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悲剧诗人之一,其作 品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对理性文明的 呼唤。本文通过阐释其创作的《阿伽门农》中 的战争之难、英雄之难、命运之难三重灾难来 分析其对于理性和文明的呼唤。
《阿伽门农》是埃斯库罗斯创作的《俄 瑞斯忒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大致讲述了国 王阿伽门农凯旋后被妻子杀死的故事,故事看 似简单,却不只书写了一次简单的情杀或者复 仇,而是书写了一场过于荒唐的战争,克吕泰 莫斯特拉复杂的弑夫原因以及冥冥之中透露的 宿命感,都让这个故事显得扑朔迷离。本文将 从战争之难、英雄之难、命运之难三个方面, 层层递进,讲述阿伽门农被杀的前因后果以及 其所透露出的对于理性和文明的呼唤。
一、战争之难:起源于人的私欲
综观全篇,在追溯阿伽门农死亡原因之 外,我们会发现该作品用了很长的篇幅叙述特 洛伊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两个交战城市中的人 的命运。
作品开篇就通过守望人的嘴诉说战争之 苦, “当我躺在夜里不能让我入睡的……恐惧 代替睡眠……为这个家的不幸悲叹”,作为战
争前线的守望人,他每天用歌声抵抗自己的瞌 睡,时刻担惊受怕,无比期待着前线传来好消 息。通过克吕泰莫斯特拉和歌队长的诉说“有 的人倒在丈夫或兄弟的尸体上,儿孙倒在老年 人的尸体上”,我们得知希腊联军虽然胜利, 但是战争对双方都造成了无比严重的伤害,希 腊城中只剩老小,克吕泰莫斯特拉的女儿被献 祭,特洛伊都城被攻占,掠夺和悲叹随处可见。 传令官诉说战争的苦,“伊达一下雪就冻得受 不了”,在他看来死亡也许更好,因为活着的 人会永远铭记那些苦难,墨涅拉奥斯的死亡及 被风暴摧毁的战舰及士兵,战争造成阿耳戈斯 人的死亡以及特洛伊的毁灭。克吕泰莫斯特拉 对卡珊德拉嘲讽“使得你能和许多奴隶站在一 起”,反映了她为奴的命运。总而言之,这场 战争对于双方都没有产生什么好的影响,给双 方带来的只有无休止的灾难与痛苦,而战争的 缘起更为荒唐。
战争的缘起是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看上了 阿伽门农弟弟的妻子海伦并将其掳走,阿伽门 农为了维护城邦的尊严便组织了希腊联军攻打 特洛伊。阿伽门农对于名誉的欲望,使得他不 顾阿尔戈斯人的安危和幸福发动了所谓的正义 战争,也牺牲了自己女儿的性命,我们可以说 他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名誉,也可以说他只是不想丢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这场战争的爆发显 得十分荒唐,它充斥着人们的私欲,《阿伽门 农》正是在控诉战争和导致这场战争的人的不 端行为以及潜藏的欲望。
这场战争是十分荒唐的,帕里斯王子对海 伦的欲望使得他抢走了她,阿伽门农对名誉的 渴望使得他对特洛伊发动战争。他们都是自私 的,将个人的欲望和需求放在国家之上,他们 的所作所为是非正义的,几乎完全是出于欲望 的需要,因此必然身死道消。而这种混乱、私 欲膨胀与荒唐,正是由于理性和文明的缺席, 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缺乏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尤 其是对阿伽门农、帕里斯这样的上层人物。
二、英雄之难:英雄的罪恶与恶者的光辉
这个故事并没有围绕阿伽门农的英雄故事 展开叙述,而是讲述了阿伽门农被杀这一事件 的前因后果,作者想通过他的死来展现当时社 会私欲膨胀、伦理道德缺失、文明和理性缺失 的状况。
阿伽门农被杀的原因被阐释得很清楚。 从私欲的层面看,王后与其堂兄弟埃奎斯托斯 偷情,王后因奸情杀死阿伽门农。从伦理的角 度来看,阿伽门农献祭自己女儿的行为,虽然 从结果上看的确为远征军开启了胜利之旅,从 初因来看是源于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故意刁 难,但如此冷酷的行为,依然让人神共愤。王 后因女儿被阿伽门农献祭,决心为女儿复仇。 埃奎斯托斯的家人死在阿伽门农父亲手上, 他要为一家复仇。在克吕泰莫斯特拉的这一次 弑夫行动中,情杀的因素占比非常少,克吕泰 莫斯特拉之所以要杀阿伽门农,是为了给小女 儿依菲格涅亚报仇。而阿伽门农献祭女儿,是 因为他射杀了狩猎女神的兔子,女神对他的军 队进行报复,如果阿伽门农不献祭自己的小女 儿,那么他将面临的是全军覆没,所以最终阿伽门农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由此,克吕泰莫 斯特拉和阿伽门农结怨,整个皇宫笼罩着恐怖 的氛围。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克吕泰莫斯 特拉为了给女儿报仇,埃奎斯托斯为了给父亲 报仇,他们必然选择杀死阿伽门农。
从社会正义的角度看,阿伽门农出于保护 名誉的私欲发动战争,王后杀死他是为了国家 的稳定和幸福。面对国家长期战争给人民所带 来的痛苦和周围国家的环伺,杀掉阿伽门农或 许才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一线生机。于是克吕泰 莫斯特拉才会一直打着复仇女神的旗号,强调 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正义,杀死阿伽门农 既为她的女儿报了仇,也为百姓惩罚了一位私 欲过盛的君王。
从神的角度看,阿伽门农一家受诅咒,要 经历无休止的互相残杀。一切的一切都是被诅 咒的命运,祖先亵渎神明,世世代代都要偿还, 后代们是受害者,但也在客观上犯下了各种不 可饶恕的罪孽,唯有众神是饮酒作乐的观察者。 弑夫原因的错综复杂,更显示出当时社会中文 明和理性的缺失。
克吕泰莫斯特拉是全剧最大的反派,她不 顾血亲伦理杀害了自己的丈夫,野心勃勃,和 自己丈夫的堂兄弟通奸。但最出色的形象也是 王后——克吕泰莫斯特拉(一个心性如男子的 女人),她杀阿伽门农的原因是多样的,排除 私欲她是正义的:阿伽门农占有多个女性,将 卡珊德拉抢回;王后和阿伽门农的堂兄弟通奸, 并且对其加以利用,对无辜的卡珊德拉毫不留 情。整部剧中,她都思路清晰,言行有力,对 白中都透露出犹如男人般的气魄,直到最后阴 谋败露之后,她依然据理力争,对自己的行为 丝毫没有悔意和自责,反而冷静地陈述自己行 为的合理性,冷静善辩的形象跃然纸上。
她实施杀人计划时善于筹划,沉稳冷静。 她在杀死阿伽门农时凶残快意: “暗红色的血 滴溅到我身上,犹如麦田接受宙斯的甘露。”
她杀人后自陈其杀人行为时豪迈无惧:“我现 在就站在杀死他们的地方,我就是这样做的—— 我不否认。”她被长老怒斥时胸有成竹:“只 有武力制服我,才能统治我。”自信的、强大 的、操控他人的气质在她身上显而易见。她是 一个恶魔,但是戏剧家将她的形象刻画很精 妙。
《阿伽门农》没有让女性隐身,反而让一 位女性在政治世界中驰骋。这就体现了埃斯库 罗斯对于男女关系的理性思考,不一定是成体 系的女权思想,但是反映了他对于理性社会秩 序的呼唤。
三、命运之难:神与人的合力
在埃斯库罗斯的故事里,命运好似一张 无形的大网,将阿伽门农一家牢牢地拴住。他 们没有有意识地反抗,甚至顺从命运的轨迹发 展。这一方面是因为神的力量不可违背,另一 方面是在道德法律都缺失的社会里,人们只能 听从神的信条来维系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秩 序。
我们反观阿伽门农被杀的经过,神在其 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与特洛伊的战争中,阿 伽门农为避免女神降祸,选择了牺牲女儿,他 的女儿被献祭跟神有关;卡珊德拉的命运跟神 有关,她拒绝了太阳神阿波罗的求爱,因此她 的预言不再被人们所信任,她最后被残忍地杀 害;阿伽门农家族的命运跟神有关——在这背 后是神的残酷、神的报复、神的惩罚。
灾难跟神有关,神既惩罚人的恶,神也制 造灾难;但灾难也跟人有关,跟人的利益、欲 望相关。因此阿伽门农悲剧故事的背后并非神 力的绝对控制,而是人与神的合力,神的存在 只是对人们私欲的一种引导。
人在神面前真的无能为力吗?卡珊德拉的 反抗就是例子。如果阿波罗真的足够强大,他
完全可以控制卡珊德拉爱上他,而不是采用诅 咒的方法,卡珊德拉面对神的求爱也会根本提 不起反抗的心思。王后克吕泰莫斯特拉同样如 此,从任何一个角度讲,她都算不上是一个被 神操纵的角色,她可以是一个为女儿报仇的母 亲,可以是一个弑夫的毒妇人,也可以是一个 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却唯独不是一个神的傀儡。
在这一场神与人命运的角力中,神其实只 是一个代名词,神对于阿伽门农这些统治者来 说是具有操控力的,他们的命运在神的眼中就 是无聊的游戏而已;同样的,阿伽门农和帕里 斯这样的统治者对于阿尔戈斯和特洛伊的百姓 来说也是相当于神一样的存在,正是他们的私 欲导致了一系列的苦难,与其说是命运导致的 苦难,不如说是由于理性和文明缺失而导致的 苦难。
四、结语
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杀戮,是展现处于大变 革时期古希腊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一面镜子。 《阿伽门农》里的灾难是一场百姓的灾难,是 一场英雄统治者们的灾难,也是一场关于宿命 与欲望的灾难。这是一个原始而野蛮的时代, 也是一个文明尚不能控制野蛮时代,长老们无 奈,暴力具有强大的压制性。既然不能将希望 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就要呼唤人的理性,呼唤 文明。我们在《阿伽门农》中看到了埃斯库罗 斯对于古希腊社会的深刻思考,看到了他对当 时混乱的社会秩序的反思,表达了他对合理有 序的法律和道德的渴望,以及对于文明社会的 呼唤。
[ 作者简介 ] 陆宇航, 男,汉族,河北石家庄 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 为戏剧与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