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党史是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史学习教育经历了继承延续与曲折发展、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的发展过程。因此,从大历史观的视角下考察党史学习教育,呈现出以明确历史方位为主线、以肯定历史选择为目的、以把握历史规律为根本的鲜明特征,坚持大历史观学习党史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主动有着重要价值意蕴。新时代要进一步细化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对象,优化整合党史教育内容,创新党史教育方法,不断推进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大历史观;党史学习教育;历史虚无主义;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4)10-0026-06
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1]大历史观,就是将历史事件放在较长的历史发展时间段内,用整体、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变化,从古今中外多重维度揭示事物变化的内在本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地位,指出“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2]。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置于大历史观的视域下,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脉络,厘清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明特征,有利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增强历史主动,要逐步推进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通过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上的优化创新,提升民众对党史的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一、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明特征
坚持大历史观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中明确历史方位,在世界历史中肯定自身选择,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把握内在规律。
(一)以明确历史方位为主线
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大势、回答时代课题的历史。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精准定位党和国家发展方向,不断实现新突破、新发展。近代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压迫,来自不同阶级的有识之士开始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但均未能成功改变中国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才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斗争屡遭挫折和失败的困境。“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与百废待兴的国内环境,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艰辛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意识到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应当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探索过程中,我国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国防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虽出现过经济发展比例失衡、片面强调高速度等问题,但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经验储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破除了长久以来“左”的思想束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经济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了社会主义同样可以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政治上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伟大决策使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系列重大措施全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面貌发生了极大改变。
(二)以肯定历史选择为目的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5]。我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力量的必然选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找到马克思主义被始终坚定选择的原因,感受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进一步激发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严密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初心,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格是世界其他政党均不具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经验总结和大胆尝试探索出来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是能够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参照范例的道路,学习党史要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中国始终秉持着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度和原则,积极向世界提供公共服务,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体现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力证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历史终结论”的破产,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三)以把握历史规律为根本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学习教育,以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根本遵循,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同时,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世界观与方法论。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669,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学习党史,就是要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坚持客观性、准确性原则,不以现有标准过度要求和苛责,不将个人情感带入严谨的历史分析中,以详尽准确的史料作为分析研究的依据。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原则,不孤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将历史作为统一的整体看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总结经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中最革命的要素,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将提升社会生产力作为工作和建设的重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到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准确认识到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的矛盾运动规律,并将其运用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表述,正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动力亦是其坚实后盾。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将人民群众作为自己执政权力来源的同时,更是将人民群众作为自身执政的监督者。
二、坚持大历史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
大历史观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进一步传播提供了思想武器,有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指引,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提升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一)提供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同20世纪出现的否定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全盘西化”论相伴而生的。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国内部分学者极度推崇学习西方文化,但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其同中国实际的结合,有识之士看清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假本质并展开批判,使得历史虚无主义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但并不意味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消亡,而是以不同形式继续生存甚至活跃起来。改革开放后,人民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大量西方思潮涌入国内,经济领域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提供了土壤。进入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以更加隐蔽的方式传播,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究其本质“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严重影响着民众的历史认同。
大历史观为党史学习提供了整体性视角,将党的百年发展历史贯通起来,拒绝历史的碎片化、娱乐化呈现,注重不同历史事件内在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有利于我们系统、整体地看待党的发展历史,正确对待中国共产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提升认同感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大历史观深入学习党史,是对英雄史观的有力驳斥,有利于明确我国发展的历史主题、主线,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正确掌握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源上明确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实质,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面目。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自身判断能力,坚持大历史观学习党的历史有利于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精准识别内含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图片、视频等文化作品,自觉抵制不当言论的传播,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空间,由内向外构筑思想防线,降低错误思想对民众的影响。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有效破除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是当前东西方国家对抗的关键领域和前沿阵地,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实施文化渗透,采用文艺作品输出等更加不易被察觉的方式宣传西方“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引发了网络中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质疑,严重影响了国内民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阻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进一步传播。大历史观强调从历史发展长河中探寻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以大历史观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理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强大理论力量,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有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指引,批判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同时有助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刻领会这一创新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充分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将其作为新时代党和人民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强调:“人的思想观念与意识,是在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现实交往以及语言文化中产生的,并与其相交织在一起。”[6]56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民众思想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凝结着强大的实践力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2]。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宣传主流社会文化,丰富民众精神世界,引领民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升抵御西方错误思潮入侵、辨别多样价值观念的能力,激发民众对理想信念的高层次追求。
(三)坚定历史自信与增强历史主动
学习党史是增强国民历史文化自信的有力途径。加强对党史的了解与学习,有利于民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在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独特魅力,增强民众对自身历史的自豪感、认同感,坚定历史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诞生于伟大革命斗争中的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均为学习党史提供了丰富素材,是民众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重要文化资源,更是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充足底气。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辉煌成就,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学习党史,在时间和空间上延展了党史学习的内容范围,连接贯通的党史发展脉络提升了民众历史学习的连贯性和丰富性,能够提高民众历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民众更深入地了解本国历史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为众多“中国故事”的一种,学习好讲好党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拓宽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的渠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国际上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破除西方“污名化”我国政治制度与历史文化的现象,以客观事实向世界展现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生命力与感召力。
学习党史是提升国民历史主动的有力途径。“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价值归宿与落脚点,也是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终极价值旨归”[8]。在加快世界文化交流、展现文化多样性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推动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坚定理论自信。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能够深刻体会党在百年奋斗中的初心与使命,从党的不懈奋斗中汲取前进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秉持着党不变的精神实质,勇于担当,敢于奋斗。只有将党的百年执政经验真正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才能使党的百年历史焕发生机,才能确保党和国家在时代发展大潮中赢得历史主动。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与时俱进,将历史规律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学习理论知识同总结执政经验、对照实际发展相结合,明确百年党史对当前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运用党的理论与经验有效解决时代发展难题,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使党的精神力量在理论学习中内化于心,在实践发展中外化于行。
三、大历史观视域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大历史观视域下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要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细化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对象、整合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以及优化党史学习教育方法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一)细化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对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作出指示,指明党史学习教育“应当突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2],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中共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主动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部分,加强对党员的思想宣传教育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员基数大、覆盖范围广,要依据不同党员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多样的宣传教育。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党史课程培训,各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地方实际制定相应的计划,以党支部作为党史学习的基点,依据党员的职业、年龄等差异进行不同层次的党史学习教育,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加强党史学习与支部工作的有机结合,强调对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工作的监督以及教育成果的检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主动参与、积极承担。同时积极促进不同支部之间的交流互鉴,采用支部联合、理论宣讲等形式,发挥优秀支部党员的榜样力量,加强互动,提升党史学习的有效性。
党史学习教育要与青少年群体的认知程度相吻合,采用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实际相结合,使晦涩难懂的概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加以展现,兼顾党史学习的理论性与趣味性,提高其接受程度与教育实效。青年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将党的百年历史融入思政课程中,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强化价值观念引领,帮助青年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党的思想伟力、坚定自身理想信念。除自上而下的理论宣教外,要更加注重自下而上的自觉学习,通过开展经典书籍鉴赏活动、圆桌讨论活动等提升学生深入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激发青少年群体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兴趣,进而使其在党史学习中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整合党史教育内容
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放在“四史”学习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理论学习“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障,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党史并不是简单强调党在具体某一阶段的发展,而是要在整体发展历程中总结规律、指导实践。要在党史发展中感悟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及发展的过程中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同中华文明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结合,从大时间维度与大空间维度上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党史。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中国共产党的内在文化基因为党的伟大精神谱系的形成提供了深层滋养,要在守好“根脉”的基础上体悟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应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事例,构建历史故事与英雄人物的深层链接,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谱系教育的核心,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进而明确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内在要求。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生活化转型,供给质优量多的文化作品,同时正确运用数据处理技术,以传统文化与党史学习的关联性为指标对文化作品进行筛选整合,深度挖掘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用速度快、范围广的网络传播媒介为党史宣传教育赋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10],党史学习教育要在培育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持续推进,坚持内容为王与形式创新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文化作品中,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丰富载体与鲜活语境。要使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中,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意蕴,在中西价值观念对比中肯定党的选择、提升文化认同,进而从根本上增强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辨别能力,同时要将党史资源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的社会场域中,使不懂难懂的历史资料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历史素材,在丰富实践中传递党史理论,在“社会大课堂”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三)创新党史教育方法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找到恰当的时机与合适的方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基本覆盖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是对百年党史的充分呈现。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参观纪念活动,同时注重对红色资源的开发,深入挖掘地方存在的红色历史,继承红色基因,通过举办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的方式,加强仪式感,丰富民众在场体验,提升党史资源的感染力。面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党史学习要创新教育载体,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双渠道传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展宣教范围,提升宣教吸引力;利用虚拟技术,实现民众与中共党史的深度互动,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真实感与获得感,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力。
党史学习教育要以高校为重要阵地,“用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渠道,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充分发挥党史在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百年党史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实践斗争的历史,因而党史学习不能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充分调动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师,定期组织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研读,开展主题多样的读书分享会,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深层理解。要营造校内文化熏陶氛围,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样教学。广大青年学生应当在红色氛围熏陶下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将党的发展规律、内在精神运用于实践,通过举办以“讲述百年党史”等红色主题为主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加深理论理解、感受红色文化。同时可以将百年党史转化为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例如将图片、标语等应用于校内装饰当中,在亲身接触中缩减学生与党史知识的生理、心理距离。高校更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加强学生群体历史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更用党史理论筑起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坚实围墙,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强信念、重实践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
[2]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4-02-20(1).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3(9):5-9.
[8]童成帅.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及价值意蕴[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2):53-64.
[9]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09.
责任编辑:籍雪梅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的探索历程、内在逻辑与历史经验研究”(L21BWT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肖唤元(1988—),男,辽宁阜新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赵翅景(2001—),女,山西晋城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