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的“笔墨千秋”单元,聚焦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中国画,该单元深入挖掘中国画的艺术精髓,为学生呈现了一幅幅意境深远、气韵生动的画面。
教材开篇便对中国画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梳理,使学生对中国画的起源、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接着,教材详细讲解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笔法、墨法、用色等以及中国画的演变(见图1),让学生在了解这些技法的同时,感受到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内容编排上,教材不仅注重对中国画技法的传授,更强调对中国画文化内涵的挖掘。通过对中国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的赏析,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所蕴含的诗意、禅意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此外,教材还结合生态美育观,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欣赏中国画,理解中国画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在八年级阶段,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学生往往比较好奇和感兴趣,但也可能因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要求而感到一些陌生和困惑。
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概念和技巧。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运用、意境营造和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心理层面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他们也渴望在美术学习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在欣赏和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和技能入手,逐步引导他们掌握中国画的技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墨法、构图法等;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中国画作品。
【教学重点】
学生需要掌握笔法、墨法、用色等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技法进行中国画创作。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中国画的构图原理,包括画面的布局、景物的安排和空间的营造等。
【教学难点】
由于中国画技法独特且复杂,学生在初学时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示范、讲解、练习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欣赏经典作品、讲解技法原理、示范操作、学生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还将引导学生从生态美育观的角度欣赏中国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前预习】
在中国画的学习之旅开始前,课前预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首先需要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学习。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准备。
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以及发展历史,对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有初步的认识。此外,学生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一些经典的中国画作品进行欣赏,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尝试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或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
通过充分的课前预习,学生不仅可以为本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还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精心挑选了一幅气韵生动的中国画作品,借助多媒体的清晰展示,将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层次分明的墨色和深邃悠远的意境一一呈现给学生。大屏幕上展示的宋代《出水芙蓉图》(见图2)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欣赏这幅佳作。
紧接着,教师用娓娓道来的语调简要介绍了中国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从远古时期的壁画到唐宋时期的繁荣,再到现代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画历经千年而不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认识到中国画别样的美,并积极、主动去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精美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而教师的介绍则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两者相辅相成,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并使学生更加珍惜和热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二、讲解技法,示范操作
在学生对中国画产生浓厚兴趣之后,教师便深入展开对基本技法的讲解。首先,教师细致入微地描述了笔法的重要性,强调运笔时的轻重缓急、起承转合,每一笔都蕴含着画家的情感与匠心。比如,《五牛图》中,用较为圆润的线条表现牛腹部皮肤的光软与张力感。接着,教师亲手示范,将毛笔蘸满墨汁,在纸上挥洒自如,展现出中国画独特的笔触和墨色效果。
紧接着,教师又详细解释了墨法的奥秘。从墨色的浓淡、干湿、深浅,到墨色的叠加与渗透,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绘出一幅幅墨色变化的画面,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画中墨色的丰富与多变。(见图5)
在讲解了笔法和墨法之后,教师又将话题转向用色。教师强调了中国画中的色彩搭配与运用,讲述了如何根据画面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以及如何将色彩与墨色巧妙结合,达到画面和谐统一的效果。同时,教师还示范了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山水的气势和神韵,使学生对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讲解和示范,教师旨在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掌握其运笔、用墨、用色的要领。同时,结合山水画的特点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为后续的练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当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有了初步掌握后,教师引导他们进入实践练习的环节。每个学生面前都摆放着宣纸、毛笔和墨汁,他们跃跃欲试,准备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创作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练习任务,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复杂的山水构图,既保证了基础技能的巩固,又为学生提供了挑战自我的机会。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应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每当发现学生运笔有误或构图不佳时,教师都要轻声细语地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逐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练习和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绘画技能。教师的巡视指导不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建议。教师的鼓励和帮助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在结束上述教学活动以后,利用学生练习过程中创作的一幅幅画作,教师组织一场班内的“作品展览交流会”。
随后,学生开始互相评价作品。他们仔细观察每一幅画,认真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这种互相评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还让他们从中汲取了灵感和创意。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促进了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总结评价。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对每一幅作品都给予客观的评价和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改进方向和建议。这种全面的评价不仅让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通过互相评价和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自我认识和审美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注重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过程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后,为了丰富学生的艺术认知并加深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拓展学习活动。首先,教师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风格迥异、流派多样的中国画作品供学生观赏,旨在展示中国画艺术的广泛性和深度。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态美育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索山水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组织了一次户外写生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拿起画笔进行创作,并借鉴其他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发感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总之,在这次美育课堂活动中,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到国画的魅力,感受到绘画的笔法,领悟国画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雅的趣味,通过美育课堂,让国画的美得以走入校园,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学习,教师旨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从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到从生态美育观的角度理解山水画,再到户外写生实践,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达到深化对中国画理解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笔墨千秋
中国画
笔法 墨法 用色
【教学反思】
经过一堂丰富多彩的中国画教学课,我深感教育的魅力与责任同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韵味,从细腻的笔触到深远的意境,每一环节都力求让学生沉浸其中。在“拓展延伸,深化理解”环节中,我看到了学生眼中闪烁的好奇与兴趣。他们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中国画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而从生态美育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不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热爱。
户外写生实践更是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无限潜力。他们在大自然中挥洒笔墨,将所见所感转化为笔下的山水画,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技法讲解时,我有时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整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整体与细节的平衡,力求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总之,这堂中国画教学课让我收获颇丰。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改进,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课堂体验。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万春中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