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文”简言之就是“语言文学”。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是语言的产物,而文化就蕴涵在语言中。目前中学语文教育中缺乏对语言的重视,这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其不利。从词语的活用、语法的活用、名句的移用、推理的趣说、方言的巧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对语言实例的分析,提高中学生的语言素质。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语言 文化蕴含
叶圣陶说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上的叫做书面语言。”语文的基本含义就是语言文字,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
有中学语文老师问: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中的“南浦”是否在今江西南昌?与《河伯》中“送美人兮南浦”的“南浦”、《别赋》中“送君南浦”的“南浦”有什么不同?这里就有语言和文学的区别。“画栋朝飞南浦云”中的“南浦”是语言层面的,是地名名词,在江西省南昌县西南,章江至此分流;《河伯》中“送美人兮南浦”的“南浦”、《别赋》中“送君南浦”的“南浦”表示“送别之地”,是文学层面的,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
下面我们从词语的活用、语法的活用、名句的移用、推理的趣说、方言的巧用等几个方面,讨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文化蕴含。
一、词语的活用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说:“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意思是说,一个词只有将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辨别是什么词,表示什么意义。例如:
在特区工作的这几个月里,劳易民通过门诊和手术发现本地人通常都有一双略之有些凹下去的美目,眼皮一般都很双,而且双得很美,但鼻子有些不妙,以塌鼻子居多。(王海玲《带一笼话鸡来特区》)
三个“双”所处的语法位置不同,词性也就有了区别,意思也不尽相同。这是说话的艺术,也是语言的魅力。这样的例子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
(1)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方便:前一个是名词,便利;后一个是形容词,容易)
(2)《西游记》第53回:“他两个腹中绞痛……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 (方便:解手,排泄大、小便)
(3)老舍《龙须沟》:“九城八条大街,可有哪儿能像这里挣钱这么方便?”(方便:容易)
(4)洪深《香稻米》:“老阿爹耳朵不大方便,听不出你的话。”(方便:灵便)
(5)曹禺《雷雨》:“现在你手下方便,随便匀给我七块八块的好么?”(方便:指钱财宽裕)
二、语法的活用
1.很+名词
一般情况下,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副词也可以跟名词直接组合。如下例所示。
(1)马悦……做了一个很绅士的恭请动作。(徐坤《如梦如烟》)
(2)老实说,这里就你最幼稚,最书生气……(张贤亮《土牢情话》)
例句中的“很绅士”“最书生气”,都是用副词直接修饰名词。这里“绅士”和“书生”活用为形容词,表示有绅士、书生的样子。
2.动+X+宾结构
动宾式动词能插入其他成分,构成动宾结构的扩展式,如“洗一个澡”“告一个别”“睡了一觉”等。有很多非动宾式也能插入其他成分强制成为动宾式。如下例所示。
(1)有什么阴谋,阴他妈龟孙子的谋!(金庸《笑傲江湖》)
(2)洪江爱拉扯,上厕所,小个便也能结识个便友的。(贾平凹《废都》)
三、名句的移用
移用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
杨万里的绝句《小池》,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真切感人。其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句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或是新生事物,如三戒大师就有一篇小说以“小荷才露尖尖角”为题,主要讲述了明朝嘉靖年间小童生沈默的从政经历。他凭借聪明智慧,小小年纪就通过层层科举,三试三魁,成为绍兴城人人称道的“小三元”。在倭寇来袭之时,沈默临危不惧,智勇双全,最终被嘉靖帝委以重任,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
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途经九江游览庐山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前两句诗人游目四顾,移步换景,描写出庐山气象万千的特点;后两句则是谈游山的体会,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这首小诗因“含蓄蕴藉,思致渺远”常被移用。例如,阿袁《鱼肠剑》里有这么个描写:“吕蓓卡这个女人,穿衣服确实好看的。她虽然个子不算高,却极玲珑窈窕,什么衣服往她身上一穿,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里的移用生动形象,高雅风趣。
四、推理的趣说
语用中的推理,有时使用趣说的方式。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第三十回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黄蓉看到一灯大师的徒弟“书生”在读《论语》,便故意戏耍他:“《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书生”便问她:“甚么微言大义,倒要请教。”黄蓉说:“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那书生笑道:“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又问:“七十二人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黄蓉说:“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黄蓉的“理论”源自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问四大弟子的志向是什么,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汉语中数字连用一般表示概数,如“七八个星天外”;也有表示乘法的,如“二八(芳龄)”,表示十六岁。黄蓉的曲解恰恰把她不拘礼俗、聪明过人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
孔鲤曾经对他的儿子孔汲说“汝父不如吾父”,又对他的父亲孔子说“汝子不如吾子” 。本来是孔鲤既比不上父亲,又比不上儿子,通过逻辑转换,好像父与子都不如他,他才是那个最优秀的人。
五、方言的巧用
方言是汉民族语言的“活化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方言的作用。如下例所示。
(1)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吴敬梓《范进中举》)
(2)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舞”是安徽一带的方言,“做”“弄”的意思;“白嘴吃”是江浙地区的方言,指不就其他东西、直接吃。这些方言词汇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六、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镜像,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记录和反映了特定的文化风貌,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才能真正领会语言之美,从而增强对汉语文化的认同感。
[作者通联:湖北省黄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