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平面几何、函数、向量、解析几何等知识相结合.四边形最值问题一般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下面以一道题为例,探讨一下四边形最值问题的解法.
题目:如图1,在平面凸四边形ABCD中,AB=1,AC= 5,BD⊥BC,BD=2BC,则AD的最小值为 .
本题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较为复杂.AD是∆ADC和∆ABD的一条边,而我们只知道AB=1、AC= 5,要求AD的最小值,需建立关于另外两条边的关系式,然后将该式视为函数式,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运用导数法、基本不等式法等来求最值.解答本题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利用正余弦定理
四边形通常可以被分割成几个三角形,这样便可以在三角形中,根据正余弦定理建立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式,从而求得所求的边、角以及目标式.再将所求得的式子视为关于某条边、某个角的函数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和有界性来求最值.
解:如图1,在△ABC中,AB=1,AC= 5 .
我们先根据正余弦定理求得BC、BD以及AD的表达式;然后设∠BAC=θ,将其视为变量,将AD的表达式视为关于θ的三角函数式;再根据辅助角公式将其化为正弦函数式,就能直接根据正弦函数的有界性求得最值.
二、利用平面几何知识
解答四边形最值问题,我们往往要先画出几何图形,以明确点、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根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旋转图形、对称图形的性质等建立边、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公理来求最值.
解:如图2,过B作BO⊥BA,且BO=2,连接OA,OD.
当且仅当O,A,D三点共线时,AD有最小值 5 .
我们先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OBD∽△ABC,即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得OD的长;然后在三角形OAD中,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求得AD的最小值.
三、采用建系法
在运用建系法求解平面四边形最值问题时,我们往往要先找出或作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将其视为坐标轴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设出各点的坐标,求得各条线段的方向向量,即可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求得目标式;最后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基本不等式等求得最值.
解:如图3,以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0,0),B(1,0),设∠CAB=θ,D(x,y).
由AC= 5,得C( 5cosθ, 5sinθ),
AD有最小值为
首先,我们以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垂直于AB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设∠CAB=θ,求得各点的坐标,并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得AD的表达式,即可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最值问题;最后根据正弦函数的有界性求得最值.
四、利用托勒密不等式
托勒密不等式:在任意凸四边形ABCD(如图4)中,必有AC∙BD≤AB∙CD+AD∙BC,当且仅当A、B、C、D四点共圆时取等号.托勒密不等式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不等式,通常用于求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以及圆周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运用托勒密不等式,可以将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乘积转化为两组对边的乘积之和.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边长问题,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解:如图1,在RtΔBCD中,BD=2BC,BD⊥BC,所以CD= BD2+BC2= 4BC2+BC2= 5BC.
因为AB=1,AC= 5,BD=2BC.
所以在凸四边形ABCD中,由托勒密不等式得:AC∙BD≤AB∙CD+AD∙BC,
即 5×2BC≤1× 5BC+AD×BC.
即 5BC≤AD∙BC,可得AD≥ 5,当且仅当四边形ABCD是圆的内接四边形时,|AD|有最小值为 5 .
= 2,
所以当BC= 2时,AD取最小值为 5 .
我们根据托勒密不等式建立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与四条边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得AD的最小值.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托勒密不等式解题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A、B、C、D四点共圆.
可见,求解四边形最值问题,不仅要将问题与解三角形、平面几何、向量、复数等知识关联起来,从其他知识切入来寻找到解题的思路,还要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问题进行合理的转化,这样才能拓宽解题的思路,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襄阳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