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为核心的大学生学业拖延预防策略设计与实施

2024-10-18 00:00:00唐菁锌
公关世界 2024年19期

摘要:学业拖延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其学业成绩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以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预防策略。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高自我效能感和内部学习动机的学生更不易产生拖延行为。因此,为了减少学业拖延,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如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建立支持性学习环境等。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学业拖延;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大学生;预防策略

引言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业拖延的现象,严重影响学业成绩。近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是重要因素。然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并提出基于它们的学业拖延预防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建议。

一、学业拖延的现状与影响

(一)学业拖延的定义与现状

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业任务面前由于各种原因推迟或拖延完成任务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大学生中尤为普遍。据研究,约有50%—70%的大学生在学业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学业拖延不仅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进而影响其整体发展。

(二)学业拖延的影响

学业拖延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业成绩下降和身心健康问题两个方面。首先,学业拖延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直接影响其考试成绩和课程通过率。由于拖延,学生往往在截止日期临近时才开始完成任务,这增加了学习负担,使任务完成质量下降,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长期的学业拖延还可能阻碍学生的学术发展,影响其整体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其次,长时间的拖延行为会使学生产生自责、焦虑和抑郁情绪。学生在面对未完成的任务时感到压力和内疚,进而引发焦虑和抑郁。这种心理压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关系。因此,学业拖延不仅影响学业成绩,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阻碍其自我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1]。

二、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对学业拖延的影响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学业任务,因此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学习行为,减少学业拖延。他们在面对学业挑战时更有信心,能够更积极地应对困难和挫折。与此相比,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容易产生拖延行为,因为他们缺乏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导致学习态度和行为上的消极表现[2]。

另一方面,内部动机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和较少的学业拖延密切相关。学生出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内在需求而进行学习时,更有可能坚持学习、克服困难,减少拖延行为。相反,依靠外部动机的学生在面对学业任务时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因为他们缺乏对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投入。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内部学习动机对于预防和减少学业拖延至关重要。

三、以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为核心的学业拖延预防策略

(一)提高自我效能感

1.设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

设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是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首要步骤。目标设定需要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具体可行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复杂任务,降低任务的难度和焦虑感。在目标完成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实现小目标,逐渐积累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3]。

2.提供积极地反馈和鼓励

积极地反馈和鼓励对于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可以使学生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

3.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时间管理培训、任务分解和优先级排序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对学业任务的控制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效应对学业压力和挑战。

(二)增强学习动机

1.激发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激发其内部动机。内部动机的培养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自己喜欢的学科和领域。

2.提供挑战性任务

提供适度的挑战性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内部动机。任务难度应适中,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确保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并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适度的挑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4]。

3.创造支持性学习环境

支持性学习环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工作者应营造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和合作,共同克服学业困难。支持性学习环境包括教师的关怀和支持、同学之间的互助以及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和设施。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和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和支持。学校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学习中心和在线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此外,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感受到支持和关怀。

(三)综合策略的实施

1.个性化辅导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定期辅导和面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提供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个性化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目标,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业拖延。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为其推荐合适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定期的辅导和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策略,逐步减少拖延行为。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支持,共同完成学业任务,减少拖延行为。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和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5]。

3.身心健康支持

学业拖延常常与身心健康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身心健康支持包括身心健康教育、身心健康咨询和身心健康辅导等。例如,学校可以设置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辅导服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应对学业压力和情绪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应对策略。

四、学业拖延预防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目标设定与反馈机制

1.设定具体、可行的学业目标

教育工作者应与学生共同设定学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并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评价标准。具体目标设定可以分为学科目标、项目目标和个人成长目标等不同类别。通过该方式,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并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学期初,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每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并细化到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目标的设定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进度,使目标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过于困难,从而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成。

2.建立定期反馈机制

建立一个定期反馈机制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教师应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学习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积极地反馈和鼓励。反馈不仅包括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肯定,还应包含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安排每月一次的学习进度评估会议,与学生讨论他们的进展情况,分析完成任务的效果,并对遇到的困难提供指导和支持。该反馈机制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还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动力。

(二)时间管理培训

1.时间管理培训课程

开展时间管理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内容应包括任务分解、优先级排序、制定时间表、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待办事项清单、日历等)等。通过这些培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拖延行为。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时间管理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时间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巧,并通过互动活动让学生练习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2.个性化时间管理计划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时间管理计划。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时间使用情况,找出时间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制定适合他们的时间管理策略。个性化的时间管理计划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生活习惯和具体需求,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学习计划,并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和优化时间安排,逐步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三)挑战性任务设计

1.设计适度的挑战性任务

提供适度的挑战性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任务的难度应适中,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任务设计应遵循渐进性原则,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并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些任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分阶段任务目标

将任务分解成多个阶段性目标,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对于一个学期的大型项目,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有具体的完成期限和评价标准。学生通过完成每个小任务,逐步接近最终目标,这不仅能减轻他们的压力,还能通过阶段性的成就感不断激励他们前进。

(四)支持性学习环境建设

1.营造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

支持性学习环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工作者应营造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和合作,共同克服学业困难。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课堂中的积极互动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组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互动和合作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

2.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支持,共同完成学业任务,减少拖延行为。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和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小组项目,让学生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减少拖延行为。

(五)身心健康支持

提供身心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是预防学业拖延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开展身心健康讲座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例如,学校可以定期邀请身心健康专家,为学生举办身心健康讲座,讲解如何应对学业压力和情绪问题,提供实用的应对策略和技巧。

结语

学业拖延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对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研究发现,它们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和内部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学习行为,减少学业拖延的发生。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学业拖延,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基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学业拖延预防策略包括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建立支持性学习环境等。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和身心健康,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思蕾.成就目标定向对研究生学业拖延的影响-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2]章莉.高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和激发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3]詹茂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实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05-108.

[4]杨焱,李云巍.信息化环境下成人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分析与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4(02):61-62.

[5]陶曙红,龙成志,郭丽冰,等.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绩效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研究,2019,12(02):171-178.

(责任编辑:宋宇静)

本文系张家界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及干预计划研究》(项目编号:zyqn2023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