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第37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晶体结构类试题为例,通过多维度图示分解试题中的晶体结构,详细分析了晶体结构的演变和形成过程,促进读者深入认识理解各类晶体结构的结构特点和位构变化.并以试题素材为背景拓展相关的前沿研究热点与科学成就,为提升解答晶体结构类试题的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晶体结构;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5-0137-03
收稿日期:2024-06-05
作者简介:李佳雯(2000.2—),女,湖南省娄底人,硕士,从事化学教学研究;
陈述(1982.5—),男,湖南省慈利人,博士,教授,从事化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师范专业‘结构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编号HNJG-2022-0770).
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以考纲为标准,将竞赛内容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四个模块,晶体结构作为结构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十年初赛试题中是持续的考查点.化学竞赛中晶体结构试题知识延伸广,以多种原理、空间结构内容为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强[1].本文对第37届晶体结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
以期为参赛考生以及教师的竞赛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1第37届化学竞赛(初赛)第6题
2第37届化学竞赛(初赛)第6题试题解析
3结束语
近年化学竞赛中晶体结构试题的难度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素材紧跟科学前沿,试题信息繁多,考生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对试题情景和信息进行消化和处理;(2)试题并未直接给出完整的晶体结构图,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所提供的信息来推断、整合并自行建立动态晶体结构模型;(3)提问角度新颖且综合性增强,试题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故在日常竞赛教学中:(1)应该更加关注前沿热点材料,并选择适当的新型材料晶体结构进行详细分析拓展教学;(2)试题中多次考查了原子堆积方式,在学习典型的晶体结构时应要注意结合原子堆积方式进行详细讲解;(3)虽近年晶体结构类试题核心考查重点仍是考查晶体化学式的确定、计算原子坐标参数及原子间距的计算等,但试题的提问方式、角度及其综合性日益提升,对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原型迁移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海蓓,戚明颖,宋萃,庄静静.结构化学和计算化学有机结合实现“1+1>2”追求理解的学习[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4),36-40.
[2] 李勉,黄庆.三元层状碳氮化合物(MAX相)及其衍生二维纳米材料(MXene)研究趋势与展望[J].无机材料学报,2020,35(1):1-7.
[3] Naguib M, Barsoum M W,Gogotsi Y. Ten Years of 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and Development of MXenes[J].Advanced Materials,2021,33(39):1-10.
[4] Gogotsi Y, Huang Q.MXenes: Two-DimensionalBuilding Blocks for FutureMaterials and Devices[J].ACS Nano,2021,15(4):5775-5780.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