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高等学校美育教育路径研究

2024-10-18 00:00:00程旭晖
公关世界 2024年19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美育教育的路径研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教育形式与内容均发生了深刻变革,为美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本文分析了高校美育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深入探讨了融媒体为高校美育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研究了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美育教育的路径,包括构建融媒体美育教育平台、创新美育教育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美育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为其他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美育教育;艺术教育

引言

美育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融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核心宗旨在于借助美学观念和审美实践,为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融媒体时代各种文化元素、审美观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多元化的审美格局,为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融媒体时代信息的繁杂和多元,诸如谣言、网络暴力等网络传播乱象,致使大学生在审美选择上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缺乏深入的审美思考和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因此,高校美育教育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更加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实现其全面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融媒体平台的发展,进一步强化高校美育教育工作,是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应发布能够真正吸引学生、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从而拓宽美育教育中的融媒体学习渠道,构建一个融媒体与美育教育的互动平台,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帮助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至关重要。为了提升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深入剖析当前美育工作的价值与所面临的挑战,既要关注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审美倾向,又要积极利用媒介技术的优势来创新美育工作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美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校美育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些政策为高校美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从教学实践层面来看,许多高校成立了艺术教育相关机构,开设了丰富的艺术课程和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专业艺术教育提升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同时,一些高校还积极推广非遗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美育教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

然而,尽管高校美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普通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度相较于专业文化教育略显不足,这使广大学生的美育教育水平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另外,由于我国美育教育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及重点大学,普通地方高校在美育培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投

入[1]。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相关政策引导和实践创新,推动高校美育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高校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高校美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

美育教育因缺乏专业学科的支撑,课程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多数高校的美育教育类课程往往只是作为公共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又往往集中在艺术作品赏析上,与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相关的基础课程并没有被纳入美育教育课程体系中,缺乏独立、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深入的教学研究。这导致学生在接受美育教育时,难以形成完整的美学知识体系,也难以将美育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对于大学生在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上的发展极为不利。

2.高校美育师资队伍不完善

高校美育师资队伍不完善是当前美育教育面临的又一大挑战。一方面,美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美育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然而,现有的美育教师中不少人缺乏系统的美育教育背景和专业的艺术素养,难以胜任美育教育的重任。另一方面,美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由于美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相对不高,美育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3.融媒体时代高校美育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融媒体逐渐形成“一体多元”的跨介质传播新格局[2]。在此背景下,学生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审美选择。海量的信息流中,各种文化元素、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往往难以分辨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此外,传统的美育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学生更加注重实践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美育教育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创新空间。

(三)融媒体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应用条件

当前,传统美育教育特别是专业艺术教育,在内容产出方面并不匮乏。在慕课网络平台上,上千门美育类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容选择。尽管存在优质的教学内容和创作作品,但它们在传播范围上相较于“两微一抖”等平台仍显得较为狭小,持续性传播的影响力和公众沉浸感在后续阶段显得力不从心[3]。融媒体在传播效率、形式及交互性方面,相较于传统媒体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美育教育应充分利用媒介技术,采用更符合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和更具参与性的教育方式,进一步提升美育教育效果。同时,高校还应加强美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的美育教学模式,推动美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融媒体视域下美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融媒体为高校美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

融媒体及其独特的交互性为高校美育带来了更加多元、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知识内容。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在激发学生主动性方面存在局限,而融媒体技术的引入则实现了高校审美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借助融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高校审美教育得以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将教学内容以更为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极大地提升了审美教育的效果[4]。因此,融媒体技术的引入不仅推动了高校审美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有利于传播形态的多样化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的时效性和传播形态日益多样化。美育教育,特别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更在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如何凸显美育教育的精神内核,并使之适应多元化的传播形态,从而更好地迎合青年学生的审美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融媒体的广泛运用,各类多元化的媒介形式得到了深度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听盛宴”,实现了“沉浸式”的美育教育效果。

3.有利于辅助艺术创作

在融媒体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渠道,这无疑促进了美育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美育教育作为美学教育的关键一环,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活动,从而深化对公共艺术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艺术创作能力。美育教育的实践教学则是公共艺术教育与网络技术的融合,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传递公共艺术的理论精髓[5]。此外,借助网络平台,高校学生能够轻松与各界人士分享交流,诸如“抖音”“B站”等热门平台已然成为他们艺术创作交流的重要阵地。

(二)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美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1.美育教育地域分化明显

由于我国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不同区域的美育教育也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地域分化不仅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上,还在美育教育理念、内容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教育资源上,一些发达地区的高校,拥有先进的美育教学设施和丰富的艺术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美育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美育课程和活动,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地区高校可以利用融媒体平台有效整合美育教育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高校间的美育教育差距[6]。

2.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难以筛选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平台,为师生提供了海量的艺术信息和学习资料。然而,互联网信息的庞杂和多样化也随之带来信息难以筛选的问题,网络上既有专业、有价值的美育资源,也充斥着大量低质量,甚至是误导性的内容,这对于缺乏足够判断力和筛选能力的学生而言,难以从海量的信息中准确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误导他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积极开展美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并加强对信息甄别能力的培养[7]。

三、融媒体视域下美育教育路径研究

(一)构建融媒体美育教育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众所周知,美育的创新与实践离不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而融媒体技术的引入,对于高效率整合美育资源、构建校园艺术教育资源库具有显著意义。在高校美育教育中,应着眼于大学生对媒介平台的浓厚兴趣,通过媒介平台深入挖掘和整合校园艺术审美资源,构建内容丰富的校园艺术教育资源库。同时利用不同媒介的独特优势,提升审美教育媒介的适用性与科学性,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进一步增强美育教育效果[8]。

(二)创新美育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美育教育模式,首先要打破传统框架,将美育与多学科深度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美育体系。同时,借助融媒体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此外,实践是美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美、创造美;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关键。培养一支具备融媒体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美育教师队伍,为美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三)完善美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时,需要将美育内容与融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传播优势,创新美育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制定课程质量标准时,应注重融媒体技术在美育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深入理解和感受美的内涵与价值[9]。此外,还应挖掘本土美学资源,通过融媒体平台展示和传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力求通过融媒体技术的运用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校人才美育评价制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四)推动美育育人创新,提升优质美育环境

为推进高校美育的创新发展,应积极引入融媒体技术,并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石,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道德品质。通过借助融媒体技术,实现传统高校审美教育与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借助网络技术创新高校审美教育环境,进而丰富高校审美教育的模式与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审美培养舞台。因此,在推动融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美育创新过程中,需要为广大学生打造规范的网络空间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审美氛围[10]。

结语

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美育教育路径的研究不仅是对传统美育教育的拓展与创新,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探索。为了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应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的优势,推动高校美育育人方式创新。然而,美育教育的改革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并结合高校自身特色与学生需求,构建出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美育教育路径。未来,笔者也将继续关注融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高校美育教育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路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严岩.融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J].戏剧之家,2021,(10):171-172.

[2]罗娜.融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以传媒艺术类院校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9):4-6.

[3]焦肃东.移动互联平台与艺术教育实践的融合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21,13(18):156-158.

[4]张楠.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重点、载体及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3,(05):128-131.

[5]朱建霞.融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分析[J].戏剧之家,2022,(21):172-174.

[6]高晏.“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7):173-175.

[7]兰竹,汪高原.新媒体环境下学校音乐教育面临的机遇、困境与优化路径[J].重庆开放大学学报,2022,34(05):48-53.

[8]杨丰伃.融媒体环境下高校美育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3):38-41.

[9]张文婷.融媒体视角下基于艺术社团的高职美育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新美域,2023,(11):138-140.

[10]朱雯.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美育育人路径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4,(01):65-68.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