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与钢琴的艺术融合研究

2024-10-23 00:00:00许远东刘畅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3期

古筝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族乐器 之一,其音色典雅、细腻,独具韵味,被誉为 “仁智之器”“众乐之师”,加之其深厚的文 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 的喜爱。传统的古筝曲目随着历史的演变经历 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 乐风格和曲目体系,如:南派筝曲一般较为幽 雅、柔美、含蓄,多注重乐曲的内在表现;而 北派筝曲一般较为粗犷、泼辣、奔放,多注重 形象表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筝乐教 育的发展,筝曲呈现出了较以往不同的特点, 但在题材与创作手法上较为单一,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随着专业作曲家的继续创作,这 一现象才逐渐发生转变。王建民便是其中最具 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创作出了《枫桥夜泊》 《莲花谣》《戏韵》《幻想曲》等风格迥异的 作品。其中,《枫桥夜泊》一曲将钢琴与古筝 相结合,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的音乐元素,为 人们带来了新的音乐体验。

一、创作背景与作品分析

( 一 )创作背景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由著名作曲家王 建民于 20 世纪末创作而成,乐曲灵感来源于唐 代诗人张继的同名七律诗《枫桥夜泊》。 一直 以来,作曲家王建民秉承着“雅俗共赏,中西 合璧”的创作手法,大量运用现代音乐语言和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元素,采用古筝与钢琴对话 的形式,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秋夜幽静的景色, 同时也将诗人张继在旅途中失意、凄凉、孤寂 的情愫通过富有诗意的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作品分析

本首乐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民族五声调 式,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七声雅乐,同时借鉴 了昆曲、江南民歌和丝竹的音乐元素和技法, 加上作曲家自己的再度创作,使得整首乐曲细 腻柔美,极具美感与诗意。

针对钢琴协奏篇章的创作,作曲家王建民 基于传统民族调式的基础引申出三和弦,并将 较强五声性的七和弦运用在商、角、羽上。在 和声写作上侧重替代音、省略音、附加音的处 理,尤其是于音乐连接片段彰显出隐伏声部, 将筝曲民族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了音响 色彩,让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在呈现传统 音乐意蕴的同时,还赋予其西方和声中所呈现 的矛盾的戏剧色彩,并且尽可能地满足当代人 的审美需求。

在乐曲结构上,《枫桥夜泊》采用多段连 曲体与再现三部曲式相结合的结构。如果从西 方音乐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该曲是再现的单 三部曲式,由慢板 A、行板与小快板 B、慢板 再现 A’构成了 ABA’的曲式结构。而从中国 民族音乐曲式结构进行分析,该曲采用了传统 音乐中套曲常用的曲式结构之一,表现为“散—慢—中—快—散”。这种结构安排不仅符合中 国传统音乐的审美习惯,也巧妙地体现了诗歌 意境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该作品无论是从西方音乐理论角度,还是 从中国传统音乐视角,都没有受限于常用的曲 式结构。而作为连接三个乐段的桥梁,两个华 彩乐段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的音乐理论,使该 曲更加自由,而且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并增加 了演奏的难度和技巧。

二、古筝与钢琴协奏的艺术特点

( 一 )融合之美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代表,有着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钢琴源自西 方,是西方音乐文化和思想的代表,两者在文 化背景、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上各有千秋,但 在进行合作演奏时却能够表现出不同地区的文 化特征,打破了中国传统乐器独奏或与其他同 类乐器合奏的局限。与此同时,鉴于国内外的 钢琴演奏风格截然不同,将钢琴与古筝融合在 一起共同演奏,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 迈向更深层次,另一方面还能够给钢琴演奏赋 予中国传统音乐风格。该作品通过不同音色、 不同演奏技巧的结合与互补,展现了东西方 音乐文化的完美融合,既保留了古筝的传统韵 味,又融入了钢琴的现代感。

(二)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每首乐曲都意在表现一些内容和情绪,包 括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意在通过音乐的 语言来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绪。

乐曲的引子部分通过散板形式以及昆曲 曲调带来的泛音,营造出一种静谧、淡雅的氛 围,将听众带入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意境中, 这种氛围的营造为后续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 调。慢板部分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处理,加入揉弦、颤音等技巧,通过音乐的起伏 变化和音色的细腻处理将诗人内心的羁旅之思 和家国之忧逐一展现,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诗人 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乐曲的发展,行板部分 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这一部分通过曲调节奏加 快和演奏技法的变化,将诗人的情绪在深深的 羁旅之思中逐渐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情感的 逐渐升华和心情的激荡,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诗 人内心的强烈情感和挣扎,这种情感的表达既 有力量感又不失细腻。尾声部分与引子尾部的 泛音形成呼应,通过悠长的古筝尾音和钢琴低 音的衔接,使音乐逐渐回归平静,留下缥缈虚 幻的独特乐感,表现出诗人在经历了内心的激 荡和挣扎之后,最终归于平静和超脱的境界, 留给听众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感受。

整首乐曲中,在古筝演奏长音、休止的同 时,钢琴声部会借助较快的装饰音弥补旋律空 闲。而当古筝演奏激昂的旋律时,钢琴声部会 配以短而铿锵有力的断奏,形成相互统一的演 奏音色。为了向观众呈现出柔美的旋律,古筝 悠远的旋律配以钢琴琶音是最佳组合形式。由 此可见,通过协奏形式不仅能够将乐曲演绎得 更加生动逼真,而且还能直抵观众内心,传递 高水平的艺术。古筝和钢琴协奏,不仅有助于 观众体会曲目的内涵,而且还能够将曲目内涵 呈现得淋漓尽致。

(三)文化内涵的传递

《枫桥夜泊》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的古筝曲目,在与钢琴的协奏中融入了现代音 乐元素。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不仅使得曲目 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还使得其文化内 涵得到了更好的传递和发扬。通过古筝与钢琴 的协奏,《枫桥夜泊》不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还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曲目中的每一个音 符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让人感受 到文人墨客的风骨和情怀。这种文化内涵的传递使得《枫桥夜泊》在古筝与钢琴的协奏中焕 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三、古筝与钢琴协奏的音乐价值

( 一 )能够充分体现民族价值

古筝是一种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历史悠 久、音色优美、善于表达深沉广博音乐感情的 乐器,它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有 着较强的民族性,而钢琴作为西方国家的乐 器,有着截然不同的演奏风格,这就对两位演 奏者提出较高的演奏要求。结合音乐审美视角 展开分析,一方面,古筝与钢琴协奏赋予了作 品迥然不同的文化特点,是西方艺术与中国传 统艺术融合的新形式;另一方面,古筝与钢琴 协奏能够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让人们缅怀历 史,还可以推动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融合。作曲 家王建民在创作《枫桥夜泊》时充分融合国内 传统形式与西方音乐元素,真正意义上将国内 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演绎形式示人。这也说明 乐曲的创作与不同形式的演绎在促进古筝多元 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古筝曲 《枫桥夜泊》的演奏,一方面很好地融合了中 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近代艺术,另一方面还将曲 目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实现了统一化的认知 感受,在增强演奏默契的同时为观众演绎了高 水平的音乐作品。此举就古筝演奏本身来讲, 对于将国内传统音乐形式推向世界发挥着不可 磨灭的作用。

(二)促进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的交流

历史长河奔腾向前,衍生出不同的古筝流 派,其演奏风格各具特色,且古筝演奏艺术特 点极具民族性、区域性。然而,与古筝演奏风 格大相径庭的钢琴演奏,属于西方近代演奏形 式,极具西方文化特点。通过将古筝与钢琴协 奏,能够促进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间的文化艺术融合与交流。它 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合作,是民族和民族之间 的对话,通过合作演奏不仅可以展现东西方文 化艺术的交流与8a47d50d333b93f3f40a67013cad37a2ad6bff0ff037e46afd0d156acfd25af9碰撞,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发扬。

(三)促进传统和现代艺术教育的融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 融合已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趋势。因此,艺术 教育需要强化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在艺术教育之中。 同时,推进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也是 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的重 要途径。在演绎中国古典乐曲时,古筝可以令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蕴得以展现,而钢琴则会 给音乐作品赋予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古筝曲 《枫桥夜泊》融合了古筝演奏与钢琴演奏东西 方两种演奏形式,这是今后音乐发展的方向, 更是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在演绎《枫桥夜泊》这首传统古筝曲目 时,将传统古筝与现代钢琴巧妙融合起来进行 演绎,不仅塑造出一种独特的演奏风格与艺术 特征,还彰显出造诣更高的艺术价值。由此可 见,在乐曲的创作与演奏发展进程中,需要努 力创新与探索,紧密融合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大力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打造成一种面向全球 的音乐形式。

[ 作者简介 ] 许远东,女,汉族,河南信阳人, 信阳艺术职业学院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 为古筝。刘畅,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信阳 艺术职业学院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