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创新创业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新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学徒制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对高职院校现行教育模式的分析,本文将提出一种融合学徒制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加以验证与评价。以期通过本研究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面对实际工作时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教育理念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急需探索适合其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引入学徒制的理念,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有望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学中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一)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现代学徒制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应用“做中学”的理念,其主要的内容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践来学习和掌握技能。相应的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现代学徒制通常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来实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到企业进行实习,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生产或服务的具体环节中。通过相应的方式,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综合素质。此种类型的实践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如下:首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理论教学通常较为乏味,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需要进一步通过亲身实践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由此为基础,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其次,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就目前而言是其核心竞争力。通过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具体的操作技能,还能更为有效地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通过相应的方式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导向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技术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的更新,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并且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相应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此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为基础,有效地形成校企双赢的局面[1]。
(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不仅会停留在表面的实习和就业推荐上,同时也会进一步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到评价考核,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都参与其中。通过此种类型的深度合作,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并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出符合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体现在多个角度。首先主要在于课程设计与开发。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进一步依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设置课程内容,能够更为充分地使课程既具有理论深度,同时在实际的发展中具备实用性和前瞻性。例如,在土建工程领域,课程主要包含机械原理和制造工艺的理论知识,并且涵盖新型智能制造技术和设备操作技能。企业专家和工程师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同时也会进一步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应用实例,从而更加有效地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其次是教学实施中的合作。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基地,还能够进一步派遣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更加有效地从企业专家那里了解最新的行业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获得第一手的行业信息和实践经验。同时,企业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这种合作,提前接触和培养潜在的员工,并且能够有效地缩短新员工的适应期,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最后是评价考核的合作。传统的学业评价通常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现代学徒制下,评价体系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企业需要进一步参与到评价考核中,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从而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也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为学校改进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反馈[2]。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为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相应的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创新创业课程,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如何识别市场需求,并且能够学会如何构思和设计新的产品或服务,如何制定商业计划以及如何实施创业项目。相应的能力不仅对创业有帮助,同时对于进入职场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还能够更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未来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其自身主要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的创业项目,从项目立项、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到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都能亲身体验[3]。此种类型的实践经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经验,还能够更为充分地提升他们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风险承受能力。创业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方案。通过相应的历练,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学会如何应对失败和挫折,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面对风险的勇气。相应的品质对于未来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极为重要;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为充分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地应用创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创造价值。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会关注到社会问题和需求,努力通过创新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也能够有效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应的工作对于他们未来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或职场人士具有积极意义。
(二)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通常主要以传授技能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而通过更为充分地引入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进一步地促进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变。同时也促使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而言主要包括项目制教学、跨学科合作等,通过相应的方式能够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深化。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大多将进入企业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也能够作为充分与企业建立联系,共同设计和实施教育项目。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创业资源,学校则能够进一步为企业输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这种双向互动不仅能够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形成良性循环,以此为基础,也能够推动教育和产业的共同发展;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同样也会具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培养的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就开始探索和实践创业项目,很多成功的创业项目能够直接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成果,并且能够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实际的开展过程当中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此种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还能够促进社会创新氛围的形成和创业生态的完善。学校在发展中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在学校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氛围,还能够更加充分地将这种精神带入社会,由此为基础也会影响更多的人群。政府和社会各界也会因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而更加重视创业环境的优化和政策的支持,并且能够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策略
(一)校企双向嵌入,协同模式
校企双向嵌入的协同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双主体管理中,如此,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广西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学校在发展中采取校企双向嵌入的模式,并且更加有效地与桂林建昌公司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同制定方案。学校依照当前企业用工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面向学生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能够更为充分地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加强对学生企业文化、安全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的培训。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地将企业文化和产业项目嵌入学校班级管理,企业技术人员和工程项目组成员深入班级,在实际工作中一对一指导学生。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能够直接地参与企业项目,并且在项目之内能够有效地完成从“跟、做、学”到“就业”的全过程,同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此种类型的双主体的嵌入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校内培养创新思维和意识,在校外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和双创能力,通过相应的教学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例如,“建昌班”是广西高职首个企业全资赞助的现代学徒制班,在教学过程中面向贫困学生提供全额资助。相应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压力,还能够在实践中通过真实的产业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需要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现代学徒制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多样化探索,主要进行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典型工作任务式教学等诸多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更为充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广西建设职业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建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企业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学校则进一步根据专业教学特点,为学生提供学习岗位和资源。在相应的环境中,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前沿信息和技术,通过参与真实的产业项目和生产经营,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巩固和提升在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学校还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双导师团队在发展过程中由校内创新创业课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成,双方协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优势互补,由此可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于相应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结语
未来,高职院校应继续探索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竞争力。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新氛围,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总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这一教育模式必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教育进步和促进社会繁荣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1.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21ZJY1479);2.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资助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C425);3.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22B05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9):31-33.
[2]易海博,聂哲.基于现代学徒制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2):105-108.
[3]潘胤卓.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06):63.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