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对跨学科视角下古诗文审美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介绍跨学科教学的意义,阐述初中语文古诗文跨学科教学的现状,提出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古诗文审美教学策略。有利于丰富学科内涵,拓展学科边界,并且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 跨学科 初中古诗文 教学策略 审美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兴起,语文跨学科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今社会,信息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这些都为语文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1]
一、跨学科教学的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旨在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将学习空间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而拓宽语文的学习与应用范围。学生将通过阅读、整理、研究、讨论等方式,围绕具有意义的学科主题和社会生活话题进行探索,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语言和文字运用技能。该方案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应当实现跨学科的整合,构建相互关联的课程体系。
语文学科与历史、社会科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跨学科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以跨学科的大概念为指导,以语文知识为主体,同时整合其他学科的信息,进行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实践,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发展适应性强的思维技能,并深化对多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语文古诗文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创新。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多靠记忆、默写、注释,而对文本背后的文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较少。跨学科教学鼓励采用数字化教学等技术,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鼓励实践探索,达到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诗文深意的目的。
学科融合。学科交叉教学通过探究学科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思维和综合素养,将语文古诗文与地理、历史、艺术等学科融为一体。
课程内容扩展。跨学科教学拓展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不局限于文学欣赏,而是在更广阔的学科背景下解读古诗文。学生还可以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学习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融会贯通。
综合素质培养。跨学科教学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角色转变。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设计并实施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三、初中古诗文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1.跨学科联系与拓展应用
通过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与情感,同时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诗词审美的主观能动性。以《次北固山下》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联系与拓展应用。
(1)历史与文化背景是理解古诗文的关键。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次北固山下》所反映的唐代文化背景。王湾是北方人,生活在开元初年,经常往来于吴楚之间。《次北固山下》是他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
(2)地理与环境因素是诗歌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由于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山,山仅高55.2米,长约200米。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教师可以8IUyQUxg9e223k8Qn0jueg==补充地理知识,向学生介绍其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同时,学生也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环境对诗人情感表达的影响,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艺术与绘画是古诗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赏北固山的相关绘画作品,了解古代画家描绘山水的表现手法。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画家的作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意义与技巧。
(4)音乐与声乐的结合为古诗文的教学增添了情感的层次。在当代,不少音乐家在创作中巧妙地将中国古典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如民谣、摇滚等融合,不仅赋予了古诗词新的生命力,也让我们在音乐的流动中感受到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意境的广阔。选取与《次北固山下》相匹配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体验跨越时代的艺术之旅,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美学价值。
(5)科学与生态知识的引入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北固山三面悬崖,地势险峻,树木葱葱,多名胜古迹。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风景最佳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山水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反思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2.利用现代技术资源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语文古诗文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内涵,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激励学生追求诗象审美的重旨效应。以《次北固山下》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多媒体呈现古诗文背景与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次北固山下》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文背后的情境,加深对诗文意境的感受。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次北固山下》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不仅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高峰,也反映了古代文学审美理念中的自然主义思想和精神内涵。
(2)互动式探究古代文化地理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式教学软件或学习网站,了解北固山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当我们吟诵《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时候,短短几句,海、长江、江南、洛阳,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盛世大国的景象,蔚为壮观,波澜壮阔。结合现代地理资料,如地图、卫星图像等,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墨客在虚拟实境中的创作灵感,对地理与文学的关系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3)跨学科文化背景探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和数据库,深入探究《次北固山下》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作者王湾的生平以及诗文与当时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历史和文化视野,增强其对古诗文的综合理解能力。
3.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1)与地理、历史交叉。《次北固山下》全诗语言自然工整,把青山绿水、潮平岸阔、海日东升等景色写得壮美秀丽,写景而抒情,散发出淡淡的思乡之情。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次北固山的地理环境,探究其地貌特征、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等与古诗文的关系。同时,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沿革,从地理与历史交叉的角度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创作背景与意境,从审美角度深入理解古诗文的意境美。
(2)与生态、环境融合。《次北固山下》诗中主要的景物有北固山、行舟、绿水、两岸、归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把一幅气势磅礴的江南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引导学生借助生态学的视角,深刻领会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感受自然山水对诗人灵感的启迪,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江南水乡在冬末春初的画境之美。
(3)与语言学、文学结合。诗人在开头写道“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开篇点题,以“客路”“行舟”点明远离故乡,暗含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以此通过诗文中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倾诉与对生活的感悟,获得语言艺术带来的审美享受。
(4)艺术与审美交融。运用美学的观点,通过绘画、摄影、音乐等艺术形式,表现北固山的景色和诗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与《次北固山下》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体味古诗词的美妙意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音韵美。
本文对跨学科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文审美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次北固山下》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的价值和背景出发,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实践必要性进行阐释,提出了跨学科视角下的审美教学策略,包括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诗词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指向审美能力提升的初中古诗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Fjxczx23-44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萃萃,张琳尉.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探究[J].求知导刊,2024(06):71-73.
[作者通联: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