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记叙文,作者主要通过回忆记录了与母亲有关的往事,彰显她勤劳、朴实、觉悟高等优秀的品质,同时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无比悲痛。为了凸显母亲的勤劳,作者写了她煮饭、种田、种菜、喂猪,也通过救济贫苦者体现她的善良,作者朱德在文中多次强调了母亲的劳动精神。这篇文章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赞美了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妇女。整体来看,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彰显母子情深的经典好文。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揣摩语句,在反复品味中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一、教学目标
1.在文本阅读中理清思路,了解文章主要讲了母亲的哪些事情。
2.找出能体现母亲勤劳、质朴、坚强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并模仿本文写出人物传记类的文章。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质朴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质朴的语句感受母子之间的“爱”。
四、学情分析
进入八年级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调整,语文教学就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以及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力提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循序渐进、逐步引导,才能掌握文本解读技巧,从多维视角剖析课文。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教师应设计多种活动方式,以提高课堂参与率,让学生走入作者描绘的故事,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教师随机选择一位学生,由其介绍作者朱德先生的相关信息。
学生结合预习环节中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介绍。
本文的作者朱德,四川省仪陇县人,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佃户家庭,家中共有兄弟姐妹8人。朱德年轻时曾在家乡附近的城市里读书深造,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爱好写作,他的作品被收集在《朱德选集》中。
学生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
1944年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去世,朱德为怀念母亲,感念她一生的功劳而创作这篇文章。文章中有多处介绍了主人公劳作的内容与场景,彰显了这位老妇人的质朴与伟大。
2.学生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好劳动:劳动的好手,在文中的意思是母亲干活是一把好手。
妯娌:兄长或弟弟的妻子。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
支撑门户:勉强将家庭维持起来。
3.学生到电子屏幕前为本课的词语注音。
diàn nóng láo lù sī shú
佃 农 劳 碌 私 塾
wèi miǎn rèn láo rèn yuàn
慰 勉 任 劳 任 怨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既能在摸底的过程中了解学生优势和不足,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方案,又能引起学生对“预习”的关注,有利于他们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二)新课导入,揭示主题
教师播放视频:一位贫穷的母亲节衣缩食,她将攒下来的钱全部用于儿女身上,看到孩子们能够有饭吃、有衣穿,她由衷地露出了微笑。
学生观看视频后自主讨论,积极分享各自的观点。
师: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亲总是用她那温柔、细腻的爱影响着我们,推动着我们成长,在此之前我们也接触过很多歌颂母爱的作品,如孟郊的《游子吟》,在反复诵读后说一说诗人孟郊笔下的母亲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这首诗中描绘的画面,然后与同桌或前后桌讨论,分析这位母亲的总体形象。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学生反复诵读上述古诗并交流想法。
生A:这首诗中的母亲很慈爱,她很担心即将出远门的孩子,为了让孩子穿得舒适、暖和一些,用针线仔细地缝补着他的衣服。
生B:这是一个担忧孩子、关爱孩子的母亲。
教师简单解释“慈母之心”的含义,接着板书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师:朱德元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爱护儿女的旧时代女性,作者说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师(总结):朱德的母亲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她与千千万万的中国妇女一样,能够为了家庭、孩子付出一切(PPT呈现朱德母亲的性格特点,见表1)。
(设计意图:导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引入符合教学主题的视频或文字性的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环节中。)
(三)品味语句,模仿写作
师:课文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工具,在认真阅读中能理清文本脉络,分析某个语段的特点,如果模仿作者的手法进行写作,还能提高写作水平。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品读以下两段文字,然后运用相同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位你熟悉的人。
教师运用PPT展示文段:
文段一: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文段二: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在品读中学生发现,文段一主要介绍了母亲的劳动内容以及她的身材特点。文段二介绍的是年幼的“我”如何帮助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成为文能读书、武能种地的“文武双全”的人才。这个段落表明:“我”所有的美好品质,都来自这位朴实、勤劳的母亲。
学生模仿文段一进行写作:
爸爸是个好男人!我从有记忆以来就知道,是他包揽了所有家务活,每天下班回来,他就主动系上围裙淘米、洗菜、烹饪。我和妈妈回到家后,总能看到一桌丰盛的晚餐。因为他的情商高,所以总能讨得妈妈的欢心,他俩虽结婚十多年了,但妈妈仍保养得如20多岁的女孩一样。他勤快、爱家,因此得了个“好好先生”的称号。
学生模仿文段二进行写作:
妈妈每天都很忙。下了班先从学校将我们两姐弟接回来,再马不停蹄地赶往菜市场买菜,一到家就得准备一家人的晚饭。看到她疲惫的样子我很心疼,所以我总会尽快将作业写完,然后帮着她择菜、洗菜、淘米,顺便再把厨房的卫生收拾了,久而久之我便将这些琐碎的家务活当成了习惯。一到做饭时间,我就主动做起了这些小事,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疼惜妈妈,学会了一些劳动技巧。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时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不要轻易放过一字一句,唯有这样才能发现文章的含义。本环节以课文中的某个段落为蓝本,引导学生先分析特点,再进行模仿写作,能让他们在思考、书写的过程中揣摩出写作的技巧,从而培养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一)把握特色,夹叙夹议
师:相信在阅读课文时,你们在文本中发现了多处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部分,你能找出来并将自己的看法说给同桌听吗?
生C:“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个自然段写了当时的时局,作者的思想、行动以及母亲对儿子从军的态度。“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是作者对母亲态度的评论,从这一句可以看出,锺太夫人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伟大女性。
生D:“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是在点评母亲的特点,说明她这一生都热爱劳动。接下来便用生产之前煮饭、年老时热爱纺织进行辅助说明。这种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更能体现出母亲的勤劳、质朴,让母亲的形象显得伟大、高洁。
师:作者在真实记录与母亲有关的事件的同时,也穿插了议论的部分,请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以事件记录为主,同时夹杂一些对人物、事件的点评和议论,在表达真实情感的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师:夹叙夹议是人物传记文章写作的重要方式,在凸显人物品质、揭示事件意义的同时,还能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写作“人物”类的文章时,我们也可以模仿朱德的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写作,让整篇文章更有质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把握写作特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回忆我的母亲》中有很多夹叙夹议的部分,学生虽然知道哪些地方在“议”,哪些地方在“叙”,但是很难凭借现有的认知水平深刻理解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教师出示片段,支持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能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特色,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二)联系生活,畅聊母亲
师:朱德描写了一位慈爱、勤劳、善良的母亲,在这篇文章中,他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又表达了对这份伟大的养育之恩的感激。那么你们有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能向同桌、前后桌介绍她吗?
教师启发学生从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方面进行介绍。通过言简意赅的话语,刻画母亲的形象,并给予她赞美。
生A: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在外面要忙着赚钱,在家里又要承担家务活、耐心教育我们兄妹。我们都有节假日,在假日里能够好好休息,或者做喜欢的事情,但似乎只有妈妈全年无休,她在家人的心中是贤惠、勤俭持家的代名词。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我们兄妹俩也时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B:我的妈妈对我有着严格的要求,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方面,都要按照她制定的规则来做,起初我有点反感她的“蛮横专治”,但后来我也逐渐体会到了她的良苦用心,所以我俩的关系又变得亲密起来。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源于妈妈的教导,我由衷地感谢她。
生C:我的妈妈也一样,在学习方面用高标准要求我,在生活中时常对我嘘寒问暖。所以我认为大部分母亲都一样,能将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孩子,用自己的良好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师(总结):母亲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我们应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她们担心,这样才能回报这份伟大的养育之恩。
(设计意图:关联生活、展开讨论,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延申,在赞美作者那位伟大的母亲的同时,启发学生联想、讨论自己的母亲,能加深他们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认识。)
(三)给予称赞,撰写颁奖词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们能为家庭、子女奉献一生,她们脸上的皱纹、衰老的容颜刻下的是岁月的痕迹,更是“爱”的痕迹,接下来请为这群伟大的母亲撰写一份颁奖词。
教师提示:首先要从大处着眼,叙述人物令人钦佩的事迹,其次语言要浓缩,最后要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信息展开讨论,最终总结了以下几个撰写要点。
要点一: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写出主要事迹,以凸显丰满的人物形象。
要点二:在语言高度浓缩的同时,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这样才能字字珠玑、含义丰富,体现主角的精神品质。
要点三:颁奖词的内核应该是品质彰显,体现主角人物的行为对个人或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学生围绕以上要点撰写颁奖词。
教师引导有序展示作品。(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欣赏作品)
1.您就像春日里的一阵小雨,在雨水的浸润下,我干涸的心田终于恢复如初;您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在黑夜里默默地为我照亮前行的路;您像港湾中的一艘小船,载着我达到彼岸。您究竟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呢?您青丝中夹杂的白发就是最好的答案。为了让我获得丰富的营养,您总是费尽心思地钻研一日三餐的做法,是您不求回报默默付出,才成就了今天的我,在此,我只想真心地说一句:妈妈,我爱您!
2.在我生病时您焦急不已,泪水也在眼眶中打转;在我摔倒时您特别心疼,会默默地在我的伤口处擦拭药水;我进步时您总是最高兴的那个人,会为了我一点小小的成绩而欢呼雀跃。在您十多年的呵护、关怀下,我已经成长为阳光、开朗、自信的少年。妈妈,我由衷地感谢您,没有您就没有今日的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为妈妈撰写褒奖词,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母子之间、母女之间的感情,让其深刻感受母爱的伟大。此环节属于开放式表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积极参与了任务,并能运用恰当的语言为母亲撰写褒奖词,教师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总结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流露着真情实感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形象,我设计了新课导入、揭示主题、朗读课文,划分层次、品味语句,模仿写作等环节。为了促进知识迁移,我设计了联系生活、撰写颁奖词、把握文本特色等环节,通过层层递进、逐步讲解,让学生在品味本文朴实无华的语句中走近作者笔下的母亲,同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学生在交流探讨与作品共赏中增进母子间、母女间的关系,以达到情感触发的目的。整体来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收获了知识,升华了精神品质。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初级中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