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当前初中生在审题立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维能力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构建思维层级模型的教学方式,并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初中生语文写作的审题能力和立意深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审题立意 思维层级模型
“双新”背景下语文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近几年来,各省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也朝着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发展,开放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主流,这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写作方面,初中生仍然面临文章立意浮于表面、对主旨的探究不深入这一主要问题,正确审题并进行深层次的立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思维能力。审题立意是指根据题目及其要求,深入思考、明确写作内容和表达意图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基于此,笔者提出“构建思维层级模型”的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审题立意和写作思维能力。思维层级模型,顾名思义,是指一种将思维过程分解为不同层次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系统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本文所提到的应用于初中语文写作的思维层级模型包括现象层、观点层和本质层,每一个层级都对应着不同深度、广度的思维方式。笔者期望能够通过构建思维层级模型,为当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写作的审题能力和立意深度,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构建思维层级模型对写作的重要价值
审题立意作为写作的第一步,直接关系作文质量。思维层级模型是一种有助于深入理解问题并构建清晰思考框架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迅速作出反应,明确不同层次的问题,从浅层到深层逐级探究。因此,应用思维层级模型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1.明确审题立意要求,把握作文整体框架
在初中语文写作中,思维层级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作文题目的具体要求,理解并把握写作的方向和范围,从而建立起清晰的作文框架。思维层级模型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思考路径,学生可以根据主题和要求层层递进地分析题目,从表面含义到内在要求,从而准确把握审题立意的要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紧扣主题,还能帮助他们在构思阶段就构建起作文的整体框架,有效构建文章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偏离主题,使作文内容更加连贯和有条理,进而提高作文的整体质量。
2.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提升作文拓展空间
在思维层级模型的引导下,学生对题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从具体信息中提取关键点并归纳概括,并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融入作文,丰富作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并锻炼了归纳概括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深入地挖掘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丰富作文的内容和深度,拓展作文的想象空间,使写作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描述,而是能够表达深刻的主题。
3.优化思维层级逻辑,促进作文立意深刻
思维层级模型强调思维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借助这一模型,学生可以更有条理地在审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路扩展,将思维层级的逻辑融入写作,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使作文的逻辑更加严密、立意更加深刻,使作文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吸引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首先,构建思维层级模型,有助于学生明确审题立意的要求,把握文章整体框架,进而确保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和逻辑性。其次,此模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增强作文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思维层级模型的构建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层级逻辑,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加深刻。
二、初中生语文写作存在的审题立意问题分析
审题立意在初中语文写作中至关重要,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写作过程中常常存在审题立意的问题,导致其作文水平难以提高。
1.审题不清,立意空泛肤浅
在初中语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审题不清。初中生往往缺乏深入理解题目的能力和正确有效的审题方法,在面对写作题目时,他们或是固守字面意义,“抠字眼”式写作,或是理解肤浅,未能深入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潜在要求[1]。这就导致作文往往停留在表层描述,缺乏深度和针对性,没有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写作思维缺乏方向和层次,最终所呈现的文章立意偏离主题或空泛肤浅,缺乏深度和内涵,难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2.缺乏结构,思维展开不顺
有些初中生对文章结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清晰的结构意识,很难将零散的思维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链条。因此,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就会显得立意不够切题,让读者感到不知所云。此外,由于思路不清晰,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往往缺乏条理,文章内容难以有序展开,这便影响了作文的可读性,使得作文容易变成流水账,没有明确的起承转合,整篇文章思维跳跃,展开不顺,读者也难以抓住文章主要的叙事脉络。
3.积累不足,思维发散有限
思维发散是写作创意的源泉,但由于学生的阅读量、生活经验等有限,加之写作素材积累不足、知识储备欠缺,对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广泛,导致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有限,难以在审题立意时产生丰富的联想[2]。在遇到复杂的写作题目时,他们往往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思考,难以突破思想束缚,展现多元化的观点和想法,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缺乏新意和亮点。
三、应用思维层级模型,提升写作审题立意深度
针对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审题立意问题,笔者结合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资源,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层级模型,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了很多切入点小但立意深刻的文章。例如,《散步》讲述了三代同堂的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故事,表达的是关于生命的思考;《台阶》是对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的歌颂;《猫》叙述了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不可主观臆断的深刻反思;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思维层级模型,以便在实际写作中做到举一反三。
1.培养现象层思维
现象层思维是思维层级模型的基础层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形式和范围,然后对题目所描述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通过现象层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对文本仔细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题目要求有准确的理解,为后续的深入思考打下基础。
以《散步》这篇课文为例。学生经过阅读鉴赏,可以发现整篇文章由记叙一件小事引发出背后对于人生乃至生命的思考。我们需要去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挖掘这篇文章所能构建的思维层级模型。
首先关注文章中的分歧点内容,原文如下。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对此,学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走大路和小路的选择权在‘我’?”学生需要在文本中找寻答案,搭建现象层思维模型(见表1)。
2.观点层思维的运用
在现象层思维的基础上,学生需要透过现象探索背后的规律和原因,进一步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对题目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为立意做好准备。对此,学生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提出新颖、深刻的观点。同时,他们还需要注意立意的针对性和适切性,确保观点与题目要求相符合。
鉴于前文学生对《散步》中“所有家庭成员都听‘我’的”这一现象有了充分认知,教师接下来要帮助学生建立观点层思维。学生需要有理有据地分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家人都习惯听“我”的?继而得出自己合理的观点,有效构建观点层思维模型。学生对此现象的分析也是多层面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指向“我”是家中的中年男性,是家里的顶梁柱,在整个家庭里起到核心作用,责任重大,仿佛“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学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进而得出确切合理的观点:中年男性在家庭中应具备担当。
3.本质层思维的启发
本质层思维是思维层级模型的核心层次,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题目所蕴含的内在规律和深层意义。通过启发本质层思维,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题目,从而提出深刻且独到的立意。
学生得出观点之后,教师就要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文章中的‘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从文本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的想法:因为这是一种人的本能,中间强壮的生命对两端负责,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这便指向了最后立意的深化:尊重生命,对生命负责。至此,思维层级模型最后形成效果如图1所示。
学生在推导中发现,对于一件小事的纵向挖掘是由浅入深的,并在这一过程中自觉构建起思维层级模型,从而理清文本脉络,看到其中的深层意蕴。
四、结语
通过建构思维层级模型,我们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题目、把握作文要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写作的审题立意深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层级模型,设计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审题能力,使他们的写作富有深度和内涵。
参考文献
[1]黄雪群.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1):46-47.
[2]徐 军.作文之道,立意为先:初中生写作立意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10):2.
[作者通联:贵州百里杜鹃管理区百纳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