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探析

2024-10-18 00:00:00张文梁钟远强
公关世界 2024年19期

摘要: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牢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培养专业人才等多种价值。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规模庞大、思想观念复杂、国家安全教育水平不均衡等问题突出,亟需从推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统一标准与地方差异有机融合、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跨校合作机制、建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创新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推动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引言

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1]。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凸显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责任、使命和行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达180多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超过140多万人,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经济、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湾区的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国家认同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如何有效推进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促使形成国家安全意识,履行国家安全责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已然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家安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培养爱国情怀,增强使命感

国家安全教育通过深刻解读国家安全体系建设过程,让大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国家经历的苦难与艰辛以及今天的稳定和繁荣,激发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感激之情,特别是让港澳大学生明白内地与港澳的血肉联系,增进他们的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这种深刻的国家认知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石[2]。大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国家安全形势,能够对国家面临的内外威胁有更为全面的认知。这将促使大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个体的成长与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

(二)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课堂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了解国家所面临的军事冲突、领土争端等传统安全威胁和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培养大学生分辨各种威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层面理解国家安全的挑战。同时,国家安全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思想上的敏锐性,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这包括对各类信息的敏感性和辨别力以及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持续关注,使大学生了解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对潜在威胁的高度关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时刻保持对国家安全的高度警惕。

(三)强化法治观念,担当社会责任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国家安全法治观念淡薄、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个人成长,也对国家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国家安全教育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法治观念。通过法治教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这包括宪法、国家安全法、香港国安法等法律知识的传授,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大学生理解法治是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基石。国家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更加尊重法律,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另外,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国家安全教育能够激发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稳定的责任担当,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体的责任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更愿意为国家安全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四)拓展国际视野,培养专业人才

国家安全教育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深入的国家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国际法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培养他们对国际事务的敏感性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如国际研讨会、国际交流项目等。国家安全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对全球事务的关注,使其具备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国家安全教育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国际事务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国际事务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模拟演练、实地调研等方式,提升学生在处理国际安全事件中的实际应对能力。

二、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通行做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构成

维护国家安全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肩负的重要使命,是国家追求的最高战略目标。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其国家安全观念的形成对于国家长远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情况各异,但普遍存在的趋势是愈发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在美国,大学课程中通常包含了国家安全相关的内容,涵盖国土安全、反恐、情报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在俄罗斯,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包含有关国防和国家安全的课程。在韩国,大学开设有国防与军事科学、国际关系与安全等相关专业。可见,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体系和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如此。

(二)现实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加剧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板块,集聚了丰富的经济、科技和人才资源,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随着地区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粤港澳大湾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国家安全挑战。香港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外势力渗透的前哨,成为一些非法活动和间谍行为的温床。国外势力往往采用各种手段,包括宣传、渗透、分裂等方式影响公众意识,制造社会分裂,试图颠覆国家政权[3]。这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造成了严重影响,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九市与香港、澳门的经济、制度、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又为反华渗透势力破坏一国两制提供了条件和可能[4]。除此以外,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领域、金融领域、网络空间、公共卫生等方面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并且这些风险相互叠加和传导,会进一步构成对国家安全的巨大威胁。

(三)重要使命:担负培养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的重大任务

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受到地域文化、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多因素的交织影响,情况极为复杂[5]。广东高校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法治观念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国家责任感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港澳地区因其特殊性,特别是香港的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缺失,国民教育存在缺陷,这不利于“一国两制”的贯彻落实,也对国家安全带来严重隐患[6]。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香港青年(18—29岁)的中国人身份认同比例持续走低,2022年12月的调查结果仅为4.7%。粤港澳大湾区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规模达到140多万人,港澳两地在校本科生占到10%左右。随着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发展,港澳与内地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联系更加密切,这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国家必须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层面来统筹谋划推进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促进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推动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统一标准与地方差异有机融合

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统一标准与地方差异有机统一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设立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成员由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专家、学者和教育从业者组成,负责制定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统一标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专业委员会应注重各地区的差异,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

2.编写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统一教材

统一的国家安全教育教材能够确保大湾区范围内大学生接收到相似的知识和观念。编写教材时,应考虑到各地区的特色,既能满足统一标准,又能体现地方差异。

3.联合培养高层次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为确保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质量,大湾区各地通过共同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联合培养一支具备统一理念和认知的国家安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同时,师资队伍需充分了解各地区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传递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构建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跨校合作机制

在大湾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跨校合作机制,推动大湾区内高校之间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推进,构建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新发展格局。

1.设立多层次的跨校合作委员会

跨校合作委员会负责协调、推动和监督大湾区各大学的国家安全教育合作。委员会由专业领域的专家、校领导和国家安全领域的从业者组成。

2.共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库

建立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库,包括教材、案例、多媒体教学资料等。各高校可以在资源库中共享、获取教学资源,以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质量。

3.建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跨校交流合作机制

举办跨校师资培训、学生交流活动,打造一支具备国家安全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增进不同高校之间大学生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以此深化国家安全意识和素质,形成和扩大国家安全共识。

4.跨校联合承担国家安全教育课题

鼓励大湾区各校合作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资助的国家安全教育研究项目。通过联合研究,各高校可以共同解决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领域的关键问题,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三)建立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

在大湾区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吸引跨学科专业人才,深入研究大湾区国家安全教育问题,为制定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论体系,梳理相关概念、方法和发展趋势,为推动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进行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各高校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和提供基础数据;推动不同学科间的合作,深入研究国家安全问题的跨学科性质,促使不同学科专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国家安全教育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探讨教育实践,促进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学术交流;制定和开发国家安全教育创新工具,如虚拟现实(VR)教学模块、在线互动教育平台等,以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跟踪国家安全领域相关政策,提供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专业建议。

(四)创新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传统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注重理论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教育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大湾区科技、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高,有条件、有能力创新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设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智能化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参与度。

2.加强实践活动和模拟演练

引入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观察国家安全问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国家安全素质和能力。

3.实施跨学科教学

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其他学科整合,推动跨学科教学,使大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国家安全与其他领域的关联性。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与国际高校的合作项目,让大学生接触不同国家的国家安全教育理念,拓宽国际视野。

5.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区域国家安全主题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展览、文化节、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让大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大湾区的多元文化和统一国家安全理念,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是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任务。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丰富教育方式、完善教育内容等举措,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罗芳芳,张静.新形势下思政课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6,35(05):9-12.

[2]温雪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生成逻辑、开展原则与创新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2,(16):90-92.

[3]张建.香港国家安全教育:问题、成效与政策思考[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5(01):44-52.

[4]张向阳.新时代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方法探索[J].特区经济,2020,(03):74-76.

[5]许梓影,游镇立,陈署宜,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以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高校为例[J].公关世界,2022,(06):23-24.

[6]张运萍.新时代大学生宪法认同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8):134-136.

(责任编辑:宋宇静)

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国防教育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L23ZD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