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文化意识培养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2024-10-24 00:00潘洋洋杨文青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6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交通方式,该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课型是语法课,语篇主题为“你如何去学校?”以及用“How/How long/How far”来询问“到达某地的方式、时间和距离”。Grammar Focus表格显示了本单元的主要语法点,包括一般疑问句和How/How long/How far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句型和回答。3a语篇属于匹配练习,旨在帮助学生领悟并辨别正确的句子结构。3b语篇属于半开放式练习,重点针对语言形式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组句并回答相应的问题。3c语篇属于开放式练习,重点针对语言意义和用法进行训练,要求学生之间做调查。这三项活动贯穿了“形式—意义—用法”的语法观,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应该将学生作为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语境意义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语法形式并应用相应的语法知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交通方式,可以使用介词短语来表达如何到达其他地方,但他们对动词短语的使用和特殊疑问句的句型结构还不熟练。七年级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本节课采用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How/ How long/ How far”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句型结构,交通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

三、教学目标

1.学习“How/How long/How far”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语法结构、形式和意义。

2.能谈论到达某地的方式、时间和距离。

3.能够认识到交通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的交通发展史。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使用正确的语法表达到达某地的方式、时间和距离。

2.学会在新的语境中正确地组成新的句子,学会创造性和批判性地思考。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重点采用情景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开展教学。情境交际法是教师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主动交流合作来进行语法训练的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相应的任务练习来引导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1.教师展示一所学校的图片,询问学生“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

2.教师展示自己家离学校的距离和来校所花费的时间,学生猜“老师怎么去学校?”,当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在PPT上给学生语音提示,引导学生去猜。

T: Look!It’s 5 kilometers from my home to school. It takes me about 15 minutes to get to school. Can you guess “How do I get to school”?

学生回答各种交通方式,最后呈现答案,即出租车,引出下文的“记里鼓车”。

3.播放视频,了解一种可以记录距离的中国古代交通工具“记里鼓车”,其自动记录行驶里程的功能类似于我们现代的出租车。

T:Actually,there was a kind of car similar to taxi in our Chinese history. Let’s have a look. What’s it?

S:记里鼓车。

Teacher-Evaluation:

Are you interested in our Chinese transportation?

□Yes □No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音频、视频与学生交流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猜测教师的生活,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为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做好准备。)

Step 2:Presentation

1.教师播放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到上都,再回到威尼斯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方式、时间和距离。

2.教师展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到上都的关键信息,师生谈论有关How/How long/How far的信息。

教师陈述:It’s about 13 000 kilometers from Venice to Shangdu. 并询问:How do we ask about distance?学生回答:How far。

教师陈述:It takes Marco Polo 4 years to get to Shangdu. 并询问:How do we ask about time?学生回答:How long。

教师展示简笔画,并询问:When Marco Polo comes back to Venice,does he take the carriage?Does he ride a horse?Does he ride a camel?Does he walk?学生回答:Yes,he does. 教师结合学生刚刚上课回答的上学方式进一步询问:Does Marco Polo take the bus? Does he ride a bike?学生回答:No,he doesn’t. 巩固一般疑问句的问答。

3.教师展示马可·波罗从泉州回威尼斯的关键信息,师生围绕这些关键信息展开讨论,引出特殊疑问句的问答。

T:How far is it from Quanzhou to Venice?

S: It’s about 9 000 kilometers.

T: How long does it take Marco Polo to get back to Venice?

S: It takes about 3 years.

T: How does Marco Polo get to Venice?

S: He takes the boat.

4.教师向学生介绍马可·波罗所走的两条线路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并介绍陆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汉代的张骞开辟的,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回顾历史和地理知识。

Self-Evaluation:

a.I know: How far询问_____,How long询问______,How询问______。

b.I’m interested in the story of Marco Polo and the Silk Road.

□Yes □No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马可·波罗的相关材料可以激活脑海中有关丝绸之路的语文、历史、地理等背景信息,激发跨学科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Step 3 :Role-play

1.教师介绍如今的“一带一路”,并展示一些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A是马可·波罗,学生B是一位21世纪的学生,讨论: “How far is it from Xi’an to Venice?”“How do you get to Venice?” “How long does it take?”

3.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他们的对话,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进行纠错。

Self-Evaluation:

a.I made a conversation with my partner.

□Yes □No

b.I showed my conversation with my partner.

□Yes □No

Peer-Evaluation:

Who performed the best with whom?____and____.

□speak loudly □speak confidently

□speak fluently □body language

□no mistake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一带一路”,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交通的不同之处。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还可以初步发现学生在语法表达上经常犯的错误,对下一步总结语法点有帮助。)

Step 4:Summarize

1.教师展示Grammar Focus表格中的语法重点。师生一起朗读句子,可以师问生答,也可以男生问女生答。

2.师生一起分析并总结How/How long/How far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形式、意义和用法。

Self-Check:

a. How+___+sb+____sp?

b. How long +____it+____?It+_____+ some time.

c. How far + ____ it from ... to ...?

(设计意图:在总结语法知识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本节课语法结构所蕴含的规律。学生通过不断的试错还可以对How/How long/How far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形式、意义、用法和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Step 5:Exercises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组选择一个练习题进行讨论练习。

Exercise 1:展示长征(1934—1936)的图片。Match the questions with the answers.

①How far is the Long March?( B )

②How long does it take the Red Army to get to northern Shaanxi?( )

③How do the Red Army get to northern Shaanxi?( )

A.They walk.

B.It’s about 25,000 miles.

C.It takes about 2 years.

Exercise 2:展示三名中国航天员的照片。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 correct forms of the words.

How How far How long take

A:_________is it from the earth to space?

B:It’s about 400 kilometers.

A:_________does it take to get to space?

B:It______about 6 hours.

A:_____do they get to space?

B:They get to space by rocket.

Exercise 3:展示汤姆从家去钟楼旅行所乘坐的不同交通工具的照片。

Fill in the blanks.

Look. This is Tom. He lives about 200 _____ from Xi’an.It _____ him about 3 hours to get to the Bell Tower. First,he _____ a bike to the bus stop. Next,he ______ the bus to the train station. Then,he goes to Xi’an ____ train. Finally,he takes the _______(地铁)to the Bell Tower.

2.师生检查答案并纠错。

Self-Evaluation:

a.I got ___ questions right. I got ___ questions wrong.

b.□I cooperated with my classmates.

c.Reasons:

□I didn’t read the word or sentence carefully.

□I didn’t change the form of the words.

□I didn’t remember the word so that I can’t write it down.

d.I should_____next time.

(设计意图:首先,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掌握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结构,从而巩固语法知识。其次,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更全面地了解、感知、学习中国文化,增进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尊重,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最后,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平等交流,从而提升合作能力。)

Step 6 :Groupwork

1.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国家的学生如何上学的视频,如巴西的学生坐船、蒙古的学生骑马、尼泊尔的学生坐索道,并展示图片中有关“How/How long/How far”部分关键信息的图表(见表1)。

2.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关键信息并完成表格,并根据表格形成一篇简短的报告,在每组中选出一名学生代表作报告,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进行纠错。

3.学生将他们上学的方式与这些学生进行比较,并试图思考其中的原因。

Self-Evaluation:

□I can use“How/How long/How far” to make sen-tences correctly.

□I cooperated with my classmates.

Peer-Evaluation:

Which group performed the best?________

□fluent and clear □no mistake

□confident □good cooperation

□linking words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看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是如何上学的,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跨文化视野。同时,学生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能够明白,正是由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家长的关爱,才有了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Teacher-Evaluation of the whole class:

a.Do you understand the grammar points?

□Yes □No

b.Can you cooperate with your classmates?

□Yes □No

c.Do you like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Yes □No

七、作业

必做:

1.在同学中做一个有关“How do you get to school?”“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的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

选做:

2.搜索历史信息,在七年级下册历史地图册中找出京杭大运河、遣唐使与留学生、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地图,寻找其中的“How/How long/How far”信息并进行标记、讨论。

3.在以下诗句中找出有关“How/How long/How far”的信息,也可以在语文书中找到更多关于交通的诗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4.上网搜索并观看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谈谈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是如何上学的,将他们上学的交通方式和自己上学的方式进行对比。

八、反思

本节课以中国交通发展史为主线,借助PPT,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语法教学,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猜测和自由交谈)、应用实践类活动(角色扮演和结对练习)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小组合作和作报告),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建立以语言应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用法”的语法观。本节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是我们的文化基因,革命文化(长征)给予我们文化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带一路”、航天事业)代表我们的文化方向。学生通过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中外文化进行深入对比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同,能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跨文化沟通和交际能力,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时,本节课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贯穿始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价值参考和重要依据,其实质是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作者单位:1.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2.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陈仓初级中学)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