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聚焦于深层次文化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文化不仅包括表面特征,还涉及更深层次的信念和价值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关注表面的文化差异和语言技能,更需要理解和融合文化的深层内涵。通过挖掘文化背后更深层次的元素,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研究指出,多元文学作品、影视节目以及开展跨文化对话和体验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拓展对文化的认知和培养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理解;深层次文化;英语教学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沟通技巧变得尤为重要。ICC作为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关键能力,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深度文化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层文化融合的概念着眼于超越表面层面的文化差异,涉及信仰、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等文化元素。深刻的文化理解和融合不仅是学习者有效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关键,也是建立思想联系和文化共鸣的基础。本文将探讨深度文化融合对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探讨如何提供实用、丰富的文化素材,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和融合不同文化的深层内涵,并积极探索如何将这些深层次的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实践中,促进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1]。
一、文化的特征与深层次文化的重要性
(一)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文化一词源自拉丁语“cult”和“culturae”,意指“工作”。其定义因其多维性而广为人知,因此文化被认为是需要多重角度和定义的概念。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Burneet Tylor在《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艺术和习俗的发展研究》中对文化的定义被认为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定义之一:“一种文化或文明,在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 ,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惯”。跨文化传播学创始人Edward Hall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指出:“文化就是传播,传播就是文化”。Lustig和Koester将其界定为涵盖信仰、价值观、规范和社会实践的共同解释,这种定义强调了文化对于群体行为的影响。
外国学者Tran & Duong指出文化有5个特征:文化是学习的;文化是一组共同的解释;文化涉及信仰、价值观、规范和社会实践;文化影响行为;文化涉及一大群人。这些特征强调了文化对行为和社会互动的综合影响。
中国许多研究者均认同胡文仲先生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包括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知识以及物品和器皿;文化的最深层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不同的文化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来区分;文化是人类行为的引导,控制着人类的行为;一个人的言行是由文化规定的;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此外,文化不仅能统一人们,还可以作为区分和隔离个体的力量。文化也显示了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正因如此,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消除不同文化间的鸿沟,使其能够融入社区,并了解其社区的理念、态度和信仰。不过,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能会导致个体在两种不同国家或文化中难以沟通、协商或理解。
(二)文化的要素
在探索ICC时,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人类文化的复杂性及其难以教授性。人类学家Edward Hall提出了一个冰山模型来诠释文化的复杂性,将文化分为两部分。其中,可见的部分只是文化的冰山一角(即文化的10%),包括语言、节日、视觉艺术、食物、音乐和游戏等,而这些只是文化更深层次构成的表象(如图1所示)。这些内容通常是大多数外语教科书和课堂涵盖的范围。为了改进教育实践或政策,教师和学生必须深入探索文化冰山的其余部分或90%的内容。 这90%隐藏在表面之下,包括难以观察的价值观、信仰和思维模式。这些隐藏的方面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或关于什么是好的、正确的和可接受的观念。 教育工作者必须实施适当的教育策略,为学生打开探索目标语言世界观的大门。
外国学者Ghanem和Euler将霍尔冰山理论的两个部分进行了标记,并研究了教育工作者在确定文化研究的焦点和平衡方面遇到的困难。他们将大写的“C”指定为最容易识别的10%文化,将小写的“c”指定为最隐藏的90%深层文化。 Ghanem进一步强调了教师在文化的哪些方面应该包括在内以及“C”或“c”的数量之间寻找平衡的斗争。Ghanem讨论了两种传统的文化分类,区分了以大写字母表示的高雅文化“ C”,其中包括建筑、艺术、历史、文学和音乐,以及小写“c”代表的文化,指的是目标文化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传统和观点。 Ghanem指出,在语言教学中,“C”文化历来受到青睐;然而,随着最近外语教学中ICC教学的转变,包括“C”和“c”在内的两种文化形式都被有意地纳入其中,并且是学生学习ICC的必要条件。
(三)深层次文化的重要作用
Euler讨论了个人如何通过观察、对话和阅读来学习表面文化或“C”;然而,文化或“c”的更深层次更难以研究。尤其是因为母语人士往往不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这可能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为了获得ICC,文化的更深层次,如态度、观念、规范、信仰、习俗、物理空间的使用和肢体语言,发挥着更大、更基础的作用。 学生首先可以将文化的这些更深层次的方面视为随机的文化习俗,但它们是更广泛的逻辑系统的一部分,这对于他们理解文化和建立真正的ICC至关重要。
Gómez Rodríguez也将其区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层次。他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属于肤浅范畴的文化话题。他对此表示了批评,并解释道,表面层面的话题,如传统、食物或地标,对教师而言最容易融入文化教学中,因为学生可能难以讨论或反思这些话题。仅仅教授此类文化内容更有可能产生刻板印象,从而抑制学生发展文化理解的能力。相比之下,他解释道,深层文化主题包括更复杂的现象,例如,性别角色或政治,他认为这些更适合纳入文化教学中,以便学生对目标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2]。
二、深层次文化元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融合
在将深层次文化元素纳入英语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设计富有包容性和多元视角的教学策略。一种方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影视资料以及实地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目标语言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一)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多元文学作品、影视节目或者地道的文化活动均为教学资源的优选。这些资源不仅仅传达表面文化,更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文化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模式。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心理模式和价值体系。
多元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背景、语言等元素,向学生呈现了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文化。这些作品往往深入挖掘了特定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历史、社会习俗等方面。例如,一部地区性的小说可能会详细描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通过深入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化的本质,领会其中蕴含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影视节目是另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能够以视觉和听觉方式向学生展示文化特征。影视作品通常融合了语言、社会互动、日常生活场景等元素,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生动地展示了文化的各个方面。一部影视作品可以传达文化的情感色彩、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并在视听观众中激发对文化更深层次认知的兴趣[3]。
地道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民俗表演、宗教仪式等,提供了直接体验文化的机会。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氛围和精神,深入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交往方式。这样的体验更有助于学生超越书本知识,直接感知和理解文化的本质,使他们对文化的认知更加丰富和立体。
因此,这些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通过合适的材料选择,教师能够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文化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兴趣和动力。
(二) 跨文化对话与体验
开展跨文化对话和体验是将深层次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讨论、互动,能够更直接地感知和体验文化差异。这种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化深层次理解的兴趣,加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学生有机会直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这种交流可能包括语言、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沟通,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这种亲身经历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化深层次的兴趣,引发他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热情[4]。
通过实际的跨文化互动,学生能够积累跨文化交际的经验,并逐渐培养出理解、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能力。这种体验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敏感度,还增强了解决跨文化冲突和沟通障碍的能力。透过实践,学生能够更自信地处理跨文化交际场景,从而加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对话和体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背后的内涵和核心价/+3DUIQJ7ayp/+j+icdWQQWGxp3vfniKX/u/DIu7yRI=值观。这种深层次的理解能够让学生超越表面现象,更好地把握文化差异的根源和背后的逻辑。这样的体验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种子,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的全球公民。
(三)深入思考和反思
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文化的根本信仰和核心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透过讨论和书面反思,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探究文化多样性的复杂性。
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是培养他们对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超越表面层面,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本质。
提出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和相似性的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自发地思考文化根本信念、核心价值观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影响。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特定文化的传统、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从而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本质。这种提问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理解[5]。
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反思,例如,书面反思或文化日志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录、整理和思考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观察和感悟。这种反思过程迫使学生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价值观、信念和规范。通过书面记录,学生有机会加深对文化复杂性的理解,并审视自身在文化交流中的态度和偏见。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多样性的复杂性,促使他们意识到文化不仅仅是一系列表面现象,更是深层次、复杂而多元的。这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能够拓展学生对文化的认识,使他们更加敏感和包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6]。
结语
深层次文化元素的融入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开展跨文化对话与体验以及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反思,英语教学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探索更广泛、更深入的文化元素。除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外,还可以深入研究诸如性别角色、政治观点、社会结构等更为复杂和隐含的文化元素。通过深入挖掘和解释这些文化元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致力于开发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可以探索基于实践和体验的教学方法,引入虚拟文化体验、文化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和理解。同时,设计更全面和具体的评估工具,评估学生对文化深层次理解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的关键目标,更是建立和谐、包容社会的重要基础。通过不断深化对文化的认知可以培养出具有更广阔视野和更强交际能力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社区并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郭淑颖.英语文学翻译视角下中西文化的差异研究[J].西部学刊,2023,(04):86-90.
[2]李昱坤.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基于Byram ICC理论模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6):106-108.
[3]苏小青.ICC文化教学模式下的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探索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03):109-112.
[4]简晓艺.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理论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7,6(22):73-74.
[5]张文霞.语义学视域下深层次英语词汇教学的交际能力培养和文化输入[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9,29(02):74-78.
[6]徐瑾.关于中国深层次文化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5,(13):165-167.
(责任编辑:豆瑞超)
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Byram ICC多维模型陕西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实证研究》(项目编号:SGH23Y274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