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把出海当救命稻草了

2024-10-22 00:00:00沈帅波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4年10期

“不出海,就出局。”

2024年,这句话的流行程度,堪比当年的“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一切”。一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都在说:“不出海,你就没机会了!”

很多人听了就开始焦虑,企业家和创业者都在说国内生意难做,想出海试试。看样子,他们是把出海当成了救命稻草。

在我看来,出海并不是万能的“解药”。我们先来理性地思考一下:中国的确有很多企业靠出海获得了不错的增长,但这就能说明出海是挽救生意下滑的“解药”吗?事实上,成功的企业并不是因为出海才成功的,而是因为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成功出海。这个因果关系很多人都搞反了。

联合国已经发出警告,2024年起,全球经济恐步入最糟5年。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2.4%,相较于2023年的2.6%,2022年的3%,以及2021年的6.2%,已经连续第三年出现倒退。

基于现在的全球经济形势,贸然出海无异于饮鸩止渴。不是说海外市场没有机会,而是要认识到平静的海面下布满暗礁。在走出去之前需要想清楚:我们究竟要以怎样的姿态站在世界面前?

走出低价的死胡同

2000年年初,有一个话题轰动了全中国的商界:为什么耐克不生产鞋,但是赚走了1000元一双鞋里的990元,中国人只拿到了10元钱?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要做品牌,只有品牌才是真正的资产。

我想这是一个朴素的、关键性的认知。大多数品类的产品终究是没有太大的差异化的,而要以品牌和IP作为“护城河”。

品牌势能的积累大多数时候是缓慢的,偶尔可以趁一些东风,但拉到长周期里一定是均值回归的。而品牌的积累又是复利的,它会在一个节点突然加速回报。但前提是你必须熬到这个节点出现。

在商业江湖,大多数企业仿佛已经失去了潜心做好品牌的信心和耐心,被动或主动地一起滑入了“9.9元”的深渊。尤其是大消费行业,好像大家已经不再关注耐克如何卖1000元赚990元的话题了,而是直接“耐克同款鞋子只卖90元”,谁都别想赚走那990元。很多人盲目地认为低价是核心优势,这是愚蠢的。

众所周知,美国标普500中众多的老牌企业之所以长红,是因为它们软实力够强。这个软实力之中就包含品牌力和长期经营IP的能力。这也是全美虽然进行了几十年去工业化,但仍然从利润角度拿走了整个链路最高比例的钱的原因。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扎根全球,不能只靠低价,而是要靠在别人的优势领域不落下风。

从我的观察来看,中国企业出海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主,通过接海外代工订单来布局全球化。典型的企业是申洲国际,它为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国际品牌代工,产品遍布亚太地区及欧美市场。第二阶段是以科技企业为领头军,随着华为、海尔将人才带出国,建立海外分公司,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争得一席之地,“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第三阶段是以品牌为核心,以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为抓手的全球化。从互联网到消费品行业,许多像TikTok、泡泡玛特、霸王茶姬这样的公司,正在反向输出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改变海外用户的消费习惯。

高质量全球化:IP平权跨越国界

过去我们一说平权,就要打折打到尘埃里,仿佛这样可以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去看看乐高,你一定不会说它的产品便宜。但它是扎根全球最广、受到最多人喜爱和追捧的积木品牌,在全球有数千家门店,每个门店都是各年龄段人群的快乐星球。

那么我们来想想,中国人自己的“乐高”到底要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想,它一定是有满满的情绪价值的,而不是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它一定是有自己的IP的,远远地看到它的门店就会感觉眼前一亮;它一定是跨越肤色和国界的,全世界的人都会喜欢它。

高质量的IP平权并不是便宜到每一个人都买得起,而是让过去那些只能被少数人收藏和看到的IP走向全球,让每一个喜爱它们的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拥有、选择和购买。我们一直有一个语言陷阱,那就是:买得起不等于想要买,不喜欢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会想要买。如果是这样,价格打下去又有什么意义?

那么在中国,谁最有可能成为拥有这种能量的潜力股?我从最近泡泡玛特的财报里看到了希望。

泡泡玛特近期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首次披露了海外各大区域业绩。数据显示,其港澳台及海外业务收入达13.51亿元,同比增速达到惊人的259.6%。其业绩质量之高不仅体现在收入规模和增长率上,市场分布更能说明问题:东南亚市场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478.3%;东亚及港澳台地区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153.7%;北美市场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377.7%;欧洲、澳洲及其他地区市场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58.8%。

无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泡泡玛特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力,尤其是北美,这是很多中国企业难以扎根的市场,何况是IP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海外线下门店也取得了历史性的业绩突破:2024年上半年业绩累计销售8.9亿元,同比增长441.5%。

泡泡玛特很多门店的成绩真的让人惊掉了下巴,比如泰国曼谷LABUBU主题店开业首日营业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泰国门店有2家单月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北美地区到2024年年底预计新开20家门店,泡泡玛特甚至还把店开进了英国牛津街和法国卢浮宫。

在全球市场,泡泡玛特与当地艺术家合作推出本土化IP,为众多IP创作者建立平台生态。我认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IP平权。我们看商业史上顶尖的全球化品牌,如可口可乐、苹果,包括刚刚提到的乐高,某种意义上都是把少数人专属的产品或价值,平权到全球每一个市场、每一个消费者身上。而泡泡玛特正在做的,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收藏级的艺术IP,做成每个人都能消费的潮流玩具。

泡泡玛特贩卖的不是潮玩手办,而是一种能跨越种族和国界的情感。这也让潮玩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对抗周期的产品。

而潮玩IP作为情感载体,让品牌与全球消费者的连接有了具体的投射对象,也塑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泡泡玛特旗下三大经典IP——MOLLY、THE MONSTERS和SKULLPANDA,在2024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7.82亿元、6.27亿元和5.75亿元。其中MOLLY是泡泡玛特最经典的IP之一,已经诞生近20年了,通过多元化的商业化运营,成功打造出了经典MOLLY、SPACE MOLLY、ROYAL MOLLY、BABY MOLLY的基本形象,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2024年上半年,艺术家IP收入增长了70.4%,达到36.88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81%。

在泰国市场,泡泡玛特与艺术家Molly合作推出CRYBABY系列。Molly是2023年泰国5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之一。CRYBABY的创作理念源于她对哭的独特理解:“欢笑并不是唯一让你好受一些的方式,哭同样能够治愈。如果有一天,笑容无法解决你的问题,宝贝,我们一起哭一下吧,有时候哭是一件好事。”

最近流行的电商出海本质上是低价销库存,是“返祖”,是回到40年前刚开始做生意时的样子。如果我们走回0.99美元的产品出海的道路,无异于自毁中国品牌的后路、口碑,以及好不容易构建的在全球消费者心中的认知。

只有中国孵化并做大的IP走向全球,才是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化的健康道路。同时,《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也告诉我们,IP既可以模糊价格敏感、加速决策,也可以跨越国界。从Steam的下载热力图,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人在下载它。我们也可以相信,泡泡玛特能够带着IP走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同时,围绕IP,泡泡玛特还能不断拓展产品边界。在这次财报中,泡泡玛特第一次将零售业务划分为手办、MEGA、毛绒玩具、衍生品和其他等四大板块,并披露了业务占比:手办收入占比首次低于60%。毛绒玩具上半年收入4.5亿元,增长了993.6%,可以说是爆发式增长。衍生品和其他收入分别增长了141.9%和77.5%。此外,围绕IP衍生的主题乐园、数字娱乐业务,也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全球化的造血系统

全球化不是说把产品卖到国外就可以了,而是涉及企业内部的深刻变革。企业全球化表面上是业务的扩张,是对新市场的占有,所以本土化运营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无法独立于总部之外进行。在看不见的冰山下,本土化也在反哺、重塑企业的内核。

对全球市场的精细化运营,是泡泡玛特成为高质量全球化企业的关键。

第一步是搭建全球化的组织。泡泡玛特的全球化团队,起始于一个叫文德一的韩国人。他是王宁在北大MBA的同窗。2018年,王宁邀请文德一来主管泡泡玛特的全球化业务。当时的泡泡玛特年营收不到2亿元,整个海外事业部只有他一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从零开始。

从那时开始,泡泡玛特就陆续安排专业团队进行海外拓展,从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开始做海外业务探索与落地。截至2023年年底,泡泡玛特在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超过450家线下门店和超过2300个机器人商店,并通过多个跨境电商平台触达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

文德一认为,要实践出海战略,泡泡玛特需要让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泡泡玛特员工凝聚在一起,达成一致的目标。现在,泡泡玛特已经拥有了一支成熟的国际化团队,海外同事超过1000人,95%以上都是外籍。

这么多不同国家的人在一起,大家的价值观、工作习惯都不同,难免会产生摩擦。本地员工的管理和沟通是个琐碎但十分重要的问题。泡泡玛特在开拓泰国市场时,总部就派驻了很多职能部门(包括工程、产品、运营等)的同事,对泰国分公司的员工进行培训,而泰国市场的员工全部是当地人。

在业务层面,泡泡玛特也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有针对性地调整运营策略。比如骷髅头形象的TYCOCO系列在欧洲表现平平,但在亡灵文化盛行的墨西哥却异常受欢迎。

泡泡玛特的精细化运营也体现在门店装修和选址的细节上。其在大多数国家的门店招牌都使用明黄色,但韩国旗舰店却是黑底白字,因为当地文化认为白色代表纯洁,就连春联也是黑白的。其首家古堡乐园主题店,则特意选址在越南岘港著名景点巴拿山,交通不便但人气旺盛。

在这些看得见的地方之外,泡泡玛特的全球精细化运营已经深入生产端,通过供应链本土化,加速高质量全球化发展。2024年年初,泡泡玛特越南工厂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已经出货。泡泡玛特的目标是2024年年内在越南实现10%左右产品的供应,其对北美的仓储布局也在考虑中。这意味着“全球生产—全球卖—全球销售”链路开始打通。

如果你有耐心读到这里,开篇的问题自然就有了答案。出海不是企业救命的“解药”,真正的“解药”是高质量的全球化。

之前我讲过,中国企业出海需要一种东方生态,它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底座。真正的全球化企业是一个系统,绝不是单箭头地向外走出去。高质量的全球化,是通过对全球市场的组织、供应链、产品、营销等进行布局,形成一个循环造血系统。

而这个系统,是建立在扎实的业务根基之上的。于泡泡玛特而言,这个根基就是全球消费者的喜怒哀乐和全球艺术家的创造力。泡泡玛特作为新一代全球化企业代表,拥有全球化的IP、团队、供应链、品牌心智,通过生产资料的重组,以及对海外业务的精细化运营和打磨,形成了双向反哺的全球化模式。

泡泡玛特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质量全球化企业的缩影,更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企业全球化未来可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进击波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