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德育活动的育人价值,是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一直以来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创建于1905年的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传承百年历史文化,发挥艺术教育特色,整合德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发展,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帮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润心启智,自我成长,有效开拓学校育人新路径。
以节日为契机,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学校依托各类节日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文化自信。清明节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厚植爱国情怀;“五四”红色诗文朗诵会、“十一”红色歌曲合唱节展示了班级风采,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猜灯谜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以实践为载体,夯实学生发展根基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道德认知,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社会责任感。例如高一年级的军事训练活动、高二年级的学农活动,以及各年级的春季、秋季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以自然为教材,以天地为教室,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野,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磨砺坚强意志,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全面发展。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也让他们理解了“幸福需要奋斗”的道理。
以心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学校积极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心理素质增强。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基础,以班主任为支撑,全面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心理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培养同理心ovm/YWbG6RBiX0610laYqHrBQwPLEbQN2iF51zx6EQg=和道德判断力;心理社团两月一期的《心理健康报》,为校园营造了和谐的心理健康氛围;积极开展新生心理普查,精准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重点学生持续跟踪了解;每班评选男女生心理委员各一名并开展心理培训,对学生心理危机及时预警;在武汉市、区两级“亲子润心”活动的指导下,定期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资源,引导他们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以班会为驱动,描绘学生成长底色
学校班会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班级特点来开展。高一年级注重习惯养成教育,高二年级注重“三观”塑造教育,高三年级注重理想信念教育。以班会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行为方式由“他律”到“自律”,行为表现也由“规范”到“示范”,再到“模范”。学校每周的班会课均有鲜明的主题,既有爱国主义教育,也有理想信念教育,既有安全教育,也有法治教育。在班会活动中,青年班主任不断学习和成长,学生不断收获与进步,学校班会课已成为德育活动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打造德育品牌的重要方式。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为学生想一生,为社会想百年”的办学理念,以德为先,推进德育实践活动稳步优化,开拓学校育人新路径,开展更有温度、有价值、有情怀的创新型德育活动,继续谱写学校德育工作新篇章,为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