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汉剧《夫人城》的艺术创新策略

2024-10-23 00:00:00吴汉平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3期

21 世纪以来,科技发展带来了媒介技术的 进步,传统戏曲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峻 的挑战。如何对传统戏曲进行创新发展,以高 质量作品吸引更多的现代观众,是戏曲界迫切 需要解决的课题。汉剧历史悠久,是具有中国 地域文化特色的代表剧种。汉剧《夫人城》由 罗周编剧,张曼君导演,武汉市汉剧院排演, 2023 年首演后受到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一致赞 誉与认可。该剧在保持传统三国题材戏曲特色 的基础上,在题材、剧本、立意、舞美上都进 行了有益的再创造,是传统戏曲创新的典范之 作。

《夫人城》讲述了三国时期孙权为夺取 荆州,以联姻为由将刘备从荆州骗到江东,并 派妹妹孙尚香在酒宴上刺杀刘备。但孙尚香没 有服从孙权的命令,反而与刘备结成秦晋之好 回到荆州。三年后,刘备率大军征伐西蜀,在 孱陵城西(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金猫口)建 夫人城软禁孙尚香。孙权以母亲病重为由骗孙 尚香带刘备儿子阿斗回江东,赵云截江夺回阿斗,孙尚香独自回到东吴。关羽失荆州后吴蜀 开战,孙尚香极力劝阻却无能为力。夷陵之战, 蜀军大败,孙尚香作为吴国使者与刘备见了最 后一面,吴蜀再次结盟。《夫人城》剧本以传 统汉剧中的三国剧目为基础,有继承的同时也 有创新。

一是题材的创新,剧作者在尊重历史的前 提下给三国戏带来了新的故事题材。《三国演 义》原著中关于刘备与孙尚香在荆州的生活着 墨极少,作者罗贯中只写到两人婚后按诸葛亮 的计划在赵云保护下逃出东吴回到荆州,此后 孙尚香再次在书中出现已是第六十一回“赵云 截江夺阿斗”的剧情中,关于刘备与孙尚香在 荆州的生活与婚后感情如何,作者实际上只字 未提,这为后人留下了想象与创作的艺术空间。 实际上,史书中对于孙尚香在荆州的生活留下 了零星的记载。《三国志 ·蜀书》中曾记载刘 备“在公安(今湖北荆州公安县)也,北畏曹 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 肘腋之下”。而唐代《元和县郡志》则有以下记载: “孙夫人城在孱陵城东五里。汉昭烈夫 人,权妹也,与昭烈相疑,别筑此城居之。” 《三国志集解 · 先主传》中引胡三省注曰: “孙夫人城在公安县西,《元和志》在孱陵东 五里,汉先主孙夫人所筑,夫人与先主相疑, 别筑此城居之。”可见孙尚香和刘备在荆州处 于分居状态,两人相互猜忌并不幸福。剧作者 以鲜为人知的孙夫人城为创作题材,在史料的 基础上展开了合理的艺术想象,写出了不一样 的三国人物历史,完成了在创作题材上的突破 创新。

二是情节编排上的创新。汉剧三国剧目 中涉及孙尚香故事的有《甘露寺》《回荆州》 《截江夺斗》《祭江》等。《夫人城》剧作者 并非完全沿用原有的折子戏剧情,而是有所取 舍地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编。剧作者将《甘露 寺》《回荆州》剧情浓缩改编为第一折《剑 舞》, 将《截江夺斗》改编为第三折《还斗》, 并以新编原创的剧情增加了第二折《困城》和 第四折《焚心》,将剧情从孙刘两家的明争暗 斗的历史权谋戏调整为孙尚香个人的内心成长 戏。与之相应的,在《甘露寺》《回荆州》等 传统折子戏里,孙刘双方英雄之间斗智斗勇的 情节在《夫人城》中被全部删除,贯穿全剧的 中心人物就只有孙尚香一人,这一剧作结构调 整使得剧作的思想内核更加凸显。另外,汉剧 三国剧目中原有《祭江》剧目,讲述夷陵之战 后,身在吴国的孙尚香听到刘备兵败战死的消 息,赴江边祭奠亡夫后投江自杀。实际上史籍 中并没有孙尚香从荆州回吴国之后的任何事迹 记载,孙尚香投江自尽这一情节纯粹是《三国 演义》作者为了满足读者对完整人物故事的好 奇心和塑造一个符合封建社会道德观的贞洁烈 女形象而进行的文学虚构。作为新编历史剧, 《夫人城》舍弃了《祭江》的情节,代之以更 为开放式的结局使剧情更符合历史事实,这一 改动也是合理的。

三是思想立意上的创新。传统三国戏情节 大都出自《三国演义》, 在思想立意上具有“兴 刘扶汉”的倾向,孙尚香这一具体人物的塑造 也遵循了这一思想主题,她是帮助刘备实现匡 扶汉室政治理想的工具,也是正统伦理道德的 载体。成亲之时她没有杀害刘备。当刘备被东 吴软禁,她帮刘备逃回荆州,在路上喝退东吴 追兵,为刘备扫除障碍,她作为政治人质保证 了荆州的安全,并以母亲的身份养育刘备的儿 子,让刘备可以放心征伐西蜀,为刘备的兴汉 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刘备死后,她毅然殉 夫自尽,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践行者。和《三 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不同, 《夫人城》剧作者 创作思想上是以女性个体视角反思人性与历史, 从而给这一故事带来新的思想内涵。剧中的孙 尚香并不是成功男人身后默默无闻支持他的女 性,而是男权政治下政治婚姻的悲剧牺牲品, 她被丈夫软禁在夫人城中,作为精神寄托的儿 子也被夺走,濒临精神崩溃的她顿悟,不仅自 己被困于夫人城中,刘备、诸葛亮这些男人们 也困于自己对夺取功名、成就霸业的欲望的精 神围城中。全剧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孙尚香长达 十余分钟的总结性唱段达到了顶点:“权似槛、 利如闩、名为垣、困死英雄尺寸间。”“思霸 业、羡霸业、争霸业,霸业似城将人陷。市井 争将英雄赞,不知英雄更堪怜! ”“天下英雄 谁能逃得城外?哪个不困城中?可悲!可叹! 可怜! ”这一主题升华使得《夫人城》不仅仅 是一部讲述中国古代贵族女性的悲剧,也成为 一部表现“人是自身欲望的奴隶”这一哲学主 题的具有现代性的文艺作品。

四是人物塑造上的创新。传统戏曲的三 国剧目中,孙尚香作为男性英雄陪衬的封建社 会道德视角下的贤妻良母和贞洁烈女形象,而 《夫人城》中的孙尚香则具有更加丰富的个 性。第一折《剑舞》中孙尚香是少女形象,她 抱着除掉吴国未来强敌的心态去刺杀刘备,但在与刘备会面后,一方面仰慕刘备的气质,另 一方面也意识到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重要性, 因此最终放弃了刺杀,主动选择嫁给刘备,她 个人的决定改变了历史,这一OhJ9kEnaGaplD81EBxI7yagQiYG0LfrFTJBigUDYdIk=情节改编赋予了 孙尚香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的气息。第二折 《困城》中孙尚香是陷入婚姻围城的妻子形 象,她被远征西蜀的刘备软禁在荆州的夫人城 中,无法见到自己的丈夫,也无法离开这座围 城,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婚姻,她意识到相对于 英雄们的霸业梦想而言,自己只是一颗小小的 棋子,但她无法逃离婚姻这座围城也不能背叛 自己的丈夫,只能把所有的爱倾注于刘备的儿 子阿斗。第三折《还斗》中的孙尚香是母亲形 象,截江夺阿斗故事在中国戏曲舞台上一直是 塑造赵云这个忠勇正面形象的男性气概英雄的 故事,《夫人城》对这一经典故事的呈现则主 要聚焦于孙尚香与阿斗的母子情,在两国政治 的干预下,孙尚香徒有母亲的身份却无法给予 阿斗母爱,在男权的压迫下只能忍痛与儿子分 离,这是孙尚香作为母亲的个人悲剧,也是编 剧对于男权政治的反思。第四折《焚心》中的 孙尚香是一个和平使者的形象,她自告奋勇来 到吴军大营劝说主帅陆逊停战。在劝阻陆逊失 败并目睹了火烧连营的战争惨状后,她终于幡 然醒悟:和自己曾被困于夫人城一样,孙权、 刘备、诸葛亮、陆逊等人也困于夺取功名、成 就霸业的欲望中无法自拔,甚至为实现自己的 霸业梦想不惜造成生灵涂炭。从少女到妻子母 亲最后成为拯救苍生的和平使者,《夫人城》 中的孙尚香具有完整的角色成长弧线。值得一 提的是,相对于孙尚香绝对中心角色的地位, 《夫人城》中的男性角色刻画略显薄弱与平面 化,但也不乏新意,尤为亮眼的是剧作者刻画 了少年时期孙尚香与陆逊青梅竹马的感情线, 为三国戏曲舞台贡献了一个不同以往的陆逊形 象。

五是艺术形式的创新。从舞台风格来看,《夫人城》是传统戏曲的简约舞台风格与现代 派戏剧极简主义观念的完美融合。舞台设计以 “城”为主题意象,舞台上始终有三座方形的 城门,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演员大部分时间是 在舞台中间的留白区域表演,观众可以集中注 意力于演员的表演而不被舞台上多余的事物分 心。城门既象征每折故事的发生地:吴王宫殿、 夫人城、吴军大营,同时也代表剧中人精神上 的困境。剧中人在城门中表演,巧妙地形成了 一个“囚”字,呼应了本剧的精神内核。在不 同的场景中,城门还可以前后移动,配合简单 但意蕴丰富的灯光手段来象征和烘托孙尚香不 同时期的内在情感世界,这既符合传统戏曲写 意化的美学要求,也符合崇尚极简主义和象征 主义的现代戏剧美学观念。服装设计上, 刘备、 赵云等男性英雄人物身着传统戏曲服装,而孙 尚香的服装则舍弃了传统舞台上该角色的华丽 宫廷戏装,代之以更具现代感的红色汉服,与 剧中其他人物的官服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凸显 出孙尚香自由洒脱率真热烈的性格。在演员表 演和角色塑造上,该剧也对以往舞台上孙尚香 的程式化表演风格有所突破。剧本为女主角增 加了“比武招亲”的武打戏,纵马驰骋的舞蹈 戏,大段独白的内心戏,饰演孙尚香的著名演 员王荔也灵活地运用了刀马旦、花旦、正旦、 闺门旦等多种行当的表演方式,刻画了孙尚香 不同时期的不同性格特点,既演出了少女时期 的痴情,也演出了困于城中的无奈、为人之母 的温情,以及历经沧桑后的成熟。

《夫人城》以艺术创新的意识给传统故事 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是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 实践的生动案例,其艺术创新策略值得当今文 艺创作者研究和借鉴。

[ 作者简介 ] 吴汉平,汉族,湖北武汉人,湖北 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 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