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OBE理念为向导进行教学改革,重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设计评价体系。运用“pobpps”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协作,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策略,并将研究结果投入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OBE理念;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运用在中国高校教育变革中,为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师生角色、教学质量的精准识别与监测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1],因此,以成果导向为主要特征的OBE理念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运用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1981年美国学者Spady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翻译为基于结果的教育,又被称为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或以基于产出的教育,强调以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为教育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是OBE理念的核心[3]。应用该理念,教师作为指导者或者辅助者的角色,需要根据企业及岗位需求,明确学生受教育后应具备何种能力,并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教学过程,达到最终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并持续改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本文以OBE理念为基础,对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精准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通过“三阶段”“六环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全过程采集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并持续改进,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就业岗位要求适配度不高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是面向大一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具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并未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区分,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适配度不高,以至于教学目标并不能满足日后工作岗位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应用不匹配
课程涵盖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其中知识点很少关注到不同专业的实际应用,因而导致学生不了解信息技术在其所学专业中的应用范围和具体场景,也就更不清楚自己将来的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到哪些信息技术知识。
(三)授课方式未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通常为先引入任务,然后分析任务中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再按步骤讲解演示,最后由学生模仿练习。在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仍是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
(四)评价方式忽略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目前课程的考核评价普遍采用“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形式。平时成绩由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构成,考试成绩为一个任务的完成程度,评价的主体仅为教师一方。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表现,学习效果也无法真正得以衡量,教师也无法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持续改进。
二、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改革与设计
针对目前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课程团队基于对OBE理念的理解,以笔者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2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演示文稿制作”为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制定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策略,根据实施效果进行反思改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面向幼师岗位,确定毕业要求,重构教学内容
通过调研走访毕业生就业幼儿园,明确幼师职业对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依据课程标准,对接职业能力标准中对信息素养的要求,确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基于OBE理念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构课程内容,形成6个基础模块,共54个学时。本单元为第五模块,开设在第二学期,共计 12 学时,见图 1。
(二) 精准学情分析,突出专业特色,明确教学目标
1.基于数据分析,精准分析学情
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精准的学情分析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学习通数据采集分析可知学情实际如下:
知识基础: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基本掌握Word和Excel,67.83%的学生没有课件制作的基础。
认知能力:兴趣高,动手能力强,信息化接受程度高,100%的学生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很感兴趣,但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存在差异。
学习特点:有一定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加工使用信息的能力较弱;相较于理论学习,更喜欢实践操作;相较于个人思考,更喜欢小组合作。所以在学习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专业特性:针对幼儿教师岗位对课件制作技能的要求有75%的学生了解甚少。62.5%的学生团队合作、逻辑思维、创新能力较为欠缺。
2.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本单元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以教育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幼师相关岗位需求,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对标毕业要求,参考学情,确立教学重点难点,见图2。
(三)创设幼教情境,真实任务驱动,制定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以幼儿园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强化岗课赛证结合,完善德技育人机制,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塑造于一体,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需求[4],内化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灵活运用“pobpps”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导学—课中督学—课后促学”3个阶段和“探、学、做、评、练、拓”6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学生“三阶成长”,推进“三全育人”[5]。
2.教学资源
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扎实开展学习;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全过程使用学习通实现线上数据驱动,线下电子教室里可实现素材及作业的收发、屏幕广播、学生演示、远程控制等。等考模拟系统可提供仿真环境和国考题库,等考模拟小程序可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确保学生产出效果。
3.教学方法
采取“园方引进项目、教师引领思路、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获。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理实一体教学法,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学生分组互帮互学,作品质量由“师、生、园”三方进行评定。
(四)追踪教学过程,设计评价体系,全程精准记录
OBE理念提倡突破总结性的评价方式,采取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采取主客观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使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情调查表、预习作业、前测等,调整教学策略;课中通过课堂活动、随堂测、等考练习、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等采集学习过程中动态数据;课后通过小程序、后测、拓展作业、园方评价等反馈学习效果。通过对全过程数据的收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检验,同时教师也会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三、基于OBE理念的教学实践与成效
(一)具体实践过程
演示文稿制作模块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赛项课件制作赛题:制作《我是中国娃》课件为例,以演示文稿制作流程为知识主线,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将幼儿教育基本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打造 “课堂教学任务”为主、“课外学技检验”为辅的协同育人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实施过程灵活运用“pobpps”教学模式,将课堂分为3个阶段和6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园方视频引入任务、团队合作、展示交流、园方评价等步骤提升岗位认知;通过讨论互动、重点示范、难点讲解、实践操作、师生评价等步骤进行演示文稿制作技能提升;通过等考练习、课后作业、巩固练习等步骤提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获证率,1lz3sC64mtIlGUwviTuFCQ==达到课证融通,将岗位能力的阶梯式培养落实到教学全过程。
基于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使用习惯,结合现有软硬件条件,教师使用互动游戏、学习通、电子教室、视频解析、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系统等手段搭建智慧学习环境,在活动中与其专业技能、岗位要求相结合,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教学成效
1.教学活动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通过 “课堂教学任务”为主、“课外学技检查”为辅的协同育人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利用信息化软件,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地点的局限;通过互动游戏、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汇报作品等活动的开展,教与学充满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2.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知识目标达成
理实一体的方式让学生在运用实践技能的同时更牢记理论知识,本单元任务结束后,89.7%的学生已掌握知识与技能点,章节测试平均分达到88分,模拟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达到75.4%。
3.项目完成率高,能力目标达成
学生已能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学需求,依据制作演示文稿的流程,制作出符合园方要求的课件。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小组间竞争、多方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构建认知结构,达成能力目标。
4.作品园方认可度逐步提升,素质目标达成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强调软件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高效性和严谨性,随着任务的递进,园方对学生作品的认可度逐步提升。同时学生使用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均得到增强,素质目的亦达成。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基于OBE理念,本课程团队将幼师岗位需求、职业能力标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要求、计算机等级证书标准等融合到课程中,进行内容重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课堂即幼儿园集体备课现场,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POBPPS”课堂教学模式,通过3个阶段6个环节的深度学习,配合教学资源,有效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
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各阶段,由“师、生、园”三方结合,使学生能够迅速融入职业环境,进入岗位角色,作品完成度高并且质量上乘,提升就业竞争力。三方通力合作,在教学全过程贯彻“三全育人”,把好育人质量关。
(二)不足与展望
1.存在不足
(1)个别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操作时,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性不强,存在自己动手较少依赖其他组员的现象;(2)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虽已有较多教学资源,但不够丰富多元,仍需进一步充实完善,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定基础。
2.研究展望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今后将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督促,教师加大随机考核力度,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过程考核的监督,及时追踪学情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树立先进榜样的同时,对落后的学生给予预警和帮助。(2)加快数据更迭,不断完善和充实教学资源,加大对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
结语
经实践验证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更加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目标,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备良好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梅影.基于OBE教学法的应用型人才跨学科培养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23,12 (23):41-44.
[2] 张雨.基于成果导向的普通本科双语课程标准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9.
[3]孙岩.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俄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6):79-80.
[4]李莹,白淼.“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9,(17):156-157.
[5]侯少春.基于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实践——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23):30-33.
(责任编辑:宋宇静)
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SGH22Y165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