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是高质量教育的新表征、新追求,学校肩负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使命。“惠泽童心”是上海市青浦瀚文小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以智慧、仁爱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赋予童心最美的光泽,使其求真、向善、至美。
开展美育浸润的“瀚文实践”
建设美育教育课程,做好学科协同、美育浸润。学校在配足专职艺术教师、开足艺术类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多学科渗透、多资源整合、多场域衔接、多方式并举的美育浸润模式,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审美体验与审美感知,将协同学习融入美育全过程。
一是以美研学。学校尤其重视艺术类课程的跨学科融合,充分发掘在地公共文化资源,将其作为美育教学场所。曲水园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园林,距离学校仅有十分钟的步行的路程,是不可多得的校外学习资源。学生将对曲水园所蕴含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美术的方法转化为曲水园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既融合了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与实践理论,又体现了学生对青浦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是以美展能。学校建设了电脑绘画教室、古筝教室、书法教室等艺术专用教室,开设了古筝、中国舞、书法、电脑绘画等艺术类社团,为满足学生艺术特长的发展需求提供支持。每年开展的学生才艺比赛,激励了更多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艺术技能。近几年,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和展演活动中表现出色。
三是以美赏玩。学校定期开展特色品牌“童心创艺节”,举办了“名画模仿秀”“创意实验秀”“缤纷才艺秀”等活动,不仅让学生鉴赏了国内外名画,并且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艺术理解力和表现力再现名画。
打造美育空间,赋能美育场域,毓养师生。一是基于学校品牌文化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在乙丑牛年创办,牛有着诚实、坚韧的秉性,跨进瀚文校门的学生便被称作“牛娃”,学校的吉祥物也定为“美牛牛”“惠牛牛”“趣牛牛”,它们承载了学校“三有三会”的育人目标。三只小牛娃雕塑陈列在U形教学楼中间的草坪上,出现在“小牛娃媒体中心”的宣传材料中,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赋予了校园生活更多的生趣和灵气。
二是优化学校文化的物态表现,赋能学校环境系统。学校的“惠学堂”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教育空间,它的审美是自然且富有童趣的,像莲花池里的莲花,伴随学生成长的小乌龟、小鱼,它们都可以展现校园的生动与乐趣。同时,教学楼大厅和楼梯厅的部分空间被打造成了书橱,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
培养美育教育团队,实现“博约兼资,文行并美”。瀚文建校之初,就提出了“博约兼资,文行并美”的“惠教师”培养目标,即瀚文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广博的文化修为,言语行为富有美感。学校将美(道德素养)、雅(文化修为)、贤(专业修为)、达(教育境界)定义为教师素养特质,将“惠教师”素养特质与“四有”教师要求有机结合,开发校本师培课程。比如,学校开展了茶艺、插花、印染、昆曲、影视鉴赏等教师美育浸润课程,还开设了瀚文讲坛、养心读书坊等教师分享平台。在一系列文化活动中,教师看待事物的眼光逐渐变得更具审美性,他们开始密切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幸福与发展。学校认为,教师审美水平的提升,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拥有更高的审美能力,校园也会更具审美氛围。
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体会
“美育浸润”是一种“具身体验”,需要多看、多动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意实践,调动学生身体的诸多感官,是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关键。“美育浸润”是一个环境概念,需要多元的社会空间和环境场所。对学校来说,不仅需要营造校园美育文化,更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美育资源,拓宽美育浸润的场域,遵循美育特点,建设时时落实、处处渗透、人人参与的美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