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实践性的商科双师授课模式探索研究

2024-10-18 00:00:00孙良柱汪行东
公关世界 2024年19期

摘要: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商科教育因其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而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商科教育模式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商科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并探讨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师授课模式,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期为商科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商科教育;实践性;双师授课;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

新时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全球化与信息化使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对商科人才需求亦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商科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商业领袖和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实教学中商科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实践能力,导致商科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时力不从心。如何提高商科教育的实践性,成为当前商科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也是贯彻落实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精神的重要举措。教育界应积极探索新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商科教育的实践性。双师授课模式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所谓双师授课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两名教师共同参与,一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另一名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回答“现实是什么”的问题。双师授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一、商科教育实践性的重要性分析

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将商科教育实践性摆在突出地位。实践性要求商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不仅包括对商业环境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还包括沟通、协作、领导和创新等软技能。

(一)实践性是商科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桥梁

在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的过程中,企业对商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不仅需要商科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他们能够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商科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性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满足企业的需求[1]。

(二)实践性是提高商科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招聘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兼具商科毕业生。实践性强的商科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2]。

(三)实践性是培养商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实践性强的商科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3]。

(四)实践性有助于提高商科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与他人沟通、协作,甚至需要领导团队完成任务,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4]。

尽管实践性对于商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性的培养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5]。传统的商科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许多商科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教学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

总体而言,实践性是商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商科教育的实践性,教育界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有这样,商科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商科人才。

二、双师授课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双师授课模式的教学过程需两名教师共同参与,一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另一名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回答“现实是什么”的问题[6]。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两位教师的互补合作为学生提供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在传统的商科教育中,理论教学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实践教学则相对薄弱,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双师授课模式正好弥补这一缺陷。因此双师授课模式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确保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负责传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教师则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等方式,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种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7]。

(二)教师角色的互补性

双师授课模式中两位教师的角色为互补关系。理论教师通常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实践教师则通常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互补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双师合作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传授知识,而实践教师则可以采用模拟实训、企业实习、项目驱动等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多样化,能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四)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的显著性

双师授课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显著增强。双师授课模式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商科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双师授课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尽管实施双师授课模式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只要教育界能够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和完善,双师授课模式必将成为提高商科教育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三、双师授课模式的实施策略

双师授课模式的实施,需要从教师团队的建设、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8-9]。教师团队的建设是双师授课模式成功的关键,教师之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课程内容要求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设计出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含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训、企业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评价的改革要求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为了确保双师授课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一)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学团队应由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组成,他们各自具备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理论教师通常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实践教师则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促进两位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整合

双师授课模式要求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10],设计出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含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这需要教师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整合,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课程内容还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理论

教学方法的创新理论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传授知识,而实践教师则可以采用模拟实训、企业实习、项目驱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双师授课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课堂表现、作业、项目报告、实习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评价过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五)深化校企合作

双师授课模式的实施还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实施实训项目、提供实习岗位等。

(六)激励学生参与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校可以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如学分奖励、奖学金、荣誉称号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双师授课模式下的各种实践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竞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平台。

四、双师授课模式的实践案例

双师授课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探索[11]。以下以《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案例,展示双师授课模式良好的应用效果。

因为是探索性研究,该课程选取了《国民经济核算》这一章作为试点,由一位校内老师和一位某地统计局调查队的高级统计师共同授课。校内老师负责讲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高级统计师则通过分享经济普查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报表以及最后的汇总和数据处理,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课程中还设置了模拟项目,学生在高级统计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实际填报了经济普查的相关报表,高级统计师根据学生填报的报表生成相关汇总表,并最终形成分析报告。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著提升了他们对经济普查的直观认识,更提升了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案例表明,双师授课模式能够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通过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的互补合作,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双师授课模式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在全球多个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积极地探索。通过对双师授课模式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实践案例的深入分析,双师授课模式强调教师角色的互补性,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有效地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师授课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在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努力和调整。双师授课模式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适合商科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师授课模式有望在更多的教育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双师授课模式的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教育界持续关注和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以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宋春雨.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3,4(06):83-86.

[2]袁兴华.后疫情时期基于线上直播课程的双师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翻转课堂为例[J].广西经济,2021,39(Z2):116-118.

[3]冯敬华,廖春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师型”助产教学团队的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2):1890-1892.

[4]陈彩凤.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11):183-185.

[5]王式民.基于职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职教通讯,2014,(29):54-56.

[6]张靖,郑新.教学关系视域下的双师课堂:特征、问题与优化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0):19-25.

[7]董青.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教师队伍转型发展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14):200-202.

[8]张红艳,王斌林,汪波.法学“双师多态式”教学法实践启示[J].高教论坛,2017,(08):29-32.

[9]夏伟,肖坤,罗丹.高职院校“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5,(06):108-111.

[10]沈燕,王军,梁姣,等.基础-临床协作的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寄生虫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3,41(03):349-354.

[11]田晓燕,野中阳一.互联网+“国际双师教学”: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01):116-123.

(责任编辑:宋宇静)

本文系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重点课题《高密度大城市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内涵、路径与对策》(项目编号:6021310002S)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