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增强学习实际效果与运用能力。
二、文本特点分析
《大雁归来》作为一篇以大雁迁徙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以鲜活的刻画与精致的讲述表现出大雁们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与团队合作精神。《大雁归来》的语言之美犹如春日初绽之花,玲珑剔透,生命力旺盛。作者用精妙的笔法勾勒出大雁迁徙时的瑰丽画卷,句句似有活灵活现之势,跃然纸上。大雁的飞翔姿态、相互间的相互作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作者用优美语句逐一展现出来,让读者如临其境,体会那份源于自然的震撼力和美。而从情感的表现来看,《大雁归来》更显得真挚感人。作者不只是叙述大雁的事迹,更是借大雁之口表达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崇敬和喜爱。通过细致刻画大雁的迁徙历程,文章表达了这些候鸟们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表现出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它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一内容的传达使读者读来不禁感慨万千,体会到了生命之伟大和自然之奇妙,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大雁归来》以自己特有的韵味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读者。文章以大雁迁徙这一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动描写和细腻叙述,把大雁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题材的选取不但赋予了作品深刻的生态意义,而且使读者在读中体会到了人生的顽强和伟大。另外,《大雁归来》文本结构异常清晰,全篇叙事紧凑、有层次。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明显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主旨和意蕴。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1)预习阶段:学生将通过独立阅读和初步文本分析对《大雁归来》有一个初步认识,并在阅读过程中提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2)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时,学生会交流阅读心得及问题,并透过与同学及老师的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任务驱动:通过有目的地设置阅读与写作任务来指导学生将学习到的阅读理解与文本分析技巧运用到任务执行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4)反馈与反思:学生通过作业、课堂活动等反馈可以了解学习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反思、提高。
(一)教学目标
任务群教学目标的核心要求就是要通过系统化的任务设计督促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大雁归来》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意图,能综合分析、论述课文内容;有强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对文本内容与形式提出独立观点,能有效论证与表达。
2.学生使用阅读理解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鉴别文章结构、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等,通过对文本细节的具体分析来了解作者情感表达及创作目的。
3.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可以体会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情感力量,形成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学习尊重不同意见与看法,并能表现出开放态度与合作精神。
(二)设计任务
1.核心任务
在《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中,核心任务应聚焦于“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探索自然和生命价值,通过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这一核心任务既涉及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又突出自然生态感受,体现了跨学科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发展。具体地说,核心任务应该是指导学生对《大雁归来》进行深度阅读,并通过文本分析,让他们充分了解大雁迁徙这一自然现象以及隐藏在这一自然现象背后的生命智慧、团队合作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人文内涵。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地理学及其他跨学科知识,探究大雁迁徙过程中所蕴含的生态意义及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培养其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2.子任务表现
《大雁归来》教学要完成核心任务,需经过一系列特定子任务。如可让学生分组开展大雁迁徙生态调查、搜集有关资料与信息、制作PPT或者海报等;或组织学生从事文学创作,从大雁的角度写故事或诗歌,抒发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情感;可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仿大雁迁徙时的情景,感受其辛苦和快乐,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伟大。通过执行这些子任务,学生既可以在练习中加深对《大雁归来》这篇课文的认识,又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养成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尊重不同观点、开放合作等心态与价值观。
这些子任务要逐层深入,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以获得知识和经验。详细子任务设计和执行方案,如表1所示。
在设计和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明确理解每个任务的要求和预期成果是关键。每个子任务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对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水平有清晰的认识。同时,预期成果应具有可测量和可评价性,以使教师能根据学生所做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如在画大雁迁徙图这一任务时,学生画出大雁迁徙人字图(如图1所示),并且能通过演示来讲解迁徙过程中的关键点及其特征。展示大雁由北向南迁移的路线图并标出主要停留点及飞行路径,有助于学生对大雁迁徙路线及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依据插图标出迁徙路线,配合地图模拟展示。教师也可以展示大雁栖息地照片,展示大雁在不同栖息地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有助于学生对大雁在各种环境中生活习性的形象化理解。学生在看了插图之后,展开了描述与讨论,了解了大雁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教师可以在现有子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文本语言与修辞分析任务,即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挑选出文章中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赏析,分析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探讨其在表达上的效果;鼓励学生讨论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大雁迁徙的壮丽与艰辛。时间分配为1课时。此任务的加入,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同类型的课文
教学《大雁归来》时,教师可借助同类型的课文,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学习,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如《候鸟迁徙的秘密》这篇课文阐述了候鸟迁徙成因、线路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一课详细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构成、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以及生物多样性在环境中的作用。阅读同类型的课文深化了学生对大雁迁徙时生态系统变迁的认识。
(四)组织多种活动
以“大雁迁徙的科学奥秘”为主题,多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索大雁迁徙的原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以下是详细的活动设计。
1.课堂上分组模拟演示大雁迁徙路线
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组内讨论并确定各自的分工。每组负责大雁从繁殖地到越冬地的迁徙路线的一部分,包括起点、中途停留点和终点。每组绘制负责部分的迁徙路线图,确保图文并茂,并标注重要信息(如停留点、迁徙时间、主要挑战等)。在课堂上,各小组依次进行迁徙路线的模拟演示,包括PPT、海报、地图等,结合路线图和实际数据进行详细讲解,重点介绍他们认为最有趣或最重要的部分,并接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提问。
2.体验活动——自然保护区大雁观察与模拟迁徙
教师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自然保护区,观察大雁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在保护区内模拟大雁的迁徙路线,通过徒步或其他方式体验大雁迁徙的艰辛。学生在观察和模拟过程中,记录大雁的生活环境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一段模拟迁徙路线,让学生体验迁徙过程中的挑战。回到课堂后,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记录和体验心得。
3.大雁迁徙的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扮演大雁群中的不同角色(如领头雁、普通雁、雏雁等),也可以扮演迁徙途中遇到的其他生物或自然现象(如风暴、捕食者等)。根据大雁迁徙的实际情况,教师设计若干迁徙场景(如起飞、飞行、休息、躲避捕食者等)及大雁在迁徙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如天气变化、食物短缺、捕食者等。学生根据分配的角色和情景编排出一段模拟表演,展示大雁迁徙的全过程。
4.习题竞赛活动
大习题竞赛活动围绕《大雁归来》这篇课文,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试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把握的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填空题:在《大雁归来》中,作者描述了春天来临时,大雁们_____(填写大雁的具体行为,如“三五成群地飞”“成群结队地飞”)的壮观景象,此情此景,使作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生的生机。
选择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雁归来》一文所涉及的大雁特征?
A.大雁表现出极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B.在迁徙的途中,大雁会发出特殊的叫声以维持彼此的联系
C.大雁的主食主要是小鱼和小虾
D.为了更好地节省体力,大雁在夜晚飞翔时会人字形或一字形排列
阅读理解题:阅读《大雁归来》中的一段文字,如描写大雁回归的细节,然后回答问题:该段落通过哪些细节描绘了大雁归来的情景?这些细节又是怎样反映出作者对大雁深厚感情的呢?
分析题:要求学生深入剖析大雁迁徙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可从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气候变化和人类文化几个角度来论述。
写作题:请你以“大雁归来的故事”为标题,写一个简短精练的报告。报告要包括大雁迁徙的来龙去脉、迁徙过程中发生的动人故事、这一自然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启迪或影响。要求语言鲜明,感情真挚,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通过以上众多活动,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大雁归来》的内容,还能在实际操作和体会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还利于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全面掌握课文内容。
(五)实践反思
教学结束后,笔者发现,教学内容设计和学生的切实参与都是非常关键的。大雁迁徙路线图、栖息地照片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从这些照片中对大雁迁徙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态习性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但是笔者在使用这类素材的过程中还发现,有些学生过分注重画面的视觉美感,却忽略了画面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含义。所以,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指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画面。
阅读理解题与迁徙环境影响分析试题的设计有效考查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笔者也发现有的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对课本内容的依赖性太强,缺少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所以在习题设计中,笔者需要多关注题目的启发性与开放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通过举办互联网资料搜寻、小组合作模拟演示、自然保护区观察及角色扮演等各种活动,笔者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但笔者在开展活动时也发现有些活动太繁杂或者花费时间太长而影响教学进度。所以,笔者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活动精简性与实效性的关注,以保证活动能在限定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尽管教师设计了多种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或参与深度不够。这也许和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点不一样有关系。所以在随后的教学当中,笔者要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与兴趣点的关注,运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综上所述,任务群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与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需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引导,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及优化教学环境等,从而保证任务群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经过持续的实际操作和深入思考,相信任务群教学方式在将来的教育实践中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实验学校)
编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