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完成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还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完成学生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任务,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立足于思维品质培养与核心素养提升关系,结合案例分析了从能力到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6-0066-04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但由于小学数学学科本身教学难度大、知识点密集、知识串联度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没有将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展现出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尚未落到实处,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品质培养缺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1].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智发展、思维发展、学习能力形成的初步阶段,学习效率不高.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聚焦强化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让小学生从能力到素养都能得到培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1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2].
在教育教学领域,核心素养则更加侧重受教育者的文化与道德素养,同时还包含教育对象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等.此外,教育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学习品质等也囊括在核心素养之内.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包含量感、数感,还包括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数据与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推理意识、空间观念等.具体来说,《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了核心素养与数学知识的同步进行,实现了学生的学习升级,让小学生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推理意识、空间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逐步完成知识学习,提升知识应用能力[3].
2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
思维品质往往也被称为“智慧品质”,是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涵盖了逻辑思维品质、广阔思维品质、深刻思维品质、独立思维品质、灵活思维品质、批判思维品质、创造思维品质以及预见思维品质等,是个体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水平和广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思维与身心发展的初步阶段,思维品质培养对他们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能够保证他们在小学阶段迅速适应各学科学习[4].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旦得到培养,他们在运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具备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深度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其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3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其本质是对社会生产与发展进程中的现象描述.小学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利用数学可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日常生活体验也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活的基本能力.因此,《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将数学和现实生活、其他学科学习进行有机结合,逐步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也能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逐步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5].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运用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概而言之,《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了数学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能够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思维品质涵盖了个体思维的系统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深刻性六个维度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归纳总结能力、辩证思维、专注能力、转换思维、创造能力、深度思维相对应.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来看,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迁移能力、逻辑推理、创新能力、深度学习能力、数感意识、空间想象、数形结合等.故而,通过对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就会得到提升,就能够在知识转化、知识迁移等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6].当然,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一旦得到有效培养,又会反过来强化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故而,思维品质的培养推动了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升又推动了思维品质的发展.
4从能力到素养的教学实践策略
4.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推动思维品质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实现学生从能力到素养的发展,教师需立足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系统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深刻性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的发展均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础概念、数学定理、数学计算等有着紧密联系.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加强教材内容的归纳总结,将极具系统性、串联性、迁移性、计算性的基础知识合理输出,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维探索及合作创新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度思考,尤其是教师需指导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系统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深刻性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借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将知识内化和核心素养培养融为一体,进而使学生实现从能力到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重点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速算比赛”“数字分配抢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完成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相关的数学计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时不时地将“计算要点”“加法特征”“减法特征”等基础知识“抛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速算比赛”“数字分配抢答”等活动,学生的敏捷性思维、灵活性思维及独创性思维可以得到培养.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学生的系统性思维、深刻性思维也能够得到发展.最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且学生在知识内化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创新能力、创造思维、数感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4.2归纳总结学科要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惰性、思维缓慢、思维固定在小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阻碍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思维、计算速度、计算精准度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和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造成学生思维缓慢、思维惰性及思维固定等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数学学习难度大、兴趣低,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尽可能将数学趣味、数学魅力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进而
实现思维品质的培养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定点的概念”“角的画法”“角的分类”等知识点,并将“角的生活应用”“三角形与角的关联”等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趣味性和应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应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3营造核心素养培养情境,推动思维品质提升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知识枯燥无味,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应营造能够让学生感知数学趣味和数学应用的问题情境.教师需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具体要求,营造符合学生学情和数学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境.具体来说,教师需将核心素养作为基本导向,在数学教学情境中渗透和融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教师需结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实际情况,营造丰富趣味的教学情境,将小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与数学知识建立联系,尽可能使数学现象或数学理论呈现出生活化状态.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后,就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理论、内化数学知识,进而实现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数据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时,教师需理清“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归纳总结“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相关的“平均数的生活化应用”“条形统计图的生活化应用”等内容[7].除此之外,教师可将“出生年月统计”“学生喜欢的早餐统计”“学生睡眠时间的平均数探索”等作为教学主题,并将几何直观能力、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嵌入其中,营造核心素养培养情境,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4.4加强数学应用,提升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够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需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过程,最终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涉及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数据意识、应用意识等.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以“生活中的小数应用”“用小数解决生活难题”作为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主题,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学习水平,指导学生利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过程、应用趣味和应用魅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印象,实现对学生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数据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4.5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常态化培养核心素养
实践教学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也是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缺乏数学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积极开展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实现“差异教学”和“分层教学”,让小学数学教学的难度呈现阶梯性.这样,小学生在参与数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由易到难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也会得到逐步培养[8].
比如,在学习“时针、分针、秒针”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纯通过口头讲述及阅读或难以让学生对“时间”建立明确认识,也难以使其更加深入地感知“时间”概念.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数学实践活动,如开展“数数”“拍手”“跺脚”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时间流逝,也可更好地建立“时间”的认知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差异,将学习目标分为“明确时间概念”“学会时间计算”“运用数学概念”三个等级,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这样,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数学知识,而且提升了其实践能力,有效推动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6构建完整知识框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是《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主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并强调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主动探知,继而基于自身经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拆分相关教学内容,再对其进行合理重组,逐步引导小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框架.其间,教师需将所有知识视为有效整体,使零散的知识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9].
比如,在学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教师首先需对最小公倍数相关内容进行拆分和重组,并相应调整课程安排,将教材中三个类似的例题进行整合.通过这一步骤,可以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迁移与深化,将自己在学习“最大公约数”中获得的思想与方法迁移到“最小公倍数”的学习与理解中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最大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采用列举法获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而且也可利用分解法、短除法解决问题,不但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拆分与重组,能够实现将多个知识点合并统一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5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聚焦思LUQk1xUshVpC/1DnIBqUTEjTCybwSQOzJj5Dd0Y37vM=维品质培养,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心智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发展要求,能够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认清思维品质培养和核心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多维度开展思维品质培养,确保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1] 陈惠芳.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任务驱动体例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3(5):51-54.
[2]李瑞兰.聚焦“双减”,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J].亚太教育,2023(2):44-46.
[3]刘淼.新课标下高中生数学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20.
[4]蔡晨燕.新课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07.
[5]黄易.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J].读写算,2019(30):7.
[6]徐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9):44,50.
[7]郑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5):57.
[8]鲍玉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49.
[9]张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12):71.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