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2024-10-19 00:00:00段梅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9期

摘 要 “群文阅读”能够凸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当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古诗词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实施方法及意义。笔者将群文阅读教学法运用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打破单篇阅读教学统摄课堂教学的局面,并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导向下去研究高中古诗词群文教学实践。

一、群文阅读凸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统编语文教材体现了回归“读书为本”的教材编写理念,并对学生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学习不同类型的阅读方法等提出了要求。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虽具有细读精研文本的特点,但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上存在着局限性。相比之下,群文阅读教学能在单位时间内实现系统性、整体性的专题教学,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1.强调课内统整与课外延伸的融合,凸显核心素养中语言综合运用的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综合体现。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认知和语言素养。群文阅读是由单一文本走向多元组合的阅读教学,在议题统摄下,加深学生对“同类”文本不同角度的认识与思考,实现课内统整与课外延伸的融合,体现文本多元组合的特点,更是语言综合运用的要求。根据定义可知,群文阅读具有议题统摄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教师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统整,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选择课外的篇目进行延伸,从而实现课内统整与课外延伸的融合。如《探缘由,辨主题——〈阿房宫赋〉〈六国论〉〈过秦论〉群文阅读》,《过秦论》《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涉及秦国和六国的兴亡史,教师用群文阅读教学法整合三篇文章,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秦国和六国兴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体现核心素养中思维进阶的要求

群文阅读是师生在阅读中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过程。要求教师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习文本知识,通过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体现学生的思维进阶的过程。群文阅读倡导学生自主建构,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做到:设计学习任务时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加强合作学习,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都不可缺少;营造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

3.关注审美能力的培养,符合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能力的要求

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获得审美体验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群文阅读是对一组文本的多元组合,重视对“同类”文学作品不同角度的品读与鉴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并把审美体验与感悟通过说和写等方式表达出来,提升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符合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能力的要求。

4.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符合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文阅读可以从不同角度汲取文化的营养与价值,通过多维思辨、多元评价,取其精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因此,群文阅读重视引导优秀文化的传承,符合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为调查盘州市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笔者特向该市教师和学生发放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问卷,都是封闭式选择题。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学生类和教师类收回有效问卷分别是745份和47份。

2.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低下,觉得学习古诗词增加了大量的背诵任务[2],是一种负担。其原因是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无法理解诗词内容。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动机是高考需要,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输入。第二,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频率低,阅读障碍多。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主阅读半年一次的占比达48.32%,学生主动阅读课外篇目的频率较低,有15.03%学生从不阅读。其原因是学生读不懂课外篇目、不知道读什么课外篇目,或是没有时间。第三,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探究式学习。第四,教师注重答题模式化训练,忽略教学内容多样化。高中教师教学以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模块的得分率为主,答题模式化训练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不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第五,教师缺乏群文阅读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更新理念知识。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用群文阅读法进行古诗词教学实践。

(2)归因分析。第一,教师疏于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更新理念知识。部分教师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没能较好地跟进新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教师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大部分高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习惯性选择“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第三,学生学习动机过于功利化。高中阶段的学习竞争尤为激烈,大多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动机是应对高考。

三、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1.议题的选择要遵循可议论性、开放性、驱动性的原则

从群文阅读的角度出发,议题就是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的核心话题,也是教师组织群文的依据。议题的选择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可议论性、开放性、驱动性。可议论性即议题有可议性,师生能够借助文本进行探究,紧扣议题开展教学活动。开放性即可根据选文类型、教学目标等来设置议题。驱动性即议题必须具备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驱动师生在阅读中达成共识。

(1)依据课标选文类型确定议题。教师必须遵循教材中经典篇目去确定议题,发挥经典篇目的多元功能,遵循“i+1”的原则,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2)依据诗词类型来确定议题。根据古诗词类型可分为内容类议题、语言类议题、背景类议题三类。第一,内容类议题。可细分为题材类、意象类、情感类。教师可以某一个题材作为议题开展教学,也可选择意象作为议题来组织群文,让学生通过意象的揣摩、意境的营造来体会诗歌的情感,还可直接以情感作为议题组织教学,比如同样的情感表达却有不同的景物抒情,更能触发学生的思维进阶。第二,语言类议题。诗词的语言是古诗词鉴赏的重点,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教师可从其中某一方面确定议题。第三,背景类议题。古诗词背景知识的学习即“知人论世”,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设置背景类议题,对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比较分析,比如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风格对比。

2.选文组合遵循互文性原则

群文阅读是以多文本作为载体的教学方式,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必须选文合理。文本的选择需要遵循互文性原则,即文学作品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亲缘”关系。古诗词在内容、语言、背景等方面是有互文的。例如统编必修上册中白居易的《琵琶行》是音乐描写的绝唱,可以选择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组成群文,三篇诗歌可以互相吸收和转化。

遵循互文性原则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文本之间有矛盾冲突。例如,统编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教师可以选择曹操的《短歌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诗词进行组合,围绕议题“寻典故的手法,感生命的诗意”,探讨“同是面对挫折,作者却有不同的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引起学生的讨论。第二,文本之间有统整性。通过阅读教学后,学生能够集体建构,达成共识,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文本时,依据某一个话题来寻找文章,考虑群文之间的统整性。例如,根据“家国情怀”这一议题,可以选择《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进行组合,让学生弘扬与传承革命前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第三,以“依托教材,拓展课外”的方式进行选文组合。例如,针对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芣苢》《插秧歌》,可组合课外篇目崔道融的《田上》。

3.教学要产生“比、对、读、议、整”的行为,师生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定要让教学中产生“比、对、读、议、整”等行为。教师可以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习文本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例如:第一,创设表格,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明确逻辑思路。第二,呈现示例,明确学习活动的任务,使课堂教学更加的流畅清晰。群文阅读倡导学生自主建构,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做到:设计学习任务时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加强合作学习,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都不可缺少;营造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群文阅读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高 颖.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2(26):124.

[作者通联:贵州六盘水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