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适应不良综合征”,充实度过大学生活

2024-10-18 00:00:00傅纳
教育家 2024年40期

大学阶段是许多青年学子憧憬的美好时光,它象征着自由、成长和无限可能。然而,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这段新生活也伴随着诸多的挑战。大学新生适应,不仅仅是对新环境的适应,更是心理、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全面适应。本文将探讨大学新生在适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所有遇见都是经历

大学生活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探险,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这给许多新生带来了迷茫与困惑。这种不确定性渗透在方方面面,大到对未来目标的选择,小到对课程的选择。

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大的不确定性。大学是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从单一目标向多元选择的转变,这是大学与高中的最大不同。在高中,学生们的目标清晰而唯一——考入大学。然而,一旦踏入大学,未来的发展之路就变得多元。学生们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在国内或出国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可以追求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稳定职位;也可以投身于各行各业。选择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是否适合个人,这往往需要通过自我探索和时间的考验来确定。

尽管许多人可能会提供帮助和建议,但最终做出选择的是你,而一旦选择,随之而来的结果,无论是好是坏,都需要你自己去承担。没有人能够预知哪条路最适合你,也没有人能够完全预见选择后的结果,更没有人能够告诉你在探索过程中会发生什么,这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无疑会给许多新生带来迷茫和不安。

再来看看那些小的不确定性,比如大学选课。在大学,选课有时被戏称为“抢课”,你可能会抢到哪位教授的课程?你的成绩又会如何?而这些成绩,又可能影响到你的绩点和保研资格。曾有新生在得知第一学期成绩后,长时间沉浸在自怨自艾之中,认为自己运气不佳,既没有选到心仪的课程,又在所选课程中表现不佳。我们可能会幻想,如果有一个先知能告诉我们应该选择哪门课程、哪位教授,那该多好。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学会接受并适应不确定性的存在,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代社会,独立性被广泛认为是个人成长与成功的基石。对大学生而言,培养独立性不仅是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更是未来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独立性包括自主学习、生活自理、情感自立以及决策自主等多个方面。独立性的培养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需要有意识地刻意练习和经验的逐步积累,这往往是学生们难以做到的。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面临着沉重的学业负担,我曾听闻有学生为了节省时间,甚至在食堂排队时也不忘复习。家长为了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备战高考,往往尽可能包办孩子除学习以外的所有事务,从准备和提交诸如暑期学校、强基等各种申请材料到生活中挤好牙膏等琐碎小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缺乏发展独立性的空间和时间,也缺少锻炼独立性的机会。

当他们步入大学后,父母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时刻陪伴左右,学生们被突然推到独立性的主体位置。这种转变没有过渡和准备,常常打得学生措手不及。例如,开学当天就有大学新生不慎丢失刚办理的校园卡。我曾在学校的食堂看到过学生送来的一面锦旗,感谢食堂师傅发现并及时归还他遗失的校园卡和身份证。锦旗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丢三落四了。”这让我深思,是什么导致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指出,在1.5至3岁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并给予适当的关怀和保护,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然而,现实中,父母往往因为各种担心,选择包办一切。即使孩子上了大学,一些家长仍然不愿放手,通过组建家长群等方式,继续介入孩子的大学生活,从帮助孩子抢课到了解如何计算绩点、学校保研政策等。这种做法使得孩子在成长的一个个关键期一次次被剥夺了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机会。

在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是每位学生必须面临的课题。它不仅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关乎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职业道路。人际交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无论学习了多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最终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提升。实践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在高中阶段,尽管同伴交往变得日益重要,但由于学业压力,学生们往往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人际交往的技能。面对人际交往中的挑战,他们可能缺乏积极的指导和支持,只能依赖过去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并不总是有效的,而繁重的学业任务又恰到好处地掩盖了这些问题。

但当学生步入大学后,这些问题便无处遁形了。同一宿舍的室友可能会因为空调温度的设定或熄灯时间发生争执,日常交流也在线上进行。总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可能是因为新环境给学生带来了不适或焦虑,也可能是因为过度关注自我而忽视他人,还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或个人经历导致的沟通障碍,抑或是因为学业压力和个人兴趣使得学生难以平衡社交与个人时间。无论是何种原因,问题都变得显而易见。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寻求健康的解决方式,生活本身就会给予教训,比如被舍友集体孤立。

种种经历都是成长

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提出几点建议:

有意识提升对不确定性的耐受性。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学会接受并应对它是成长所必需的,可以通过如下几种途径提升对不确定性的耐受性。首先,改变对不确定性的看法,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自然,带着它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其次,在关注、准备、决定某件事情前积极收集信息,利用现代技术提供的丰富渠道,整合并分析信息,以增强预见性和行动力。这不仅能增加你的掌控感,还能帮助你放下不切实际的期望,减少焦虑,脚踏实地地行动。最后,不因患得患失而放弃行动。不确定性会激起人的焦虑与不安,会担心不好的结果出现,幻想存在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幻想行为的结果都是对自己有利的,因此个体会踌躇不前,殊不知正是这些所谓不好的结果才是一个人发展出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能力的必经之路。

有意识地培养独立性。独立性是大学生活的关键,它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学生可以从管理日常生活用品入手,比如,有意识地将常用物品放置在固定的地方,出门前检查是否携带了手机、钥匙等必需品,杜绝一边看手机一边做事情的行为,专注当下,避免遗落物品,或者想不起来自己的物品被放置在了哪里。通过这些有意而为,让自己的生活不再混乱。对于家长而言,持续提供温暖和稳定的支持,但不过度卷入孩子的生活,当孩子需要时,家长可以无条件地提供情感支持,提供看问题的不同视角,提供经验、建议等,但不包办、不代办。真正的爱是该放手时就放手。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面对人际交往中的挑战,不要自我贬低,这只表明你还需要继续学习、练习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汲取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完美的做法,只有适合情境的做法。一是换位思考,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当你在人际交往中想要实施某个行为、做某件事情时,请先对自己喊停,想一想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再想一想如果你是对方,当被以此种方式互动时会有什么想法和情绪,设身处地并不是彰显你的包容与大度,而是让你获益,让你在人际交往中体验更多的舒适与舒服。二是界定个人边界,在考虑他人的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界限。当界限被侵犯时,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尊重和坚定的态度维护自己的权益。三是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例子,都能从中学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时光美好且宝贵,愿每位新生都能享受在大学中的每一天,拥有一段充实、快乐的大学生活。