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文化意识已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思维能力。通过论述传统文化内涵,将研究重点确立为传统文化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引制定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提出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学习任务群
纵观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思想及意识形态。例如,炎黄子孙的发展由来、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等,其中所蕴含的优良品质是当下青少年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必备因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本文以课程标准为指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完美融合,旨在构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不仅推动我国的民族历史发展,还为当下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发展指引了明确方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合传统文化并以此进行教学,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实现意识层面的继承与发展[1]。
传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凝结了民族智慧、经验及批判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时代意义,同样也是青少年坚守文化信仰、形成文化意识、承担文化传承的关键因素[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符合时代特色的学习情境,构建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任务,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完成文化意识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素养。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特征
1.教学材料整合特征
依据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的四大核心素养目标,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整合教材内多种篇目,打破传统教学材料的编排,并在不断整合、细化的过程中使传统文化的真实面目浮出水面,从而形成针对性的研究,并以此设计和构建相应的教学任务及情境,进而建造拥有文化气息的“高楼”。
2.语言运用实践特征
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及加深传统文化印象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鼓励学生通过语言对传统文化历史观点进行阐述,不仅是对教学特征的独特解读,还是对学生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鼓励。
3.教学结果全面特征
传统文化学习任务群具有教学成果全面性特征,不仅明确学习目标及过程,还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情感状态、文化知识积累、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当学生完成任务群学习后,不仅能体验到深度学习的益处,还能在持续的情感体验中完成思维的发散及凝聚,从而使学生形成传统文化思维及意识,深入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从而以教学结果驱动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在特定的任务群中对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或欣赏,分享交流观点和感受,这种体验感将远大于简单的翻译和背诵。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明确
1.明确总目标: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提升文化感知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为课堂。教师要在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循序渐进的描述,并通过此类描述性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建立知识与文化的连接。教师需要明确,无论是在实际语言应用中,还是在学习文化知识中,都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在明确教学总目标的同时,需要整合和筛选传统文化知识,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清楚理解知识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并理解其深层含义,为学生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文化感知不仅是教学总目标,还是教学基础目标。
2.设立重点目标:培养文化认同及鉴赏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及鉴赏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在强调传统文化的认同及鉴赏的同时,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作品的语言、朗读规范,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对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
3.设立根本目标:提升文化自信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文化感知能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及鉴赏能力,还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建立文化自信,能够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不仅是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还有利于开展教学。学生在文化自信的加持下,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课文中古人的智慧,还可以通过深入古人的思想及境遇,掌握正确的精神导向,不断学习、深化自身精神层面及思想观念,从而形成独属于自身的文化意识。
四、基于学习目标的传统文化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学习目标,本文以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为例,在突出学习任务的连贯性、自主性的基础上,结合群文阅读、情境构建及问题驱动进行教学策略构建,以此充分体现学习任务群的价值。
1.群文阅读:创建专题群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大多为古代文学作品。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会遇到一些挑战,难以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内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单篇教学模式,这就容易导致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点相对零散、缺乏连贯性,从而使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所学知识。而学习任务群具有连贯性及实用性特征,将学习任务群应用于传统文化教学中,从“群”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个体层次差异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并通过组织学习小组,使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对多篇课文进行学习,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其以宏观视角审视自身的问题所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整合多篇课文开展群文阅读,能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阅读能力。在群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立足多个角度进行联系和比较,从而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衍生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群文阅读的策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基于不同文体的问题特性解决在特定学习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把传统文化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类别,即爱国情怀、人生哲理、道德品质,然后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几个小的类别,使学生能够将小类别总结为大类别,从而锻炼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例如,教材中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及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这三篇课文均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但是每篇课文所体现的侧重点均不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区分,并在群文阅读中感受作者所处的境遇,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基于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诗歌中的情感和描述的重点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鼓励学生进行整理和总结,并与其他同爱国情怀相关的主题进行比较,从多个角度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欣赏,以此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a3b4aaf3a9958b80255f944367d812e330dc905ce0637e40c5a2971b6d3c1c49实践活动。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文化认同及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随着时代发展,自身所学的知识及文化也在持续地变化,但在面对学习材料时,往往难以领会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
例如,在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慷慨激昂的范读,为本节课营造一种壮怀激烈的氛围,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播放与岳飞相关的影视片段及歌曲,使学生深刻感受那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英雄气概。随后,通过讲解真实历史故事,介绍岳飞形象,使学生在历史长河中与教材课文中的人物“触碰”,使这种文化认同及鉴赏形象化。
3.任务驱动:提升学生内驱力
设计驱动型任务,将教学内容进行拆分、重组,使其“任务化”,并通过整合教材内多篇课文以统一整合的形式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框架,利用具体的任务设计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质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任务驱动与学习任务群有许多共通之处。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方法,使自身成为学习任务的策划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并通过任务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静态接受转变为动态探索,使其在口头交流中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整合教学内容,将所教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加强对该任务的认识,利用任务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在持续地完成任务中逐步建立文化自信。
五、结语
传统文化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在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等,能够提升学生文化感知力,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 君.活动探究方法论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主题模块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4(3):60-62.
[2]谢举琴.浅析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1):103-105.
[作者通联: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