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担负着教育后代的责任。但是,目前家庭教育存在质量不高、与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同时,有些教师的合作意识不够,家长与教师不能形成教育合力。随着“双减”政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受到关注,这也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学校应通过哪些途径和策略发挥其特有的职能,让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家校共育?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一些家校合作的途径与策略。
提高对家校合作的理性认识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应提升对家校合作的理性认识。理想的家校合作形态是基于学生成长目标的和谐统一,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这种合作不仅体现为家庭在教育领域的全面支持与配合,也涵盖学校积极回应家长需求,倾力协助解决学生教育难题的决心。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够共同构建一个无缝衔接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其影响力是任何教育难以相比的。父母的行为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日常行为的指南针,父母对世界的看法、评价准则,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强化家长教育至关重要。提升家长素养,明确其作为教育者的权利与责任担当。同时,教育工作者也需不断学习,增强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从而更好地携手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要发挥在家校合作中的引导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理性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校报校刊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家校合作的理念、价值和成功案例,提高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学校需要丰富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置家长信箱、建立家校互动平台等,确保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校的教育动态,同时也为家长提供反馈和建议的渠道。
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学校组织专业的教师和专家为家长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家校合作的技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合作能力。
邀请家长参加各项校园活动。定期开展校园运动会展现学生活力,举办艺术节释放学生才华,在家长会中深入交流,促进家长深度融入学校教育生态,使其亲身体验教育文化,见证学生成长,从而加深其对学校的情感认同与归属感。
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应该及时回应家长的关切和诉求,建立互信互敬的家校关系。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协同育人工作,共同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构建多元化家校沟通平台
成立家委会。搭建起家校合作的平台,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促进家校共育。
定期进行家访活动。学校的家访制度采取重点学生家访与全员家访相结合、线上家访和线下家访相结合、小区分组家访和个别入户家访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每学年对全班同学普访一次,精准掌握学情,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建立家校联系班级群。各班级均设立包含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在内的线上交流平台,以确保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信息共享。同时,确立班级群管理规范,双方共同遵循,旨在将平台作为家校互动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同教育,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学QOQF8A7aT7bIvCoaGhQ4jjc064spIaQIAmgJMOMO9l0=校家长会有汇报、互动、展示、谈心等不同形式,有力地促进家校共育。在家长会这一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上,班主任扮演了引领者的角色,以汇报形式详尽阐述班级风貌、教育目标及学期工作情况,确保每位家长都能清晰地把握孩子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情况。互动型家长会则巧妙搭建起家长间交流互动的桥梁,鼓励大家分享家庭教育心得,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共同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方式,携手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展示型家长会如同一场视觉盛宴,精选学生作业、艺术作品、佳作美文及才艺表演等成果进行展览,让家长亲眼见证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谈心型家长会则更具针对性,教师依据学生面临的个性化问题,将相关家长汇聚一堂,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一系列家长会形式的灵活运用,不仅加深了家长与教师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还极大地增强了教育合力,确保家校双方在教育理念与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挥“校长信箱”的作用。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学校建立了“校长信箱”,由校长亲自整理获取信息,同时给家长一个缓解矛盾的空间。学校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化解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展开。
及时反馈学生表现。每学期末,学校会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成效与日常表现,并向家长全面反馈。这一过程不仅包含教师的专业评价,也听取了家长的反馈意见,构建起家校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定期举行“智慧家长”评选活动。评选“智慧家长”可以鼓励家长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有效地促使家长用心做好家庭教育。
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从不同方向了解学校生活,活动形式如家长进餐厅、进课堂、参与护学岗、参观学生书画展、参与学生颁奖等,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了解教师讲课水平,促进家校共育。
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以“三宽家长课程平台”为抓手,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每学期开学前制定“三宽家长课程”培训方案,按照每周一课的方式,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培训,并及时做好反馈与总结。通过“三宽家长学校”专业化建设云平台,家长和教师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云平台的建设也把家庭教育专家带到每一位家长的身边,让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家长的学习效率以及家庭教育能力。
完善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奠定家校合作基础
家长和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的两大支柱,其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效果。因此,完善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对于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第一,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其主体地位,为其创造个性化的发展空间。第二,教师应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日益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拓宽教育视野,提升教育水平。第三,教师应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之间应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通过团队合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教师应提高与家长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增强家庭教育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家长应通过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通过参加家长学校、阅读教育书籍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明确教育策略。
提升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只有家校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体验活动中增强家长的合作意识
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校生活并不了解,可能会抱有一些质疑与挑剔,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展开。所以,学校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学校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家校之间解除陌生感,拉近沟通的距离。比如,邀请家长参观食堂和功能用房,通过组织家长体验学生就餐环境与特色课程、观赏学生书画佳作及特色课程成果展览、邀请家长出席学生的颁奖典礼等活动,能够加深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与认同,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构建起一座坚实的信任与合作桥梁,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同时,学校还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家校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形成教育合力。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育人品质
在家校合作的双向互动中,只有家长配合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才能让家校合作事半功倍。教师是家校合作的桥梁。教师如何发挥这一作用,途径有很多,如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情况,为提供个性化教育打下基础;教师应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变化,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和不足;教师应关注家长的需求和期望,积极回应家长的关切和疑问,增强家长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教师应积极参与家校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方面,应通过积极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培养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教师专业的培训体系,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技能,确保教师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同时,构建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表彰与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杰出的教师,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与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与教师队伍的蓬勃发展。
在家校携手并进、共同育人的过程中,学校借助多元化的合作渠道与策略,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合作策略,赢得了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加强了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学校高效利用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促使家长在参与教育的过程中,转变其对自身角色定位、教育理念及策略的理解和态度。家校间实现了从多角度、全方位到深层次的紧密互动,显著提升了家校协同教育的实效性,极大地增强了家校教育的协同效应,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新时代的多种教育挑战,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工作要求也随之提高。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将继续探索家校共育的新思路与新方向,积极倡导并践行家校合作的全新模式,扩大家校合作的覆盖面,力求在家校共育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实现家校共育的科学化与高效化,携手书写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