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探索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4-10-22 00:00郭跃军张宗兰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领导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问题,掌握民族复兴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内在的政治要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夺取和巩固民族复兴领导权,通过“夺取革命领导权”“巩固建设领导权”“拓展改革领导权”“完善强国领导权”,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科学认知。以史鉴今,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坚决捍卫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领导核心;领导权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4)10-0014-0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1] 8始终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确保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被历史证明的宝贵经验,也是一个重大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是“通过掌握政权来实现其政治纲领”[2]的政治组织,领导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问题。系统总结百年大党巩固领导地位的成就与经验,对于新时代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增强政党长期执政能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一以贯之的重要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夺取革命领导权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基础。

(一)从领导工农运动到革命领导权意识觉醒

中共诞生之初,受苏俄革命经验影响较深,加之党员数量极少,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领导革命的重心,向产业工人“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3]6,1922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军阀势力是导致中国贫弱的根源,但碍于无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还不能够单独革命”[3]132,强调与国民党实行合作的必要性,1925年五卅工人运动,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是错误的,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4]393-394。从此,党开始创建人民武装、领导军事斗争作为工作的重心。

(二)从倚重工人成分到独立创建革命领导权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代表错误地提出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工人化”[5]。在顾顺章、向忠发叛变革命后,具有留苏经历的王明、博古等人更是将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当作圭臬,加上党内长期的“左”倾错误,给革命事业带来严重损害。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后,提出应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6]115。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针对党内“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流寇思想”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7],开展党内教育和思想建党,建立了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军队,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党创建革命领导权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三)从政治领导到独立自主领导敌后抗战

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党认识到“必须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8]16。为此,中国共产党倡导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由于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长期存在着被动保守性,这就“加重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责任”[9]187。在国共合作背景下,我们党强调领导抗战须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合作的目的是共同抗日与共同建国”,但必须是“有纲领有原则的合作”[8]54才能够长久。我们党在战略选择上独立自主领导敌后抗战。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拒绝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我们党认为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9]473,必须掌握抗战的领导权,坚持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四)从争取和平民主建国到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缔造人民民主共和国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中共领导下的“光明的命运”与国民党领导下的“黑暗的命运”两种前途命运的抉择。毛泽东号召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10]。为争取解放战争胜利,我们党认为必须在政治上团结、领导社会各阶级,“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11]。据此制定了紧密依靠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策。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告了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历史和人民赋予其全国执政地位。但其领导地位的巩固必须仰赖于对国家各项事业的有效领导。

(一)领导城市经济工作,站稳全国执政的脚跟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认为领导城市工作和经济建设的能力关系着党能否站稳全国执政的脚跟。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把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作为城市的中心工作,离开了这一中心工作,“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12]162,就会站不住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任弼时指出,必须有“强大的机器制造业,还要有军事制造业,能够制造飞机、坦克、舰艇等等。这才在国防上也独立自主了”[12]180。工业建设不仅关系着国家的独立自主,更关系着社会主义前途,没有工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市互助,内外交流”[12]311的“四面八方”政策,到1952年国民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为全国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二)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全国执政的制度基础

作为一个经济基础落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低的农业大国,在“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极其困难,中国共产党认为,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各项工作的指针,社会主义改造才不容易出乱子。当时资产阶级“动荡不安,感觉到掌握不住自己的命运”,因此,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加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避免在政策上犯错误,严防反革命分子的煽动,成为严峻考验。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制度前提。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13]。但受到波兰、匈牙利事件影响,中国共产党愈加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此党的中心任务依然是发展生产力。为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吸取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升了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能力,拓展了改革领导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一)思想路线是影响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文革”结束后,在中国将往何处去的历史关头,确立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导成为考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邓小平指出必须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不仅是思想路线的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甚至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14]143,关系到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此,务必“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14]39,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14]43。唯有如此,“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14]141。20世纪90年代面对国际政治风云波诡云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dykA6Jv9Qt8iz3O7VvRrxEV9N8xgeqDpuhkDYK6lVk4=建筑。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多次指出,“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14]194,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不懈抓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15]370。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务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江泽民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6]。胡锦涛认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在改革中认识到,只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国家才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三)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确保着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所在,必须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错误思潮,必须树立党的权威和党的领导核心;胡锦涛强调“党必须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17]10。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必须“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江泽民指出,务必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党的十七大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机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任务,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强国的道路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最大国情和最大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目标。为此,务必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是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两个确立”,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障。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阐释党的领导。道路决定命运,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三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品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来的有效的领导方式和领导制度,“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8]。

(二)强国的领导制度: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的领导在国家制度体系中居于根本领导地位。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完善了党领导一切的体制机制,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到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务必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制度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一是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二是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阐释,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已经载入宪法总纲,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都是错误的、有害的,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也是从根本上违反宪法的”[19]。

(三)强国必须强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务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供政治保障。要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反腐倡廉和党的组织建设。一是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务必做到“两个维护”,务必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20]132。二是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反腐倡廉,“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20]57。三是提出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保障,以正确组织路线服务于正确政治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21]。

五、中国共产党对其领导地位认识的经验启示

纵览百年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将党的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掌握革命领导权、建设领导权、改革领导权和强国领导权为主线,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路、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生产力发展和自我革命作为认识和巩固其领导地位的基本维度。

(一)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巩固领导地位的理论指南

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科学的思想理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更好地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巩固领导地位的制度优势

理想信念指引道路选择,道路选择决定党和国家命运。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百年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制度选择。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国道路”内在的社会主义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中国革命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6]276。新中国成立后,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以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政治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1]3,为巩固中国共产党强国领导权提供道路指引与制度支撑。

(三)群众路线是巩固领导地位的方法遵循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践行群众路线,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方法遵循。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是人类最终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组织起来的政党,其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和紧紧依靠人民的方法论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初心和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四个伟大”的胜利。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紧密依靠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现整体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获得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力量源泉。

(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巩固领导地位的根本保证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党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根本保证。工人阶级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出现的先进阶级,在政治上最为彻底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其始终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根本任务。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从属于中国共产党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不同阶段,“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15]370,革命和改革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1]7,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比较优势。

(五)党的领导核心是巩固领导地位的组织保障

捍卫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持续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掌握领导权和巩固领导地位的组织保障。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严密的组织性和严格的纪律性,唯有树立党的权威,形成并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才能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的历史上形成了坚定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新时代,“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22]。总之,中国共产党只有坚决捍卫坚强的领导核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是百年大党领导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保证。

六、结语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2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植于工人阶级政党与生俱来的阶级先进性,以及在领导民族复兴实践中的政党能力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获得了执政的合法性来源。“述往事,思来者”。新时代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仍需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为此,务必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取向,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党和国家的健康永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政治学概论》编写组.政治学概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14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33.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4.

[8]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7.

[1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87.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1.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4.

[17]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8.

[19]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求是,2020(14):4-17.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1]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J].求是,2020(15):4-9.

[2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77.

[23]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1).

责任编辑:王玉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对其领导地位认识的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2021020117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跃军(1964—),男,河北安新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张宗兰(1986—),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