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公共外交实践:实践特点、影响路径与发展前景

2024-10-18 00:00:00李欣
公关世界 2024年19期

摘要:“一带一路”理念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领域、各个主体的深入合作,其中公共外交主体之一的智库在赋能沿线公共外交发展、民心相通、政策沟通方面均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作为沿线智库公共外交中的活跃成员之一,其公共外交实践特点呈多主体联动的交叉化、议题探讨的准确化与传播建设的持续化,在主体实践中有效地起到了“凝聚效应”和“牵引效应”。研究其公共外交实践路径及其影响,对智库在公共外交中如何进行自身建设及发挥有效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公共外交;“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引言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沿线地区资源交流与多边合作不断加深,其中,公共外交对推进沿线国家政策理解、加强民心相通与区域深度合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立最初的理念就是基于智库交流工作积极探索,并且在合作理念传播、政策研究及沟通和民心相通方面均取得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

一、智库推动“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基本途径

依据智库本身实践特点及实践方式,我国智库服务“一带一路”的基本路径可概述如下:

(1)以智库网络建设为平台和抓手,以资源统筹与网络对话推动公共外交[1]。如“一带一路”蓝迪国际智库针对智库研究、国际合作以及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工作,以智库网络、国际网络、城市网络和企业网络4个方位开展协商对话,不断扩大沿线资源统筹力度,助力智库建言咨政,从4个方位的网络架构促进自身资源的整合,提高自身开展公共外交和交流对话的能力和水平。

(2)转变和创新国际智库交流合作方式,为公共外交的开展拓展新主体、新领域。例如,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丝路国际论坛”和“丝路国际智库网络”在国际范围内构建智库网络取得了显著效果[2]。“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通过建立新闻信息聚合分发机制以及扩大与沿线媒体机构合作等方式,促进媒体合作与公共交流深入发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3]。

(3)建设常态化合作机制,在人员、对话与合作实践3个层面挖掘公共外交新可能。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打造由各国前政要、智库领袖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组成了以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为中心的合作网络[4]。此合作网络扩大了智库的交往范围与交流合作方式,提高了智库工作效率与建言资政水平。丝路智库国际网络与国际论坛汇集法国、肯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门政要,聚焦交通发展、港口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用可视化的成果和翔实的案例数据进行分析,有力促进了民心相通与政策互信。

二、“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成立与发展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为配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搭建主体包括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5个部门,自成立以来,其广泛发展合作伙伴,切实发挥咨政建言、公共外交、促进合作的重要作用,其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实践对其公共外交起到了良好的资源积累与途径创新,为其发挥建言作用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完善[5]。

(1)以网络外交为抓手,逐渐扩大“朋友圈”,联盟自成立以来就坚持国内智库为切入,并且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作为侧重点,逐渐对合作伙伴的地域覆盖面进行拓展。在国内,智库联盟积极与中央和国家机关直属智库、高校研究机构、社会智库、媒体智库以及专业民调公司等交流,基本涵盖了国内开展“一带一路”研究的主要智库和研究机构。国外成员单位基本涵盖了沿线重要国家的主流智库,有效促进了资源整合和智库建设,发挥了促进思想凝聚和多方对话的“思源库”作用[6]。

(2)以多边对话为契机,推进议题讨论多样化。智库联盟紧跟“一带一路”建设进展,积极推动国内外成员单位针对相关政策开展研究。首先,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服务重点论坛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合作机制建设及丝路沿线热点难点与民众关心问题建言献策;其次,对区域国别进行调研,进一步增加包括南亚、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国家情况的了解,并且增加各个成员对“一带一路”主体的认知力度;最后,开展行业领域调研,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文、法律、安全、宗教以及投融资等议题开展调研,为相关工程项目的推进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智库联盟重视城市开展合作,呈现横向与纵向的结合机制开展城市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智库联盟研究领域的逐渐拓展让其研究内容也开始深入,先后出现了多篇水平较高的报告,保障了咨政建言作用的积极发挥。

(3)以平台建设增强传播能力,促进沿线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注重自身传播力建设,不断跟进议题,在智库的角度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在新闻汇编上,智库联盟以月为单位发表“一带一路”大事记,及时发布研讨会等活动资讯,在综合研究、国别研究、经济合作、智库交流、舆情民意5方面实时跟进并发布智库有关研究成果。联盟成立联盟网站和信息移动端聚合分发平台,及时、准确提供新闻专题服务与资讯发布,有力促进沿线智库互学互鉴、互通互享。

三、“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公共外交实践

推进公共外交专业化智库建设,智库所从事的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以知识、思想和观念的生产为根本使命。“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紧密依托其实践路径与平台进行公共外交实践,牢抓“一带一路”这一核心议题,打造多主体、多领域、多议题的公共外交实践,呈现多主体联动的交叉化、议题探讨的准确化与传播建设的持续化。

(1)智库联盟在学术层面开展公共外交,以智库职能助力思想凝聚。“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立足智库定位,经由一系列学术活动走出一条智库特色的公共外交之路。首先,“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自创立以来,举办了累计多层次国际研讨会,国内城市国际研讨会,打造多方交流平台。迄今为止,联盟已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厦门、大连、昆明等多个国内城市以线上和线下并举的方式举办了几十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涵盖了智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多层次议题,促进了政策互信与政要沟通。在自行举办研讨会的同时,“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也积极参与不同的国际论坛与学术活动,在国际平台上为共建“一带一路”发声。智库联盟成立国内外专家联盟,促进对外交流国际化。如联盟成立希腊前总理、斯洛文尼亚前总统、法国前总理等多名国外前政要组成的国际顾问委员会,围绕陆上六大经济走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澜湄合作机制搭建了8个分支网络,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围绕如何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开展了一系列广泛的外交活动。

(2)以调研访问实践公共外交,使智库实践“走出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交往,智库联盟秘书处及成员单位先后赴沿线60多个国家访问,与对方智库共同举办不同规模、不同规格、不同主题的研讨活动,既“搭台唱戏”又“借筒发声”,系统宣介“一带一路”倡议及建设进展情况。同时,智库联盟邀请国外智库学者来华开展专题研讨,例如,邀请斯里兰卡探路者基金会执行主任进行资金交流与政策了解交流座谈,与以中学术交流促进会主席座谈探讨以中关系、“一带一路”与智库合作等议题,促进了与沿线国家学者与政要的沟通。

(3)以人才培养促进民心相通。智库联盟积极进行人才培养,鼓励成员与理事单位组织开展“一带一路”主题访学、高级政务研讨班、博士论坛、国际暑期学校与留学生会议等不同的人才交流活动,以人才培养为抓手促进共同了解,发挥公共外交的交流沟通作用。智库紧抓传播建设,促进政策相通与实践的连续性。同时,智库合作联盟重视公共外交中新闻媒体建设,组织好、运营好相关媒体功能,发布及时资讯与重点议题,有效促进了公共外交的深度开展。

四、“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影响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公共外交实践以智力支撑为基础、以思想汇聚为依托、以咨询论证为路径、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充分发挥了智库“思想蓄水池”和“智慧孵化器”的重要职能作用,对多边合作和公共外交的开展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智库联盟以智连结,在公共外交领域起到了思想生产和动能发掘的作用。如智库联盟先后举行研讨会,与多国政要进行座谈,促进了智库建设、资源聚焦与信息分享,其线上线下的广泛对话机制也为智库参与公共外交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智库合作集聚集体智慧,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效率和可操作性,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科学的政策建议和清晰的目标指向。

(2)智库联盟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沿政策推动者与倡议践行者,以政策互通互信推进沿线公共外交。“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坚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合作平等互利,推动建立“以合致和”的新型国际关系。

(3)智库联盟以论坛组织与传播建设为契机,在沿线公共外交实践中扮演舆论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智库联盟及沿线相关智库为沿线民众提供了投资、务工、教育、旅游等咨询与论证服务,另一方面,智库联盟在经由论坛和调研进行研究外,加强自身传播建设能力,以调研成果为“一带一路”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与公众对丝路的理解和认可,发挥着舆论引导的作用。

五、“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前景展望

(一)“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实践风险挑战

总体而言,尽管“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取得的公共外交成果显著,但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为代表的智库仍有一定的发展进步空间。

(1)对“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研究能力仍需提升。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样,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间竞合关系愈发频繁,全球性问题重要性与日俱增,为公共外交中智库建设和智库责任提出了新要求。

(2)媒体网站建设仍需加强。“一带一路”相关智库的对外传播中存在多语种门户网站建设有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研究成果的对外传播效果;同时西方部分媒体对“一带一路”施压,以媒体为介营造错误舆论,亟需加大建设力度进行统筹应对。

(二)相关建议

经过9年多的探索实践,智库联盟有效地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的研究与宣介工作,为公共外交和民心互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智库在创新活动开展模式与促进国际智库网络架构工作中需要关注以下3个角度。

(1)把握热点动向,发挥创新力,打造品牌特色、口碑优良的论坛服务平台。“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已聚焦“一带一路”不同议题开展了多层次、多规模的论坛与研讨会,但存在机制化不明显、特色论坛不突出的现象。基于此,智库联盟可聚焦现有智库合作网络,加强与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协同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对话平台与论坛,不断提高自身参与“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智库职能,扎实做好公共外交研究工作。智库联盟可从调研报告、论坛、人员合作3个角度、线上线下两个方法为抓手,关注公共外交新议题不断推进研究工作,将成员单位、理事会员、相关学者有价值、有力量的思想凝聚起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与智力支撑,进一步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促进以文化人,促进沿线民众沟通与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在促进沿线协同联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强人才培养、学者交流与成员互访的多边交流,不断促进政策沟通和务实合作,举办品牌培训班、国际暑期学校等,促进知识传播和人才汇聚,为讲好丝路故事注入新活力。

结语

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合作提出了新诉求和新希望,也迫切需要各类智库加强研究与密切合作。“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多主体联动的交叉化、议题探讨的准确化与传播建设的持续化促进了公共外交的开展,以思想库、人才库的底色和定位不断为共建“一带一路”赋能。在未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需增强风险抵抗力,持续推进智库建设,做好思想凝聚、共识达成、舆论引导、人才培养的工作,在公共外交层面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金鑫,林永亮.“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交流——“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建设实践及发展前景[J].当代世界,2019,(05):27-30.

[2]唐仁敏.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J].中国经贸导刊,2024,(01):9-16.

[3]黄益倩.政策引导服务协同联盟合作[J].人力资源服务,2024,(02):19-20.

[4]王立勇,林永亮.“一带一路”十年建设成效与发展前景[J].当代世界,2023,(09):4-10.

[5]达尼洛·图尔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国际交流合作[J].当代世界,2022,(12):76.

[6]聂胜权.跨越意识形态藩篱,凝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国际高端智库云端论坛侧记[J].当代世界,2020,(10):46-49.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