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祖庭年画数字文创产品设计探索与实践

2024-10-23 00:00:00吴鲁娟朱婷婷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4期

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不仅有着非常实用的装饰功能,还与中国年节文化紧密相连,彰显出浓郁的民族艺术文化魅力。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概念也在不断渗透大众的生活,此现状对于文昌祖庭年画这一传统文化来说虽说有一定冲击但也是一种机遇,数字化时代可以为文昌祖庭年画文化传承方法提供新的渠道,如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将文昌祖庭年画的图像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促进文昌祖庭年画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已然迫在眉睫,将文昌祖庭年画与数字化应用相结合,探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 新的新途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积极探索新时代下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方法的创新,改善文昌祖庭年画传承所面临的困境,支持其在年青一代群体中的传播和继承。

一、文昌祖庭年画数字文创设计现状

文昌祖庭年画源于远古巴蜀道教的门神符篆,门神符篆源于上古巴蜀先民的鬼神仙道信仰中的门神信奉。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起落和风雨,有过鼎盛时期的辉煌,也有过颓废时期的凄凉。现在它还是以顽强的生命力存在于我们周围,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继续绽放着光彩。三国归于晋,华夏文昌盛,文昌祖庭年画要想长存于世,继续将其灿烂文化传承融合,不断开拓新渠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当代互联网背景下,通信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端APP(应用软件)逐渐成为各类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最显著的特点为线上应用辐射面广、交互性强,能够满足当代用户需求,精准定位用户人群。如张文潇在《基于IP视角下的非遗传播策略研究——以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例》中提出将非遗IP(知识产权)化需要流量和热度,更需要与现实生活的紧密交叉,让非遗以产品的形式走入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了解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在《在桃花坞木版年画继承与创新实践中的心得》中,张晓飞在文中探讨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保护和发展,非遗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以应用软件为载体进行传播具有高度可行性,是以崭新的视角面向传统文化。就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来看,当代针对年画的研究资料是较为丰富的,有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对年画的传承和保护进行探究并实践,因此能够为文昌祖庭年画的文创创新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文昌祖庭年画数字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文昌祖庭年画类的APP具有一定市场需求,当今人们更愿意接受线上可传播的文创衍生品。传统的书本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碎片化的阅读模式,这就要求 设计者在文昌祖庭年画APP界面设计中添加传承文昌祖庭年画知识、发展文昌祖庭年画、对传统文昌祖庭年画形式的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和宣传模式创新)三个部分相结合的应用信息,为文昌祖庭年画的数字化传播提供坚实的信息架构。且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存在对文昌祖庭年画的基础文化知识模块需求、趣味性设计需求、简洁明了交互设计需求等,因此文昌祖庭年画的功能模块主要分为信息模块、功能模块、消费模块三部分。

文昌祖庭年画数字文创设计中,素材的择取至关重要,数字化年画纹样是保护和传承年画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文昌祖庭年画视觉元素提取方面尽量将文昌祖庭年画的年代、文化底蕴、形态特点等分类调研,通过分析总结最后确定数字文创的设计目标。以文昌祖庭年画APP数字文创产品设计为例,围绕文昌祖庭年画进行年画元素提取及再设计,分析其造型、色彩,融入文昌祖庭年画的文化意 蕴,设计出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图标、ICON(功能图标)与界面。

三、文昌祖庭年画数字文创设计实践

(一)年画元素提取及色彩设计

通过梓潼当地相关部门的收集资料,并对文昌祖庭年画制作中心进行实地考察,采用拍摄、调查、询问等方法,获取文昌祖庭年画发展及传承情况等资料。对文昌祖庭年画纹样进行搜集、整合、分析和再设计,如在“文昌里”APP界面设计中提取了万字纹、祥云纹两种年画纹样,将其用于APP设计中,此举可以让用户更加了解文昌祖庭年画,对文昌祖庭年画的整体印象更加深刻。

“文 昌里”APP界面色调定为橙色(#E19236)与黑色(#333333)两种颜色。通过色彩心理学得知,不一样的颜色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以橙色为例,橙色给人以坦率、开朗、亲切、活泼的感觉,而粉橘色,给人带来的则是既浪漫又成熟的感觉,让人感到安适、放心。橙色是APP设计配色中的主色调,它有亲切明朗的感觉,但大面积使用橙色会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所以仅在小面积中点缀橙色。色彩是体现文昌祖庭年画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昌祖庭年画色彩鲜艳、饱和度较高、富有装饰性。页面中各按钮颜色为橙色,系统图标为黑色,页面背景为白色,与文昌祖庭年画的鲜艳色彩形成对比,不会抢占年画视觉点,构图繁简对比,满足了当下用户对界面简洁、信息主体突出的目标需求。

(二)APP图标设计

APP视觉元素中最特殊的视觉符号是标志,因此要将文昌祖庭年画中的标志图形以简练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具有广泛认知度的形象,在启动图标的设计上,采用文昌祖庭年画中文昌帝君的脸部放大并进行大色块平涂的设计,该设计可以使整个APP 更具辨识度。

前期调查数据显示,大多人表示更喜欢图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在“文昌里”APP的设计中,通过不同页面的切换,底部导航栏的图标将随页面的切换而进行变化。由首页切换至文创作品页面,图形笑脸转换成扇子形状;由首页切换至年画制作页面时,图形手指张开转换成手指比耶形状。

(三)APP趣味性设计

在“文昌里”APP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给代表性年画的卡片素材上色的游戏环节,以《天下第一福》《祥和光明》《自由》三幅年画作为上色环节的卡片素材,下文以《天下第一福》为例讲解。该游戏以《天下第一福》线稿图为基础,用户点击翻转卡片逐渐形成一幅完整的年画。用户点击制作流程图片即可进入 《天下第一福》年画制作线稿页面,用户通过点击界面进行逐一填色,画面进行顺时针翻转形成一幅完整的《天下第一福》年画作品。

同时在“文昌里”APP界面设计中,为了满足用户对APP趣味性的追求,设计了年画翻卡牌游戏——“年画消消乐”,用户利用对年画的了解翻开对应年画进行消除,直至翻开全部卡片,而为了吸引用户设置了游戏刷新功 能和回合数记录功能,每一局游戏卡片顺序都将随机设置,且可以记录用户上一局游戏回合数,在创造新纪录时会有“新纪录”林签的交互反馈。

(四)APP页面设计

在“文昌里”APP整体页面设计中,主页面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分享版块、年画制作版块、年画知识版块、我的版块。当用户打开主页面时,映入眼帘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昌祖庭年画”系列年画展示,其中文昌祖庭年画作品以矩形框为信息呈现范围,主要 体现作品展示、作品名称、作品尺寸三个设计点,简洁且精准地传达信息,同时用户可点击首页文昌祖庭年画进入作品详情页。

分享版块拆分为三个界面,分别为特色年画、壁纸表情包、衍生周边(文创产品)。特色年画界面是文昌祖庭年画特色年画展示,在特色年画中,用户可从原来的纸质版年画和现在的数字版年画,可以更为直观地欣赏文昌祖庭年画的魅力,同时界面设计了交流按钮、分享按钮。壁纸表情包界面则是将传统文昌祖庭年画与当下主流的碎片化视觉相结合,为文昌祖庭年画迅速打开传播市场。衍生周边(文创产品)则侧重打造IP经济,通过文昌祖庭年画的相关文化衍生品使文昌祖庭年画真正做到与现代相结合。这三个页面以艺术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年画爱好者,当用户点击任意界中感兴趣的作品进入作品详情页后,展现在眼前的为作品名称、作品设计说明、作品创意内涵三个信息点。在作品详情页中设置四个按键,分别为喜欢按键、购买按键、分享按键及交流按键。点击喜欢按键用户可收藏自己喜欢的年画;点击购买按键则是为纸质年画提供线上渠道;点击分享按键将文昌祖庭年画以卡片形式分享给第三方软件,扩大了文昌祖庭年画覆盖面;点击交流按键则为年画喜好者提供了沟通的桥梁。

制作版块主要面向用户介绍文昌祖庭年画的知识及制作自己的年画(年画卡片填色)的方法。在制作版块中分为年画介绍、制作流程 两个页面,年画介绍用来介绍文昌祖庭年画相关知识;制作流程则讲述文昌祖庭年画的制作流程并设计了年画卡片翻转填色功能,使其趣味性更强。

年画版块则是对文昌祖庭年画四个版块特色年画进行展示与介绍。

我的版块为我的(头像)、购物车、分享APP、关于APP、意见反馈、退出登录六个按键组成,意见反馈按键能够接收用户的反馈信息,使文昌祖庭年画APP更加贴合大众喜好。

“文昌里”APP界面设计说明如下:APP 引导页及登录界面,以文昌帝君年画为主要元素,点击进入登录页面,登录后正式进入文昌祖庭年画APP,感受文昌祖庭年画的历史渊源。

页面布局均以对称居中的形式呈现,版块随着点击改变,底部图标也随之改变。主页面以大标题加图片的形式呈现,减少不必要的信息,以滑动页面的形式来观看其信息,点击图片即可观看年画创意内容。我的页面以半弹窗点击界面右上角简化图标形式呈现,点击头像即可进入上传作品界面;点击购物车图标即可进入购物车,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购买所需要的年画;点击分享APP弹出分享弹窗,用户可将文昌祖庭年画APP分享至第三方软件;点击关于APP按钮,用户可了解APP作者及设计理念;点击意见反馈按钮进入意见反馈界面,用户可将自己的需求及意见反馈给平台,以获得更优质的交互及视觉体验。

年画制作版块以视频讲解、制作流程、年画小游戏三个部分组成。视频讲解主要为年画知识讲解,制作流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简单讲解了年画的制作流程,同时点击制作流程界面图片可进入年画上色小游戏,点击可对年画卡片素材进行上色,生成自己的年画,点击进入小游戏界面可进入翻转年画卡片小游戏,每局可刷新卡片顺序,且记录游戏回合数,创造出新纪录将出现“新纪录”字样。“文昌里”APP 部分界面展示(见图1)。

四、结语

本文以文昌祖庭年画文创APP设计实践创新为例,通过将数字化技术与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了一款科普与趣味相结合的应用APP。此举不仅有助于改善文昌祖庭年画的形象,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对文昌祖庭年画的宣传有着重要作用及意义;同时,也能够促进文昌祖庭年画所具有的民俗魅力与文化内涵跨时空再现,加速文昌祖庭年画由单向被动传播转化为双向交互式传播。除此之外,希望该文的实践有助于深度挖掘非遗类数字文创的文化资源,保证数字文创产品文化层次结构的完整性,扩展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的新思路。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科研课题“数字化时代语境下文昌祖庭年画文创设计探究”,项目编号:MD21E017;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科研项目“数字化语境下非遗文创设计研究——以文昌祖庭年画为例”,项目编号:CWYB202204。

[作者简介]吴鲁娟,女,汉族,四川资阳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文创、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朱婷婷,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