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小说在 21 世纪文化语境下的叙事重构

2024-10-23 00:00:00唐香红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3期

进入 21 世纪,全球化的浪潮深入各个角 落,文化多元性日益显现。在这一时代背景 下,越战小说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叙 事手法、主题表达以及文化反思等方面均呈 现出崭新的面貌。越战小说在 21 世纪的叙事 重构,体现了一种跨文化的视角和多元化的叙 事策略。这些小说不再仅仅聚焦于战争场面的 描写,而是将笔触延伸到战争背后的社会、文 化、心理等多个层面。这些多元化的叙事主题 和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深入地理解 战争与人性的可能。

一、21 世纪文化语境下越战小说反战思想的表 现

( 一 )《七月,七月》中的反战思想

小说《七月,七月》通过老兵大卫的故 事,深刻揭示了战争给老兵带来的个人创伤已 转化成美国人的集体创伤性记忆,其潜在和持 久的影响已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小说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生动描绘,向读 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在战场上,生命 是如此的脆弱与不堪一击,士兵们时刻面临 着生与死的考验。这种对战争残酷性的直观展 现,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 的痛苦和灾难,从而引发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七月,七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描绘, 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和对人性的 摧残。小说中的反战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对战争的控诉上,更深入对战争后果的深刻反思和对 和平的殷切期盼的层面。

(二)《岁月之间》的反战表达

加拿大知名作家大卫 ·伯格所著的《岁月 之间》也是一部深刻的越战小说。这部小说讲 述了主人公美国大兵查尔斯 ·鲍特曼在越南战 场上的亲身经历。他作为一名美国军人懵懵懂 懂地被迫来到越南战争的战场上,对手无寸铁 的越南平民进行无情的屠杀,这些血腥暴力的 记忆,让他的内心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甚至患 上终身都无法愈合的心理疾病。小说中有大量 残忍血腥的描写,把主人公与被他屠杀的越南 平民之间的对话、场景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让 人读到文字就感觉不寒而栗,体会到战争的无 情和人性的扭曲。《岁月之间》巧妙地运用了 大量的隐喻、象征和白描的叙事手法,用第一 人称的视角把读者的思绪拉入战争的画面中, 感受到水深火热的战争中的越南平民时刻充满 恐惧和绝望的心理。这种叙事方式,看似在构 造故事本身,实则是让读者通过强烈的情感体 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平的可贵。这种叙 事方式和隐喻的运用,让文学表达的张力更强 的同时,也使得反战的主题更加含蓄而深刻, 给读者保留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其他作品中的反战元素

美国作家丹尼斯 · 约翰逊的《烟树》是一 部以越南战争为宏大背景的文学作品,它深刻地描绘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普遍而严重的创伤。 通过对战争中的个人命运的细致勾勒,该小说 呈现了战争对人类心灵造成的长期而难以治愈 的伤害,这种伤害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和疼痛。小说不仅是对战 争中个体的悲欢离合的叙述,更是一种对战争 本质的深刻反思,它引导读者思考战争背后的 残酷现实和人性悲剧。

美籍越南裔作家阮越清的《同情者》, 通过讲述一个潜伏在越南南方的间谍的故事, 揭示了战争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这 位无名间谍的战争创伤不仅源于战争的直接伤 害,更源自他内心的挣扎和身份的矛盾。小说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战争如何将一个 普通人推向道德的边缘和心理的深渊,从而加 深了公众对于战争创伤的理解,唤起了对于战 争本质的深入思考,鼓励人们反思战争的意义 和代价。

1944 年出生的卡尔 · 马兰蒂斯在越南战 争期间曾担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并曾亲自 在越南战争中率领部队作战,战争结束后还因 此获得了美国海军部给他颁发的最高等级功勋 章。他所写的战争小说《马特洪峰》一经出版 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美国作家 卡尔 · 马兰蒂斯的小说《马特洪峰》描述了一 位年轻的海军上尉梅勒斯和他司连的战友们, 年纪轻轻就被抛置于越南丛林野战中,被迫在 枪林弹雨里展现男子气概。《马特洪峰》虽然 是一部关于越南战争的小说,但是内容中鲜少 提及暴力、血腥、战火纷飞的场面。大量的隐 喻暗示了战争给人造成的恐惧心理,主人公把 周遭的一切都当成敌人。小说内容几乎没有涉 及对越南战争的政治评价,只是在小说的结尾 处,在参与战斗过程中弄瞎一只眼睛的主人公 梅勒斯发出叹息:“死去的、活着的都像云朵 打在山峰上的阴影,所有的阴影都随着云朵的 飘动而变化,当云朵飘走以后它们什么都没有留下。”这让读者能对于人生的意义、生命存 在的价值、战争的是非对错得出自己的答案。

二、越战小说反战思想的人文精神

( 一 )反战思想与人性探讨

越战小说往往通过精细的叙事,将战争的 残酷与人性的挣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 在感受战争恶果的同时,洞察人性的多面性。 一方面,战争环境下的人们往往面临着生死存 亡的抉择,这些抉择无疑会引发对人性最本质 的探索。小说中的人物, 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 都在战争的压迫下显露出他们最真实、最原始 的人性。这种压迫有时会使人显露出恶的一面, 如贪婪、自私、冷酷;但有时也会激发出人性 中的善良、勇敢和无私的一面。另一方面,在 这些小说中,反战思想往往通过人物的心理活 动和行为选择来体现。当战争将人们推向生死 边缘时,人性的光明与黑暗都会被无情地揭露。 例如,小说《同情者》通过士兵的视角,描绘 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恐惧、迷茫和对家乡的思念, 从而传达出对战争的深深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种厌恶和渴望,正是反战思想的核心。

(二)人文精神与反战思想的融合

在越战小说中,人文精神和反战思想的融 合构成了一种深刻的叙事特质,这种特质不仅 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也深化了读者对于战 争与和平、人性与社会的理解。在越战小说中, 人文精神往往体现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 绘上。这些小说不满足于仅仅展现战争的残酷 和血腥,而是深入个体的精神世界,揭示战争 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 情感体验,读者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沉重苦难,以及人们在苦难中的挣扎与救赎。 这种人文关怀使得小说不仅仅有对战争的控诉, 更有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以《七月,七月》和《岁月之间》为例,这两部作品都深刻体现了 人文精神和反战思想的融合。在《七月,七 月》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还深入探讨了人性在 战争环境下的变化和挣扎。小说中对人性的描 绘和对战争的控诉相互交织,使得作品既具有 深刻的人文关怀,又具有强烈的反战意味。而 在《岁月之间》中,作者也成功地将人文精神 和反战思想融合在一起。小说通过讲述不同人 物在战争中的命运和选择,揭示了战争对个体 的摧残和对社会的破坏。

三、21 世纪文化语境下越战小说反战思想的当 代价值

( 一 )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景

越战小说是美国当代文学的一种特殊形 式,深刻地描绘了战争对人类心理造成的深远 影响和破坏性后果。越战小说以“人”为叙述 的核心,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聚焦于战争 中个体所遭受的痛苦和伤害,通过精心构建的 叙事手法,直接而深入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 质,并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控诉。这些小说的 反战主题不仅展示了作家对道德问题的深刻思 考,也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切关怀。通过这些以 越南战争为题材的反战小说,我们可以更深刻 地理解战争的非人道性,以及和平与合作的重 要性,从而激励人们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 界而努力。

(二)反战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

从历史意义的角度来看,越战小说以文学 形式记录了越南战争的惨烈景象,反映了战争 的残酷性和其对人类精神的摧残,揭示了战争的荒谬性,批判了战争背后的非理性因素。这 促使人们反思战争的根源,延伸到了对所有战 争行为的普遍质疑和批判,使人们更加珍视和 平、反对战争。这种和平意识对于维护世界和 平与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人类社会 向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迈进。

越战小说传达出强烈的反战立场,使人们 更加坚定地反对战争,关注战争对人类社会的 破坏。反战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战 争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对于国际社会遏制战争 冲动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 产生了积极影响,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战争与道 德、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社会道 德水平的提高和正义观念的普及。

四、结语

战争带给人类无尽的悲痛和灾难,在分析 21 世纪多元文化背景下,越战小说所诠释的反 战思想对我们理解今天的社会发展、世界政治 格局仍具有启示意义。读者跟随小说的人物故 事回到越南战争的历史中,深刻体会今天的和 平来之不易,结合今天世界各地层出不穷的局 部战争,能够激发读者内心对和平、正义的深 刻思考。

基金项目:2021 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外 语科研联合项目“21 世纪越战小说反战思想研 究”,项目编号:21WLH40。

[ 作者简介 ] 唐香红,女,汉族,湖南永州人,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 外语教学、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