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

2024-10-18 00:00:00赵迁远田旺军
公关世界 2024年19期

摘要:酒店业日益提升对客人入住体验的重视程度,要求从业者不仅掌握精湛的技艺,还要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然而,大多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育人目标空泛、课堂育人方法机械、教师育人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从专业建设顶层施策,实现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一体化协同育人,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涵养其职业精神,对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思政;酒店管理

引言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非思政课程,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的一种思政教育模式,就是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专业思政是以专业为载体,发掘专业特点和优势,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融合设计,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发展。

高职院校应当构建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技能文化体系,以专业思政为顶层设计,抓实课程思政建设,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象化,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动力趋向。

一、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一)专业思政的顶层设计,是课程思政的实然审视和应然向度

“课程思政”包含家国情怀、职业理想、文化提升和道德修为等多维度元素,其根基在于达成价值共识。这就需要在微观的个人修为与宏观的家国情怀之间搭建价值链接,“专业思政 ”即是在思政客体“学生”与思政主旨“家国情怀”之间铺架具象桥梁,通过对不同专业育人目标和内容体系的独特性设计和基因式谱系建设,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志趣,在引导其融入行业产业发展大军的进程中、在提升个人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培养产业适配的实用性人才,体现职教育人特色

通过专业顶层施策、深度塑造提升学生的技能精神,找准人才培养的客观方向,对人才能力进行清晰认知,有助于实现人才与企业岗位的深度绑定和相互匹配,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实用性,与建设技能型社会重塑人才价值、教育回归实用理性的现实诉求相契合,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根本使命。

(三)有效化解泛思政及育人效度表浅,实现二者的基因融合

通过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进行内容谱系关联,实现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育人“面”,具象到专业课程体系的思政“线”,最终落实到单一课程的思政“点”的立体化生态育人。进而重塑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涵、创新实践等元素,有助于通过隐性的专业核心价值和专业文化的浸润,生成对学生基因式的价值引领,避免了将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生硬“灌输”,助力思政教育的无形内化[1]。

二、目前研究的现状和困境

(一)研究现状

1.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课程思政的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观点阐述、价值分析、路径策略及实践模式讨论等几个方面。课程思政应结合专业知识包含的思政元素,从学习贯彻方针政策、诚信为本、恪守敬业的职业操守等方面组织。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教师思政能力提升、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搭建育人平台。提出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认为塑造学生价值观需把握“三观”统一。

但随着课程思政研究实践的不断开展,学者们亦发现了影响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还有关键一环待解锁。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出现了随意思政、过度思政的现象,要从顶层的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深入挖掘和寻找每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内涵。提出“专业思政”可以更好地为“课程思政”聚焦育人方向。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阶段,要回归“‘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在育人上是一体的”这一基本常识,要发挥专业在课程思政及思政育人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2.专业思政认知研究

现有关于专业思政内涵的研究基本在与课程思政概念的对比中进行,认为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和借助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专业思政则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专业思政不同于课程思政是“在专业体系层面,实现专业教育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一种教育实践。

(二)研究困境

综上可见,继课程思政研究热潮之后,关于“专业思政”的认知和研究正在初起,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一体化设计研究亦悄然出现,但尚处在探索阶段,数量稀寥,系统研究和典型实践更为匮乏。

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实践根基,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内在转换和落地检验。如何搭建专业思政与微观课程思政的内在关联,实现二者融合共生,以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是未来研究和实践的难点[2]。

三、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策略

(一)确立专业思政育人理念,具化育人目标

确立“专业统领·四式浸润·多元协同”的育人理念,明确培养“理想有高度、思考有深度、表达有温度、行动有速度”卓越酒店人的“四度”专业育人目标。以专业育人目标统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推动“四式”教学法,实施浸润式课堂育人改革;整合教师关键能力,组建多元协同育人共同体,见图1。

(二)构建专业思政要素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统合

围绕酒店专业“四度”育人目标,整合专业思政体系,构建以“家国情怀、职业文化、职业习惯、职业美育、职业创造”5个模块为主要纲目的专业思政素材资源库,并与专业课程建立谱系关联,见图2。

(三)创设问题链重构课程内容,实现知识与价值的有机链接

依托教学项目和主题,把思政内容和知识技能相融合转化为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以问题为起点重构教学内容,以相互关联的问题形成的问题链为主线创设课堂教学内容序列,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问题是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元素的复合体,经深度追问,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成为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思考价值的过程,整个问题链纵向实现价值探究的进阶,生动破解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养成两张皮的困境,见图3。

(四)开展“四式”教学,实现“浸润式”课堂改革

根据不同课程特色,实施“启发式、体验式、沉浸式、教练式”教学法,创设“价值判断、矛盾化解、问题解决、总结反思”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思政元素融入的内容、时点、方式、方法,在引导学生产生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有效的价值浸润,综合培养学生以正确价值观和方法论分析、判断、解决、完成复杂问题的能力,生成理论思维、方法论和价值判断,实现价值引领。

(五)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实现教师队伍多元复合

坚持“先教师思政再课程思政”理念,构建“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协同型育人共同体,即“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共同致力于专业德育元素挖掘和融入课堂的方法设计,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专业课教师+学工辅导员”共同致力于专业精神传承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耦合育人建设;“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共同致力于打通校内外联合育人通道,拓展育人空间。

四、改革实践的创新点

(一)以“专业思政”统领“课程思政”,搭建二者逻辑关联和谱系对应,突破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困局

课程思政的实践大多囿于单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专注于通过“教学设计”实现课堂的生动活泼和有趣出彩,但忽略了“为什么设计”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即该教学设计是否服务于专业育人目标,是否聚焦在专业核心价值的塑造上。

此实践探索专注价值引领、目标导向,将专业育人主旨与课程育人实效放在一个场域进行整体性探究,从专业育人的目标中挖掘课程思政的落脚点,以“专业思政”无形之手,引领“课程思政”之有效落地,关联了二者的内在逻辑,突破了为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的困局,让酒店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散而有魂”“庞而有序”。

(二)以问题链重构课程内容,以浸润式教学模式激活课堂,在保证价值高度、专业深度的同时,提升了深刻性和生动性

将思政元素以“说教、生切、嫁接”等简单化方式植入课堂,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也损害了专业课程自身的知识图谱、逻辑体系和内在结构。

本实践改革引入问题链重构课程内容,通过问题序列启发学习,逐层链接提升思想认同和价值判断;采用浸润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沉浸”“体验”其中,辅以“启发式”“教练式”教学,建成了课程思政的高效课堂。

(三)坚持“先教师思政再课程思政”理念,提出“构建协同型育人共同体”的师资成长范式,强化专业教师的育德意a56ad2b274fca84023156e88c998ad05识和能力

顶层设计的缺乏及相应思政素养的不足,导致专业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本源的深入理解,在实施中出现了水课和低效课堂。

本实践改革通过创建协同型育人共同体,构建常态化教师团队联席研究机制,为专业教师提供同行者,搭建育人大平台,促动教师从知识型向素养型转变、从经师向人师转变;在激发学生全力发展的同时,更激励了教师的自我成长,提升了德育意识和能力。

结语

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实践,通过专业统领下的课程内容重构、课堂育人方法改革、师资育人共同体的整合建设,有助于解决当下教学中存在的育人目标空泛、育人方法机械等问题,对于突破课程思政建设瓶颈,提高专业育人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怡琴.加强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1):89-95.

[2]韩宪洲.专业思政:深化课程思政的逻辑遵循与实践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23,(05):33-36.

(责任编辑:宋宇静)

本文系1.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基于“专业思政”一体化设计的酒店管理专业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方法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B2021080201);2.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实践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2104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