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 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 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 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以珠海金湾三灶鹤 舞为例,探讨基于鹤舞“非遗”文化的景观小 品设计。这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 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灶鹤舞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
三灶鹤舞是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 独有的一种仅在春节期间表演的传统舞蹈。谭 甜在《论三灶鹤舞的宋代起源说》中指出,鹤 舞起源于宋代末期,原始形态仅模仿鹤生态习 性本身,简单表现走路、休息等状态。其鼎盛 于同治光绪年间,鹤舞动作丰富,结合简单的 乐器,最多时有 7 支鹤舞队伍。清末至民国年 间国家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鹤舞衰落, 面临失传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鹤舞 得以传承,乐器和舞蹈完美配合,2007 年以 来政府及民间等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发展、推 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徐进来在《岭南地区 三灶鹤舞历史发展现状及表演形态的研究》中 讲到,三灶鹤舞有其约定俗成的礼仪,对鹤衣 的制作十分讲究,内含骨架、鹤衣、鹤头、鹤 脖。表演仪式包括开光、拜老、羽化三个部 分,开光含拜祭、点精、戴花;拜老体现崇 敬、祝愿、共享欢乐及美好;羽化是送别及轮 回。表演时,既有鹤歌相附和,也有锣鼓钹的 伴奏。三灶鹤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价值,成为广东省的重 要“非遗”项目之一。
二、基于三灶鹤舞的景观小品设计实践
在尊重与传承方面,在景观小品设计中, 应尊重鹤舞文化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保持 其本真性和独特性。
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在传承的基础上,注 重创新与发展,将现代设计元素与鹤舞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景观小品。
在实用与美观方面,景观小品设计应注重 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既要满足人们的观赏 需求,又要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
以三灶鹤舞为主题,可以设计一系列景观 小品,包括鹤舞雕塑、鹤舞装置、鹤舞文化墙 等。这些景观小品将分布在公园、广场、校园 等公共场所,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张涵胭在《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的研究》中指出,公众对于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中的传统文化呈现更偏爱抽象、故事性强的内 容形式。因此,提取抽象图形及具有故事情节 内容作为景观小品设计的灵感来源,更具吸引 力。鹤舞元素的提炼,主要从五个方面获得: 第一是动作元素,鹤舞形象及舞蹈动作是鹤舞 的核心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七个动作,分 别是临门、觅食、梳羽、洗嘴、休息、嬉戏、 归巢,从中提取符号(见图 1);第二是音乐 元素,鹤舞是按照打击乐敲击的节奏起舞的, 使用的乐器是锣、鼓、钹,可从这三种乐器及 伴奏中提取符号;第三是历史背景,鹤舞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起源于宋,鼎盛于同治光绪 年间,于清末至民国年间衰落,保护创新于现 代,提取这四个阶段珠海或金湾区域内具有代 表性的建筑、事件或文字符号作为时代背景元 素;第四是服饰道具,如羽毛、挂脖,提取符 号做装饰点缀;第五是寓意及象征,这部分为 非物质抽象提取,鹤舞有着美好祝愿、吉祥、 长寿等的寓意,可具象为具体颜色来联想应 用。
将提取的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形成具 有现代感的景观小品,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 个方面的过程。可通过抽象化与简化、材质与 技术的创新、形态与空间的融合、色彩与光影 的运用以及文化内涵的传达等现代设计手法的 运用,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富含文化底蕴的 景观小品作品。
将鹤舞中的复杂动作、音乐、服饰图案或 时代背景形态进行抽象化处理,提取其最具代 表性的线条、形状或色彩,形成简洁而富有表 现力的设计元素。在保持文化元素识别度的前 提下,对复杂细节进行简化,使其更适应现代 景观小品的尺寸和比例。
运用可定制、易造型的玻璃钢、金属、 LED 灯光等现代材料,结合点缀传统木材、石 材等自然材质,创造出现代感与传统韵味并存 的景观小品。利用 AR(增强现实)技术、互 动投影等数字技术,使景观小品具有动态交互 性,让游客在互动中体验鹤舞文化的魅力。
将鹤舞的动态形态转化为 2.5 维扁平的静 态雕塑,通过流畅的线条和优雅的姿态展现鹤舞的神韵。根据景观空间的特点,模拟鹤原生 环境,在开阔的湿地或水边设置鹤舞雕塑作为 视觉焦点。通过夸张的尺度,悦动的张力,增 加视觉冲击力。同时,考虑将鹤舞元素与其他 自然元素(如水、园林建筑、树)相结合,形 成和谐共生的景观画面(见图 2 左)。
根据景观空间的特点和功能需求,合理安 排鹤舞文化元素的分布。将鹤舞的基本形态结 合 JINWAN(金湾)字符设置鹤舞互动装置, 植入音乐节奏感应装置、舞蹈动作模仿装置、 动态灯光装置等,利用阳光或灯光制造光影效 果,营造出鹤舞在空间中舞动的梦幻场景,增 强景观小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们通过 参与互动的方式体验三灶鹤舞的魅力(见图 2 右)。
鹤舞雕塑及装置的配色方案用 CMYK 值表 示,色彩运用主要来源鹤舞本身,寓意吉祥、 祝福,正面用暖色调棕红色系代表着稳定和保 护。背面用冷色调蓝色系,代表着现代环境变 迁,“非遗”文化现状的思考,是包容也是保 护及传承。用鲜明的“挂脖红”,点缀运用在 景观小品上,增加视觉冲击力(见表 1)。同 时,注意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协调,避免过于突 兀。
一要增加故事性设计,在公共空间的墙壁 上绘制三灶鹤舞的表演场景和历史文化故事, 通过文化墙的设计讲述鹤舞的故事、寓意,使 游客在观赏过程中能够全方位感受到鹤舞文化 的深度。同时,设置解说牌或二维码扫描获取 更多信息的方式,增加互动性。
二要做到情感共鸣,注重景观小品与人的 情感连接,通过设计元素引发游客对鹤舞文化 的共鸣和尊重。设计一些可以触摸、坐卧或拍 照的互动性小品,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到文化 的温度和魅力。
还应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 使用可再生材料、节能灯具等环保产品。同 时,考虑小品与周围生态环境的融合,避免对 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和管理措施,确保景 观小品能够长期保持美观和完好。同时,加强 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增强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意识。
三、结语
第一,设计理念的融合与创新方面,本文 通过深入研究三灶鹤舞的文化元素,成功地将 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创 造出了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 景观小品。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坚持“尊重传 统、勇于创新”的理念,力求在保留鹤舞文化精髓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
第二,文化元素的提炼与转化方面,通过 对三灶鹤舞文化元素的细致提炼和巧妙转化, 我们成功地将鹤舞的动态美、乐器、服饰特色、 寓意象征等文化元素融入景观小品的设计。这 些元素经过抽象化、简化等处理手法后,不仅 保留了其原有的识别度和文化内涵,还更加适 应现代景观空间的布局和审美需求。
第三,现代设计手法的应用与探索方面, 在设计中,我们积极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如材 质创新、技术融合、光影效果等,为景观小品 增添了现代感和科技感。同时,我们也对如何 在现代设计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行 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尝试不仅丰富了景 观小品的表现形式,也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后续的相关 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 作者简介 ] 陈彩霞,女,汉族,广东茂名人, 风景园林硕士珠海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为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